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曰:以德報怨,何如?
子曰:何以報德?以直報怨,以德報德
孔子的這種說法被大部分人推崇,多數人的理解是:如果你以德抱怨,那欺負你的人肯定會變本加厲,也有說你這樣不區別對待,對那些德行好的人不公平。
我覺得孔子的這種說法並不太對,至少這兩種理解是錯誤的。
“報”是什么意思,有很多古語都有報字:
君子報仇,十年不晚
冤冤相報何時了
不是不報,時候未到
……
“報”字的含義很明顯是一個相隔時間比較長的事情了,至少按照現在法律來說,超過了正當防衛的范疇
很多時候,這些有恩報恩,有仇報仇,都是發生在多年以后,或者事態變遷,本來是弱者的你,也有了掌握別人命運的時候
那么這時候,你以直抱怨,大概率和欺負你的人變本加厲就沒有直接關聯了,此時的對方往往也是相對的弱者
再說對德行好的人是否公平,如果別人對你好就是為了得到和他人不一樣的回報,是不是本身也並不是一件值得推崇的事了呢
所謂以德報怨,並不是縱容別人欺負你,而是在自己得勢的時候,不計前嫌。
從基因選擇的角度來看:
得勢后寬容別人的人 和 得勢后報復別人的人
哪種人能在未來不確定的人生中,再次失勢后,能更容易得到別人幫助而重新活過來,來將自己的基因發揚光大呢?
那些曾經欺辱你的人,大部分都是他們本性使然,並不單單是針對你,你得勢的時候寬容了他們。就算他們不感激,我想到你重新失勢后,也不會針對性的欺負你,還會有部分由於被你感化而來報答你了,反之就是冤冤相報何時了。
那些曾經幫助過你的人,也大部分是本性使然,而且大部分是以德行好為人生信條的,看到你得勢的時候德行那么好,他們大概率會更加樂意幫助你了。
所以講道理,應該是得勢后寬容別人的人,更容易在未來的人生中,活的更好,更有機會傳宗接代,將基因發揚光大。
那么為什么社會上,得勢后寬容曾經欺辱者的人,會比那些得勢后報復的人要更難能可貴(稀有)呢?
想到這一層,排除了其他可能性,我能想到的原因只有:報復心強的人,更容易先得勢
其實這個道理也很自然:
報復心其實也是一種很好的奮斗動力。而真正的奮斗動力其實非常少,除去報復心后,剩下的也許寥寥無幾。
當然還有另一種解釋,如果極端情況,99%的人都以德報怨,那么也就是社會大和諧,剩下的1%可能又有一大半是以直報怨,以德報德的。 那些會主動欺辱別人的人可能就非常難能可貴了。
真的到了這種社會大和諧,無論你貧富貴賤,沒人對你另眼相看,沒人再欺負可憐人,那可憐人不就更沒有奮斗的動力了,甚至整個社會都不會有太多奮斗動力,導致文明不會推進、科技不會發展,最終被外族所滅。
如此看來,惡人在推動社會進步,種族繁衍上面有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正是那句話:打不死你的,終會讓你更加強大!
結尾,請社會上那些如我之流,欺軟怕硬的人,落井下石的人,沒有同情心的人,不要羞愧了,我們是推進社會進步的重要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