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毛初一的時候老貪玩,學習一塌糊塗(CMMI1級,混沌狀態,沒有方法)。
從初二開始老媽決定要親自管管三毛。她聽從鄰居高老師的建議,從三毛最差的數學開始抓起,親自給三毛制定早預習、晚復習的學習方法,並進行監督。過了3個月,三毛的數學成績竟然上來了(達到CMMI2級-已管理級,建立了項目管理方法)。
三毛媽很高興,順勢把這種方法也應用到所有的學科上去,並親自監督。到初二期末的時候,三毛的總成績有了大幅度的提高(達到CMMI3級-已定義級,標准過程在企業內共享)。
但是,三毛媽還有點擔憂,怕三毛考不上市里的重點高中。她打聽了,重點高中的分數線在600分以上。為此三毛媽把三毛這兩年的考試成績做了一個統計,發現三毛的水平大概在400-500分之間(建立了過程能力基線)。鄰居高老師這時又給她支了一招,讓她改進三毛的學習方法,並幫着三毛媽把三毛的歷史數據分析了一下,發現三毛每多花30分鍾的預習時間,總成績能提高50分(建立了過程性能模型)。三毛媽這回來勁了,每天督促三毛多花30分鍾預習。上天不負有心人,到初三期中的時候,三毛幾次考試的成績上升到490-570分之間(達到CMMI4級-量化管理級,用統計和量化方法找出規律,並把規律應用於項目管理)。
三毛媽看重點中學有望,又求高老師做了幾次歷史數據的分析,發現三毛在復習的方法上還可以改進,同時把預習和復習的時間在各科做了更合理的分配。結果在初三畢業時三毛幾次模擬考試的成績都在590-650分之間。最后三毛以630分考上重點高中(達到CMMI5級-優化級,目標驅動、識別過程短板、持續改進)。三毛媽十分歡喜,並四處傳播他兒子將來還要考清華。您覺得三毛能考上清華嗎?
【注】
CMMI模型是美國軟件工程研究院在80年代發布的軟件和系統工程領域的最佳實踐集,目前由美國ISACA公司收購並維護和發展。模型從80年代的CMM模型到今天,已經進化到CMMI V2.0。整個模型包含200+最佳實踐,按照應用的領域分成開發、服務、采購、人力等視圖(View),每個視圖又包含20+實踐域(PA)。其中實踐域是內容相近的最佳實踐的子集。例如計划(PLAN)實踐域,包含了15個與項目計划有關的最佳實踐。目前,開發視圖或開發模型(CMMI for Development)是國內使用和評估的最多的模型,95%以上國內通過CMMI評估的企業都是使用開發模型。
CMMI模型里的最佳實踐有依賴關系,就像數學里的算術、代數、微積分有依賴關系一樣,所以為方便企業使用CMMI模型,CMMI模型的鼻祖 瓦特 (Watts Humphrey)提出了成熟度等級的概念,即CMMI成熟度1-5級,每一級都映射了相應的最佳實踐。企業在使用CMMI模型時,可以一級一級采用不同的最佳實踐,達到逐漸提升自身開發能力的目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