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錄:
動態路由基於某種路由協議實現,相對於手工配置的的靜態路由,使用動態路由,路由器能夠自動地建立自己的路由表,並且能夠根據實際情況的變化適時地進行調整
路由器可以自動根據網絡拓撲的變化調整路由條目
減少了管理任務
占用了帶寬
距離矢量路由協議(通告的是結果):
依據從源網絡到目標網路所經過的路由器個數選擇路由
RIP ,IGRP
鏈路狀態路由協議(通告的是鏈路狀態信息):
綜合考慮從源網絡到目標網絡各條路徑的情況選擇路由
OSFP , IS-IS
收斂:使所有路由表都達到一致狀態的過程
度量值:跳數,帶寬,負載,時延,可靠性,成本
跳數:記錄經過的路由器個數。最大跳數為16,16不可達
帶寬:一般選擇帶寬高的路徑。但如果帶寬占用過多就不會選擇
負載:經過的流量大小。選擇負載最低的路徑
時延:報文經過鏈路的時間
可靠性:度量鏈路在某種情況發生故障的可能性
成本:由管理員手動配置
路由信息協議(Routing Information Protocol,縮寫:RIP)是一種內部網關協議(IGP),為最早出現的距離矢量路由協議。屬於網絡層,其主要應用於規模較小的、可靠性要求較低的網絡,可以通過不斷的交換信息讓路由器動態的適應網絡連接的變化,這些信息包括每個路由器可以到達哪些網絡,這些網絡有多遠等。
定期跟新(路由器沒經過一段時間周期 ---30s 后,向鄰居發送更新信息)
鄰居(與其相連的路由器)
廣播更新(Ripv1 255.255.255.255)
組播更新(Riv2 224.0.0.9)
泛洪路由表:路由器將從鄰居學習到的路由放進自己的路由表中,然后將路由表所有信息在通告給其他路由器,直到整個網路學習到
路由器學習到直連路由
跟新周期30s 到時,路由器會向鄰居發送路由表
再過30s,第二個更新周期到了再次發送路由表
RIP的度量值為跳數,最大跳數為15跳,16跳不可達
RIP的更新時間為30s ,每隔30秒發送路由跟新信息,端口為UDP520端口
RIP路由更新消息為發送整個路由表信息
路由環路是指數據包在一系列路由器之間不斷傳輸卻始終無法到達其預期目的網絡的一種現象。當兩台或多台路由器的路由信息中存在錯誤地指向不可達目的網絡的有效路徑時,就可能發生路由環路。
如圖,當R3的40網段鏈路不通時,R3會刪除40 網段的路由。
但是,R2還保存着40網段的信息。等30s 過后,R2和R3 互相學習
R3從R2的1接口學到了40網段的路由。
當接收到訪問40網段的數據包時,R2的1接口和R3的2接口就形成了環路
從一個接口學習到路由信息,不再從這個口發送出去,能盡量避免路由環路
同時也能減少路由更新信息占用的鏈路帶寬資源
版本 | RIP1 | RIP2 |
區別 | 有類路由協議 | 無類路由協議 |
廣播跟新(255.255.255.255) | 組播更新(224.0.0.9) | |
不支持VLSM(可變長度子網) | 支持VLSM | |
自由路由匯總,不可關閉 | 自由匯總可關閉,可手工匯總 | |
不支持不連續子網 | 支持不連續子網 |
[R1]rip 1 ###啟用RIP進程
[R1-rip-1]network 192.168.100.0 ###宣告自己的擁有的路由網段
[R1-rip-1]network 12.0.0.0 ###宣告自己擁有的路由網段
[R2]rip 1
[R2-rip-1]network 192.168.200.0
[R2-rip-1]network 12.0.0.0
使用dis rip 1 查看
使用dis ip routing-table protocol rip 查看學習到的路由
抓包查看報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