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u 是 Disk Usage 的縮寫, Linux 上最受歡迎的命令之一,它用來估算文件或目錄占用的磁盤空間, 它也是很基礎的命令,使用Linux的人都應該掌握它的用法
du 命令及語法
Usage: du [OPTION]... [FILE]...
du [OPTION]... --files0-from=F
常用的[OPTION]選項如下:
-a: 顯示目錄中所有文件以及文件夾大小
-h: 以 Kb、Mb 、Gb 等易讀的單位顯示大小
--si: 類似 -h 選項,但是計算是用 1000 為基數而不是1024
-s: 顯示目錄總大小
-d: 是 --max-depth=N 選項的簡寫,表示深入到第幾層目錄,超過指定層數目錄則忽略
-c: 除了顯示目錄大小外,額外一行顯示總占用量
--time: 顯示每一個目錄下最近修改文件的時間
-t: 是 --threshold=SIZE 的簡寫,過濾掉小於 SIZE 大小的文件以及目錄
--exclude=PATTERN:過濾與 PATTERN 匹配的文件名或者目錄名
顯示所有目錄及文件大小
下面的例子顯示了所指定目錄以及目錄下文件的大小,單位默認是 Kb
[root@ecs-centos-7 tt]# du -a temp/
4 temp/suba.txt
4 temp/test/abc.txt
4 temp/test/ha/ha.txt
8 temp/test/ha
16 temp/test
4 temp/time.txt
28 temp/
注意: 上面的例子如果不使用 -a 選項,默認情況下只顯示目錄大小,不顯示文件大小。即執行du temp/
只會顯示目錄大小,請看以下的例子:
[root@ecs-centos-7 tt]# du temp
8 temp/test/ha
16 temp/test
28 temp
以易讀的方式顯示
默認顯示的大小只有一個孤零零的數字,連單位也沒有,讓人第一眼看上去有點疑惑,通過 -h 選項可以讓大小顯示成人類易讀的方式,這個選項應該是最常用的了
[root@ecs-centos-7 tt]# du -b temp/
4117 temp/test/ha
8218 temp/test
12326 temp/
[root@ecs-centos-7 tt]# du -h temp/
8.0K temp/test/ha
16K temp/test
28K temp/
[root@ecs-centos-7 tt]# du --si temp/
8.2k temp/test/ha
17k temp/test
29k temp/
上面的例子中, -h 選項默認計算基數是 1024 , --si 選項默認計算基數是 1000
所以temp/test/ha
目錄以 -h 選項計算的大小是 8.0K,而以 --si 選項計算的大小是 8.2K
-h 以及 --si 選項的大小單位隨着目錄及文件的大小自動的調整
目錄總大小
有時我們只需要知道一個目錄的總大小,不需要知道子目錄及子目錄下文件的大小,可以通過 -s 選項獲取目錄總大小
[root@ecs-centos-7 tt]# du -sh .
72K .
[root@ecs-centos-7 tt]# du -sh temp/
28K temp/
上面的例子分別獲取當前目錄的總大小以及 temp/ 目錄的總大小
通過 -c 選項也能獲取目錄總大小,不過它先顯示子目錄大小,最后一行顯示總大小,下面例子最后一行 total
字符串前面的 28K 表示 temp/ 目錄的總大小
[root@ecs-centos-7 tt]# du -ch temp/
8.0K temp/test/ha
16K temp/test
28K temp/
28K total
指定目錄深度
如果一個目錄有很多子目錄,只想顯示指定層數目錄大小的話,可以使用 -d 選項實現
temp/ 的子目錄結構如下:
[root@ecs-centos-7 tt]# tree -d temp/
temp/
└── test
└── ha
2 directories
指定目錄深度
[root@ecs-centos-7 tt]# du -d 0 temp/
28 temp/
[root@ecs-centos-7 tt]# du -d 1 temp/
16 temp/test
28 temp/
[root@ecs-centos-7 tt]# du --max-depth=2 temp/
8 temp/test/ha
16 temp/test
28 temp/
du -d 0 temp/
: 顯示第0層目錄,也即當前目錄總大小,此時相當於 -s 選項
du -d 1 temp/
: 顯示第1層目錄,也即 temp/test 目錄的總大小
du --max-depth=2 temp/
: 顯示第2層目錄,也即 temp/test/ha 目錄總大小
顯示最近修改時間
[root@ecs-centos-7 tt]# du --time temp
8 2020-07-21 20:11 temp/test/ha
16 2020-07-21 20:11 temp/test
28 2020-07-21 20:13 temp
上面的例子中顯示了每個目錄最近修改時間,時間的粒度只精確到分鍾
如果想顯示粒度更細些的話,可以用 --time-syle=STYLE 選項來指定時間的輸出格式,其中 STYLE 表示日期的格式化輸出字符串,和 date
命令的格式化輸出的格式一樣的
例1:顯示 UTC 時間的秒數(從1970年1月1日到現在的秒數)
[root@ecs-centos-7 tt]# du --time --time-style="+%s" temp/
8 1595333498 temp/test/ha
16 1595333514 temp/test
28 1595333582 temp/
例2:顯示完整的年月日時分秒
[root@ecs-centos-7 tt]# du --time --time-style="+%F %T" temp/
8 2020-07-21 20:11:38 temp/test/ha
16 2020-07-21 20:11:54 temp/test
28 2020-07-21 20:13:02 temp/
按照大小過濾
從顯示的結果中,過濾掉指定大小的目錄以及文件
[root@ecs-centos-7 tt]# du -b temp/
4117 temp/test/ha
8218 temp/test
