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聯匯編很可怕嗎?看完這篇文章,終結它!


在 Linux 代碼中,經常可以看到在 C 代碼中,嵌入部分匯編代碼,這些代碼要么是與硬件體系相關的,要么是對性能有關鍵影響的。

在很久以前,我特別懼怕內嵌匯編代碼,直到后來把匯編部分的短板補上之后,才徹底終結這種心理。

也許你在工作中,幾乎不會涉及到內嵌匯編代碼的工作,但是一旦進入到系統的底層,或者需要對時間關鍵場景進行優化,這個時候你的知識儲備就發揮重要作用了!

這篇文章,我們就來詳細聊一聊在 C 語言中,如何通過 asm 關鍵字來嵌入匯編語言代碼,文中的 8 個示例代碼從簡單到復雜,逐步深入地介紹內聯匯編的關鍵語法規則。

希望這篇文章能夠成為你進階高手路上的墊腳石!

PS:

  1. 示例代碼中使用的是 Linux 系統中 AT&T 匯編語法;

  2. 文章中的 8 個示例代碼,可以在公眾號后台回復【426】,即可收到下載地址;

一、基本 asm 格式

gcc 編譯器支持 2 種形式的內聯 asm 代碼:

  1. 基本 asm 格式:不支持操作數;

  2. 擴展 asm 格式:支持操作數;

1. 語法規則

asm [volatile] ("匯編指令")

  1. 所有指令,必須用雙引號包裹起來;

  2. 超過一條指令,必須用\n分隔符進行分割,為了排版,一般會加上\t;

  3. 多條匯編指令,可以寫在一行,也可以寫在多行;

  4. 關鍵字 asm 可以使用 asm 來替換;

  5. volatile 是可選的,編譯器有可能對匯編代碼進行優化,使用 volatile 關鍵字之后,告訴編譯器不要優化手寫的內聯匯編代碼。

2. test1.c 插入空指令

#include <stdio.h>
int main()
{
    asm ("nop");
    printf("hello\n");
    asm ("nop\n\tnop\n\t"
	 "nop");
    return 0;
}

注意:C語言中會自動把兩個連續的字符串字面量拼接成一個,所以"nop\n\tnop\n\t" "nop" 這兩個字符串會自動拼接成一個字符串。

生成匯編代碼指令:

gcc -m32 -S -o test1.s test1.c

test1.s 中內容如下(只貼出了內聯匯編代碼相關部分的代碼):

#APP
# 5 "test1.c" 1
	nop
# 0 "" 2
#NO_APP
	// 這里是 printf 語句生成的代碼。
#APP
# 7 "test1.c" 1
	nop
	nop
	nop
# 0 "" 2
#NO_APP

可以看到,內聯匯編代碼被兩個注釋(#APP ... #NO_APP)包裹起來。在源碼中嵌入了兩個匯編代碼,因此可以看到 gcc 編譯器生成的匯編代碼中包含了這兩部分代碼。

這 2 部分嵌入的匯編代碼都是空指令 nop,沒有什么意義。

3. test2.c 操作全局變量

在 C 代碼中嵌入匯編指令,目的是用來計算,或者執行一定的功能,下面我們就來看一下,如何在內聯匯編指令中,操作全局變量

#include <stdio.h>

int a = 1;
int b = 2;
int c;

int main()
{
    asm volatile ("movl a, %eax\n\t"
        "addl b, %eax\n\t"
        "movl %eax, c");
    printf("c = %d \n", c);
    return 0;
}   

關於匯編指令中編譯器的基本知識:

eax, ebx 都是 x86 平台中的寄存器(32位),在基本asm格式中,寄存器的前面必須加上百分號%

32 位的寄存器 eax 可以當做 16 位來使用(ax),或者當做 8 位來使用(ah, al),本文只會按照 32 位來使用。

代碼說明:

movl a, %eax  // 把變量a的值復制到 %eax 寄存器中;

addl b, %eax // 把變量 b 的值 與 %eax 寄存器中的值(a)相加,結果放在 %eax 寄存器中;

movl %eax, c // 把 %eax 寄存器中的值復制到變量 c 中;

生成匯編代碼指令:

gcc -m32 -S -o test2.s test2.c

test2.s 內容如下(只貼出與內聯匯編代碼相關部分):

#APP
# 9 "test2.c" 1
	movl a, %eax
	addl b, %eax
	movl %eax, c
# 0 "" 2
#NO_APP

可以看到,在內聯匯編代碼中,可以直接使用全局變量 a, b 的名稱來操作。執行 test2,可以得到正確的結果。

思考一個問題:為什么在匯編代碼中,可以使用變量a, b, c?

查看 test2.s 中內聯匯編代碼之前的部分,可以看到:

	.file	"test2.c"
	.globl	a
	.data
	.align 4
	.type	a, @object
	.size	a, 4
a:
	.long	1
	.globl	b
	.align 4
	.type	b, @object
	.size	b, 4
b:
	.long	2
	.comm	c,4,4

變量 a, b 被 .globl 修飾,c 被 .comm 修飾,相當於是把它們導出為全局的,所以可以在匯編代碼中使用。

那么問題來了:如果是一個局部變量,在匯編代代碼中就不會用 .globl 導出,此時在內聯匯編指令中,還可以直接使用嗎?

