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醒:Mac是可以按順序查看圖片的。
一、使用Finder(訪達)查看
Finder共有四種預覽文件的方式,從左到右分別為:縮略圖(icon)、列表(list)、分欄(column)、畫廊(gallary),如下圖所示:
其中第四種畫廊模式是macOS Mojave(10.14)開始才有的,以前這個位置是“封面流(cover flow)”模式,可以看這里:Finder的幾種預覽模式
1.縮略圖模式:該模式可以直觀查看所有圖片縮略圖,並且右下角可以設置圖標大小,然后選中其中一張圖片,用空格鍵查看,但該方式有一個很大的缺點,無法按順序查看圖片,按向下方向鍵,它就真的是查看當前圖片的下面那一張,而不像windows的下一張(邏輯順序的下一張,實際上是在當前圖片的右側),因為這個問題,有些不懂的人就覺得Mac怎么這么難用,看張圖片都不能從上到下看!
2.列表模式:,還是用空格鍵查看,這樣就能用上下鍵從上到下查看!
3.【Mojave中已取消】封面流模式:這個就不用空格,而是直接查看,而且這時右鍵跟下鍵都是下一張,左鍵和上鍵都是上一張,這也是Mac最有特點(最裝逼)的查看方式,windows是沒有這樣的功能的,但是這個功能在Mojave(10.14版本中被取消,換成了gallery方式)!
4.【Mojave以上版本才有】畫廊模式(Gallary):這是專門查看圖片的模式,可按順序查看,並且還可以在右側看到圖片的詳細信息,在右下角還可以點擊編輯
5.【Mojave已取消】使用空格查看時,可以用option放大縮小圖片:
按一下option放大,再按一下縮小回原來大小;按住option不放,圖片放大,放開option鍵,圖片變回原來大小;但該功能在Mojave 10.14開始被取消,因為option要用於切換旋轉方向(你空格打開一張圖片,然后不斷按option鍵就能發現預覽圖片窗口的頂部有一個旋轉的箭頭在切換方向)
二、使用隱藏的簡易圖片查看器
其實就是使用QuickLook(快速預覽),同時選擇多張圖片,按一下空格鍵打開快速預覽查看。
三、使用自帶軟件“預覽(Preview)”進行查看
方法:選擇需要查看的多張圖片,右鍵——打開方式——預覽。
然后就可以這樣按上下鍵看圖片了(或者試試按『shift + cmd + F』進入全屏預覽,會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四、使用自帶的“照片(Photos)”應用
自帶的“照片(Photos)”應用其實還是挺不錯的,但並不是非常推薦,因為它雖然可以手動導入圖片庫,並且作為『鏈接』的方式導入而不是『復制』導入,這樣看似不會一份圖片存兩份浪費Mac本來就小的硬盤空間,但其實我試過把移動硬盤的圖片用鏈接方式導入,然后把“照片(Photos)”這個應用關掉,然后把移動硬盤移除(不關掉應用是無法移除的,因為它正在使用移動硬盤里的圖片),然后拔掉移動硬盤,然后再打開“照片(Photos)”應用,發現之前導入的圖片一樣可以查看,所以我認為它緩存的很厲害,不知道這個緩存是過一段時間就會刪除呢還是一直存在,至少我已經試了10幾天了,它還是一樣存在,並且一樣可以放大,所以存的並不是縮略圖,而且我並沒有插移動硬盤,我右擊圖片——在訪達中查看原圖片,找不到,而其他不是移動硬盤導入的就能找到,所以如果這個緩存一直存在,那就相當於把原圖片復制了一份,那對於照片多的人(比如我自己這些年來拍的照片就有幾十G,而且我還不是攝影師,拿手機隨便拍的),硬盤肯定會被占用越來越多空間,這是我不推薦使用它的原因。
“照片(Photos)”高級的地方是,如果你導入照片后(還是鏈接的方式導入,不是復制導入),不管你是導入的本地硬盤還是移動硬盤的照片,不管你把“源照片”移動到哪里,你在“照片(Photos)”里右鍵——在訪達中查看源文件,它都能找到,當然如果源照片是在移動硬盤(或U盤)中,你首先要把移動硬盤插回去,並且它不會因為你拔掉過移動硬盤,下次插回去它就找不到了,不是的,它一樣可以找到,這是它高級的地方!
注意:這里默認是勾選的,導入圖片時請把它去掉,否則你導入的照片就相當於復制一份。
它還可以編輯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