最近聽說很多有關整理收納服務的新聞報道,但很多朋友對整理收納這一不算新興的行業依舊陌生。她到底有多大的魅力,有人願意花上萬元購買收納服務,參加整理收納的培訓課。 今天就給大家推薦一本關於整理的書《怦然心動的人生整理魔法》
這本書的作者叫近藤麻理惠,她從5歲開始,就愛上了收納整理,15歲就幾乎讀完了所有關於整理的書籍,18歲便開始擔任整理顧問,之后又從事整理培訓工作。而這本《怦然心動的人生整理魔法》,就是她多年來在居家整理方法上的大總結。很多日本的年輕人,正是在這本書的指引下,改變了自己的生活狀態,在沉重、壓抑的工作和生活中,找到了屬於自己的幸福。
下面就花幾分鍾時間了解一下這本書
整理房間就是整理人生
俗話說的好:“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這句話雖然過於絕對,但也充分說明了,不會整理房間的人,是無法管理自己的生活、處理好自己的工作的。而且,如果房間總是亂糟糟的,那么當你下班回到家后,自己的心情也很容易被糟亂的環境所影響。
四大准則
1先在家中設定所有物品的位置。
家里的任何一個東西,我們都要設定它所屬的固定位置,千萬不能有遺漏,一旦有了遺漏,它就有可能會引起局部的混亂。
2不要分散收納場所。
同類的東西,可以放在同一處收納,不要把它們分散開來。 按主人分類 或者按物品分類
3 不必理會“行動路線”和“使用頻率”。
比起使用時的麻煩,我們更應該考慮如何減少收納時的麻煩。
4 學會豎着收納才是王道。
豎着放,既方便取,又不會壓壞下面的東西,而且還不會讓部分物品被“埋沒”,最后變成了你下一次要丟棄的對象。
為什么再怎么整理都整理不好
第一個常見的誤區:按照自己習慣的方式進行整理。
第二個比較常見的誤區是,人們總是試圖通過一次性整理解決問題
第三個常見的誤區:把收納當作整理。
人生整理的兩大法則
即確定物品的棄留”以及“設定物品放置的位置
作者將不會整理的人,總結成了三種類型:第一種是“不願丟棄型”,第二種是“不能將物品放回原位型”,第三種則是前兩種類型的混合,即“不願丟棄又不能將物品放回原位型”。
問問自己:哪些東西是我確實需要的,哪些東西只是我看起來需要,實際上是可有可無的。
如何設定好物品的位置呢?作者的建議是,不要按“場所”設置,而是要按“物品類別”設置。比如,我們可以今天整理衣服,明天整理書籍,后天再整理餐具,而不是今天整理這個房間,明天整理另一個房間,后天再整理其他的房間。
這樣做還有一個好處,那就是一次性設置好物品的位置以后,可以讓我們的日常整理將變得簡單輕松,只要把使用過的物品放回原處,為新增物品設定新的位置即可。
你想要什么樣的理想生活
在思考我們到底要過怎樣的“理想生活”的過程中,我們對於自己的內心至少要問三個“為什么”,或者更多的“為什么”,以此不斷地反復追問自己。只有這樣,我們才能真正的想清楚自己的需求是什么。
如何設定家中物品的位置
設定家中物品的位置,有兩個必須要遵守的原則:第一個原則是,應該“一個不漏”地設定所有物品的固定位置;第二個原則是,不要分散收納場所。
廚房應該這樣的整理
就廚房整理的要點而言,我們首先應該明確廚房整理的目標是“容易清理”, 而非“隨手可取”;其次,整理廚房時要區分“水”與“火”; 再次,堅持“廚房水槽”什么都不放;最后,要將“廚房小物件”統統收進箱子。
整理對於人生的意義
首先,只有整理之后,我們才能發現自己心中真正的渴望。
學會整理之后,能夠讓我們找回人生的決斷力。
學會整理,還能讓我們變得更加健康。
學會整理能幫助我們孕育出人生的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