12326 temp/
[root@ecs-centos-7 tt]# du -b -t 4118 temp/
8218 temp/test
12326 temp/
上面的例子中,過濾掉小於 4118 bytes 的目錄
按照目錄名或文件名過濾
假如一個目錄下子目錄太多,我們可以根據子目錄名或者文件名和指定的模式串匹配,從而過濾掉匹配上的目錄和文件
[root@ecs-centos-7 tt]# du -a temp
4 temp/suba.txt
4 temp/test/abc.txt
4 temp/test/ha/ha.txt
8 temp/test/ha
16 temp/test
4 temp/time.txt
28 temp
[root@ecs-centos-7 tt]# du -a --exclude=*a* temp/
4 temp/test
4 temp/time.txt
12 temp/
上面的例子中, 過濾的模式串是: *a*
它表示過濾掉目錄名或者文件名中含有字符 a
的目錄或文件,例子中前面四行的目錄或文件名中都包含了 a
字符,所以都被過濾掉了
占滿磁盤的都是什么文件
開發者經常遇到的問題是磁盤滿了,這時我們可以組合使用 du 和 sort 來查出 “元凶”,使用sort -hr進行倒序排序
- 當前目錄下文件從大到小排序
[root@ecs-centos-7 tt]# du -sh temp/* | sort -hr
10M temp/clpay.tar
16K temp/test
4.0K temp/time.txt
4.0K temp/lnsuba
- 當前目錄以及子目錄從大到小排序
[root@ecs-centos-7 tt]# du -ah temp/* | sort -hr
10M temp/clpay.tar
16K temp/test
8.0K temp/test/ha
4.0K temp/time.txt
4.0K temp/test/ha/ha.txt
4.0K temp/test/abc.txt
4.0K temp/lnsuba
- 磁盤占用最大的三個目錄以及子目錄
[root@ecs-centos-7 tt]# du -ah temp/* | sort -hr | head -n 3
10M temp/clpay.tar
16K temp/test
8.0K temp/test/ha
通過上面介紹的幾種方式可以找出指定目錄中哪些文件或目錄占用磁盤空間比較大,清理的時候優先清理它們
出處:https://www.cnblogs.com/wanng/p/linux-du-command.html
=======================================================================================
Linux如何查詢文件及文件夾大小
linux下查詢文件及文件夾大小不像windows那么簡單,需要使用命令進行查看,本經驗將介紹如何查詢文件大小、各文件夾大小及總大小統計方法。
1.使用ls命令查看文件大小
最簡單的查看方法可以使用ls -ll、ls-lh命令進行查看,當使用ls -ll,會顯示成字節大小,而ls- lh會以KB、MB等為單位進行顯示,這樣比較直觀一些。
2.使用du命令
1)通過命令du -h --max-depth=1,可以查看當前目錄下各文件、文件夾的大小,這個比較實用。
簡寫:du -h -d 1
2)查詢當前目錄總大小可以使用du -sh,其中s代表統計匯總的意思,即只輸出一個總和大小。
3)同樣,通過命令du -h --max-depth=1 ,可以只顯示直接子目錄文件及文件夾大小統計值。
簡寫:du -h -d 1
4)如果只想查看指定目錄的總大小,可以使用 du -sh 目錄名稱。
5)對於指定文件夾也可以指定顯示層次深度,如:
du -h --max-depth=0 software/ 及 du -h --max-depth=1 software/
du -h --max-depth=0 * 及 du -h --max-depth=1 *
3.使用df命令
使用df命令查看本地磁盤情況
出處:https://blog.csdn.net/m0_67391870/article/details/123974138
=======================================================================================
Linux 如何查看文件夾的大小
du 命令:查看當前目錄和子目錄文件夾/文件大小情況
du = disk usage
磁盤使用率,輸出每個文件或者目錄總大小
# 查看當前目錄的總大小
$ du -sh
# 查看當前目錄所有子目錄的大小
$ du -sh *
# 查看當前目錄和所有子目錄大小,最后一行會顯示當前目錄的總大小,不包括隱藏文件
$ du -ach *
# du -sh 目錄路徑
$ du -sh /usr
- -c, --total 累計大小
- -d, --max-depth=N 決定統計每個目錄的深度
- -B, --block-size=SIZE 決定顯示文件大小的單位;比如 ‘-BM’,就是MB,'-BK’就是KB
- -h, --human-readable 以高可讀方式打印 (比如1K 234M 2G)
- -s, --summarize 顯示總大小
df 命令:用於顯示磁盤分區上的可使用的磁盤空間
df = disk free
命令用於顯示磁盤分區上的可使用的磁盤空間。默認顯示單位為KB。可以利用該命令來獲取硬盤被占用了多少空間,目前還剩下多少空間等信息。
# 以可讀性高的結果展示磁盤分區上的可使用的磁盤空間
$ df -h
ls 命令:列出當前工作目錄下的所有文件/文件夾的名稱
# 顯示成字節大小
$ ls -l
# 以KB、MB等為單位進行顯示更加直觀
$ ls -lh
# 按照文件大小排序(由大到小)
$ ls -lhS
# 可將隱藏文件的大小顯示出來
$ la -lh
find指令:查找某個文件的路徑
$ sudo find / -name osg
$ sudo find /usr -name osg
$ sudo find /usr -name "*osg*"
出處:https://blog.csdn.net/Cappuccino_jay/article/details/1251683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