軟件測試和軟件開發模式有着密切的關系,作為一名測試人員應該充分理解軟件開發模式,方便找准自己在其中的位置,從而發揮自己的價值。
瀑布模型介紹
瀑布模型在軟件開發模型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它是線性模型中的一種,也是所有其他模型的基礎。
在整個瀑布模型中,每個階段都會執行一次,按照線性順序進行軟件開發。
關於切入點的選擇
測試階段在瀑布模型中處於軟件實現后,那么也就意味着必須要給測試留下足夠的時間,否則將導致測試不充分,很多問題項目后期才發現,導致返工成本增加,更有甚者可能直接項目夭折。
快速原型模型介紹
在真實的系統開發之前,構造一個原型,在原型的基礎上,逐漸完成整個體系的系統開發工作。
開發步驟
-
第一步是構建一個快速原型,實現用戶和系統的交互,用戶對原型進行評價,進一步細化待開發軟件的需求。通過逐步調整原型使得滿足用戶的要求。開發人員確定用戶的真實需求。
-
第二步就是在第一步基礎上不斷迭代,開發出用戶滿意的軟件產品。
敏捷開發模型介紹
敏捷開發以用戶的需求進化為核心,采用迭代、循序漸進的方法進行軟件開發。在敏捷開發中,軟件項目在構建初期被切分成多個子項目,各個子項目的成果都經過測試,具備可視、可集成和可運行使用的特征。換言之,就是把一個大項目分為多個相互聯系,但也可獨立運行的小項目,並分別完成,在此過程中軟件一直處於可使用狀態。
開發步驟
敏捷開發是一種以人為核心、迭代、循序漸進的開發方法,相對於傳統軟件開發方法的“非敏捷”,更強調程序員團隊與業務專家之間的緊密協作、面對面的溝通(認為比書面的文檔更有效)、頻繁交付新的軟件版本、緊湊而自我組織型的團隊、能夠很好地適應需求變化的代碼編寫和團隊組織方法,也更注重軟件開發中人的作用。
螺旋模型介紹
螺旋模型(Spiral Model)的基本思想是,使用原型及其他方法來盡量降低風險。理解這種模型的一個簡單方法,是把它看做在每個階段之前都增加了風險分析過程的快速原型模型。
開發步驟
-
瀑布模型(系統化)+快速原型(迭代過程)+風險分析。
-
一個螺旋式周期:
-
確定目標,選擇方案,選定完成目標的策略
-
風險角度分析該策略
-
啟動一個開發階段
-
評價前一步的結果,計划下一輪的工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