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需求到上線,測試人員需要做哪些


在實際工作中,其實很少有公司把一個完整的測試流程一步一步走下來,大多會執行測試流程的主體測試過程。那么,一個完整的測試流程包括哪些呢?測試人員又需要做些什么呢?下面,我為大家介紹從需求到上線,測試人員的完整工作流程:

1、需求交接
當一個需求確認后,產品經理一般會把需求說明書發給開發和測試人員,然后三方討論需求,進行需求交接。這個非常重要,因為需求不明確,后續工作開展起來會有很大麻煩。

2、編寫測試用例
需求確定后,測試人員就要開始編寫測試用例了。
首先是梳理全部測試點。當然,這步並不是必須的。梳理全部測試點相當於是梳理一個框架,一方面,根據這個框架寫測試用例,可以防止編寫測試用例時丟失測試點;另一方面,項目經理會根據你的全部測試點去排期,安排人員和時間。
然后是編寫測試用例。編寫測試用例要盡可能的用最少的用例覆蓋最多的測試點。編寫測試用例的工具也有多種,要以公司使用的為准。編寫測試用例最好是跟你的前輩去要一個模板,因為大家已經熟悉他們的測試用例風格,如果你是新人,盡管你的測試用例很棒,但是由於大家不熟悉你的寫作方式,很可能會大打折扣。

3、冒煙測試
開發進行開發聯調后,測試人員就開始正式介入了。進行聯調后,測試人員首先要進行冒煙測試。好多不規范的公司會跳過冒煙測試,直接進行下一環節。如果冒煙測試不通過的話,會打回,也就是重新進入開發聯調階段。如果順利通過,開發就會開始部署,進行下一步了。
新人可能會問:冒煙測試怎么測?這個時候,你就要明白,冒煙測試的目的就是為了保證主流程順利通過。也就是說,你只要測試主流程就可以,或者說執行測試用例中優先級為1的測試用例。

4、SIT測試
SIT測試主要包括兩輪測試:第一輪執行用例,回歸bug;第二輪是系統回歸測試。
也就是說,這個階段的測試,就是你一條一條執行測試用例,遇到bug提交給開發,開發修改后要去回歸bug。注意,也許當前bug的修復會引起別的bug,這個時候不要着急去關閉bug,要大致的點一點其他功能,確保沒有問題后才去關閉。
這個階段,需要同步進行的是,修改調整測試用例。測試用例是在開發還沒開發完成的時候寫的,會有些微的出入,在執行測試用例的時候,要進行修改,同時也會有遺漏的地方,要及時的加入測試用例中。
當所有的測試用例執行完成,所有bug都關閉掉后,要系統的再進行一邊測試。SIT測試結束的標志就是覆蓋率和通過率達到100%。

5、數據升級測試(視情況而定)
數據升級測試一般是在SIT測試后,也可在SIT測試的后期進行。數據升級測試不是都需要這一步的,如果需求分析中確認需要進行數據升級,就安排。

6、系統培訓(視情況而定)
系統培訓主要是針對客戶的,為了讓客戶更快的熟悉系統,會由測試人員和產品共同商定,向培訓對象分發操作手冊,進行系統培訓。

7、UAT測試
UAT測試就不僅僅是有測試人員,同時要包括業務人員一起測試。最終由客戶驗收,驗收成功,開發會進行封版。封板之后,代碼不會再進行更改。

8、上線
上線之后,測試人員還要進行上線驗證。注意:這是生產環境,這個時候是不能隨便操作做數據的,測試人員能做的也就是點點,保證按鈕、界面正常。如果是業務人員做好數據,測試人員要驗證數據的准確性和界面顯示無誤。
上線驗證后,這個需求就算結束了。


免責聲明!

本站轉載的文章為個人學習借鑒使用,本站對版權不負任何法律責任。如果侵犯了您的隱私權益,請聯系本站郵箱yoyou2525@163.com刪除。



 
粵ICP備18138465號   © 2018-2025 CODEPRJ.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