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談網絡協議 – 物理層


網絡互連模型

  • 為了更好地促進互聯網絡的研究和發展,國際標准化組織 ISO 在 1985 年制定了網絡互連模型
    • OSI 參考模型(Open System Interconnect Reference Model),具有 7 層結構

image-20210315113830255

  • OSI理論規定了的是 7層
  • 真正實現采用的是 TCP/IP協議 4層模型(5,6,7層 匯總為 應用層,1,2層匯總為網絡接口層)
  • 在學習研究方面會使用 5層模型去研究,將數據鏈路層和物理層區分開來

數據請求過程

image-20210315114349698

  • 客戶端發數據到服務器的步驟:
    • 數據是從上往下傳遞,每傳一層會在數據前加上頭部信息,有些尾部也會加
    • 應用層 => 運輸層 => 網絡層 => 數據鏈路層 => 物理層
    • 數據由物理層傳遞到對方網絡的指定設備中
    • 對方設備收到數據后會對數據從下網上傳遞,並且一層一層拆包
    • 物理層 => 數據鏈路層 => 網絡層 => 運輸層 => 應用層
  • 總結:發送端對數據封包,接收端對數據拆包

網絡分層 - 常見協議

image-20210315115023135

  • FTP、HTTP、SMTP、NDS、DHCP
    • 屬於應用層,數據稱為 報文用戶數據
  • TCP、UDP
    • 屬於運輸層,數據稱為 段(Segments)
  • IP、ARP、ICMP
    • 屬於網絡層,數據稱為 包(Packets)
  • CSMA/CD\PPP
    • 屬於數據鏈路層,數據稱為 幀(Frames)
  • 物理層 沒有相應協議,數據稱為 比特流(Bits)

物理層( Physical)

  • 物理層定義了接口標准、線纜標准、傳輸速率、傳輸方式等

image-20210315125036675

模擬信號、數字信號

  • 模擬信號(Analog Signal)

    • 連續的信號,適合長距離傳輸
    • 抗干擾能力差,受到干擾時波形變形很難糾正
  • 數字信號(Digital Signal)

    • 離散的信號,不適合長距離傳輸

    • 抗干擾能力強,受到干擾時波形失真可以修復

image-20210315125204337

數據通信模型

  • 局域網通信模型

    • 局域網中都是使用集線器或交換機進行數據轉發
    • 都是使用數字信號,使用普通網線
    • 注意:網線長度不能超過100米,會丟失信號

    image-20210315125349962

  • 廣域網通信模型

    • 廣域網中只有進入家中的經過轉換器解調器之后才是數字信號
    • 在外面傳輸的都是模擬信號光信號,這樣才能遠距離傳輸

image-20210315125502386

信道( Channel)

  • 信道:信息傳輸的通道,一條傳輸介質上(比如網線)上可以有多條信道
  • 單工通信
    • 信號只能往一個方向傳輸,任何時候都不能改變信號的傳輸方向
    • 比如無線電廣播、有線電視廣播
  • 半雙工通信
    • 信號可以雙向傳輸,但必須是交替進行,同一時間只能往一個方向傳輸
    • 比如對講機
  • 全雙工通信
    • 信號可以同時雙向傳輸
    • 比如手機(打電話,聽說同時進行)


免責聲明!

本站轉載的文章為個人學習借鑒使用,本站對版權不負任何法律責任。如果侵犯了您的隱私權益,請聯系本站郵箱yoyou2525@163.com刪除。



 
粵ICP備18138465號   © 2018-2025 CODEPRJ.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