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我們需要在后疫情時代尋找一個最受關注的IT技術,低代碼肯定能名列前三。低代碼技術通過可視化的方式大幅提升了軟件開發的效率,並且很大程度上降低了技術門檻。
然而,業務分析、數據規划等環節仍有較高技術要求,使用低代碼構建企業級應用的開發者群體依然以IT技術人員為主。海比研究發布的《2021年中國低代碼無代碼市場研究報告》顯示,2020年中國低代碼用戶群體中,研發人員占比為75%。這些研發人員大多數服務於軟件公司。作為低代碼渠道商,這些軟件公司使用低代碼廠商提供的開發平台和技術,為企業客戶完成軟件交付。
低代碼廠商的產品定位、渠道商的能力特點不同,渠道商與廠商的關系也有區別。我們可以將其簡單的歸納為“開發型”和“實施型”兩種,如果您有志於投身低代碼,那么這兩種模式的區別不容忽視。
開發型是指渠道商利用廠商提供的工具,為企業客戶定制開發軟件系統。這個過程中,客戶資源掌握在渠道商手中,最終交付的軟件項目也會淡化廠商的痕跡,甚至將廠商的產品OEM成自己的解決方案,以便於突出渠道商的貢獻。開發型渠道商因為掌握了更多主動權,可以為了客戶提供定制化程度更高的產品,以最大化自身的收益。
在艾瑞咨詢發布的《2021年低代碼行業研究報告》中,開發型渠道商的商業模式被命名為“前后端開發平台”。該模式下,低代碼廠商為渠道商帶來的價值集中在“技術賦能”,即大幅降低前后端開發的技術門檻,減少對高級別研發人員的依賴;同時提升開發效率,從人員單價和總工時兩方面入手,全面降低軟件開發成本。以活字格企業級低代碼開發平台為例,相比於傳統的編碼開發,渠道商普遍可降低開發成本70%~80%。
實施型的渠道商相當於廠商的代理商和實施團隊,為選購廠商低代碼開發平台的企業客戶完成平台交付和項目實施工作。在這種模式下,客戶對廠商的品牌有着更高的認可度。相比之下,客戶對渠道商的品牌認知及忠誠度則較弱。為了強化平台品牌的統一性,這種模式下的廠商通常會控制產品的定制化程度,以規范渠道商的實施效果。所以,渠道商為企業客戶提供的定制化服務較少,差異化難以體現,收益也因此受限。艾瑞咨詢將這種模式概括為“直接面向企業客戶/間接面向企業客戶”。
實施型模式下,廠商相比於渠道商更加“強勢”,但能夠為小型渠道商提供品牌背書和商機引流。通常情況下,從互聯網廠商轉型而來的廠商更傾向於選擇這個模式,以自身的客戶資源和資金實力,拉攏更多渠道商,實現產品用戶群體的快速擴張。比如阿里系的釘釘宜搭、氚雲等均是這個模式的擁護者,圍繞他們已經聚集了數以千計的小型渠道商。但是,該模式通常僅適用於靈活性和技術門檻更低的表單驅動低代碼開發平台和無代碼平台,應用場景的廣度和深度明顯受限。
綜合對比兩種模式,我們不難看出兩種渠道商模式的差別。如果您希望自主挖掘客戶需求,為客戶提供差異化的信息化服務,“開發型”更適合;而如果需要做一門“短平快”的生意,成為一個互聯網企業的渠道代理商也不失為一個低門檻的方向。
立志於成為低代碼技術提供商,乘上低代碼技術東風的您,在從技術角度進行產品評估的同時,千萬不要忘了考察廠商主推的合作模式,找准適合自己的方式,啟動您的低代碼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