眼見為實,我們把這 3 個變量放到 main 函數的內部,作為局部變量來試一下。

4. test3.c 嘗試操作局部變量

#include <stdio.h>
int main()
{
    int a = 1;
    int b = 2;
    int c;

    asm("movl a, %eax\n\t"
        "addl b, %eax\n\t"
        "movl %eax, c");
    printf("c = %d \n", c);
    return 0;
}

生成匯編代碼指令:

gcc -m32 -S -o test3.s test3.c

在 test3.s 中可以看到沒有 a, b, c 的導出符號,a 和 b 沒有其他地方使用,因此直接把他們的數值復制到棧空間中了:

movl	$1, -20(%ebp)
movl	$2, -16(%ebp)

我們來嘗試編譯成可執行程序:

$ gcc -m32 -o test3 test3.c
/tmp/ccuY0TOB.o: In function `main':
test3.c:(.text+0x20): undefined reference to `a'
test3.c:(.text+0x26): undefined reference to `b'
test3.c:(.text+0x2b): undefined reference to `c'
collect2: error: ld returned 1 exit status

編譯報錯:找不到對 a,b,c 的引用!那該怎么辦,才能使用局部變量呢?擴展 asm 格式!

二、擴展 asm 格式

1. 指令格式

asm [volatile] ("匯編指令" : "輸出操作數列表" : "輸入操作數列表" : "改動的寄存器")

格式說明

  1. 匯編指令:與基本asm格式相同;

  2. 輸出操作數列表:匯編代碼如何把處理結果傳遞到 C 代碼中;

  3. 輸入操作數列表:C 代碼如何把數據傳遞給內聯匯編代碼;

  4. 改動的寄存器:告訴編譯器,在內聯匯編代碼中,我們使用了哪些寄存器;

  5. “改動的寄存器”可以省略,此時最后一個冒號可以不要,但是前面的冒號必須保留,即使輸出/輸入操作數列表為空。

關於“改動的寄存器”再解釋一下:gcc 在編譯 C 代碼的時候,需要使用一系列寄存器;我們手寫的內聯匯編代碼中,也使用了一些寄存器。

為了通知編譯器,讓它知道: 在內聯匯編代碼中有哪些寄存器被我們用戶使用了,可以在這里列舉出來,這樣的話,gcc 就會避免使用這些列舉出的寄存器

2. 輸出和輸入操作數列表的格式

在系統中,存儲變量的地方就2個:寄存器和內存。因此,告訴內聯匯編代碼輸出和輸入操作數,其實就是告訴它:

  1. 向哪些寄存器或內存地址輸出結果;

  2. 從哪些寄存器或內存地址讀取輸入數據;

這個過程也要滿足一定的格式:

"[輸出修飾符]約束"(寄存器或內存地址)

(1)約束

就是通過不同的字符,來告訴編譯器使用哪些寄存器,或者內存地址。包括下面這些字符:

a: 使用 eax/ax/al 寄存器;

b: 使用 ebx/bx/bl 寄存器;

c: 使用 ecx/cx/cl 寄存器;

d: 使用 edx/dx/dl 寄存器;

r: 使用任何可用的通用寄存器;

m: 使用變量的內存位置;

先記住這幾個就夠用了,其他的約束選項還有:D, S, q, A, f, t, u等等,需要的時候再查看文檔。

(2)輸出修飾符

顧名思義,它使用來修飾輸出的,對輸出寄存器或內存地址提供額外的說明,包括下面4個修飾符:

  1. +:被修飾的操作數可以讀取,可以寫入;

  2. =:被修飾的操作數只能寫入;

  3. %:被修飾的操作數可以和下一個操作數互換;

  4. &:在內聯函數完成之前,可以刪除或者重新使用被修飾的操作數;

語言描述比較抽象,直接看例子!

3. test4.c 通過寄存器操作局部變量

#include <stdio.h>

int main()
{
    int data1 = 1;
    int data2 = 2;
    int data3;

    asm("movl %%ebx, %%eax\n\t"
        "addl %%ecx, %%eax"
        : "=a"(data3)
        : "b"(data1),"c"(data2));

    printf("data3 = %d \n", data3);
    return 0;
}

有 2 個地方需要注意一下啊:

  1. 在內聯匯編代碼中,沒有聲明“改動的寄存器”列表,也就是說可以省略掉(前面的冒號也不需要);

  2. 擴展asm格式中,寄存器前面必須寫 2 個%;

代碼解釋:

  1. "b"(data1),"c"(data2) ==> 把變量 data1 復制到寄存器 %ebx,變量 data2 復制到寄存器 %ecx。這樣,內聯匯編代碼中,就可以通過這兩個寄存器來操作這兩個數了;

  2. "=a"(data3) ==> 把處理結果放在寄存器 %eax 中,然后復制給變量data3。前面的修飾符等號意思是:會寫入往 %eax 中寫入數據,不會從中讀取數據;

通過上面的這種格式,內聯匯編代碼中,就可以使用指定的寄存器來操作局部變量了,稍后將會看到局部變量是如何從經過棧空間,復制到寄存器中的。

生成匯編代碼指令:

gcc -m32 -S -o test4.s test4.c

匯編代碼 test4.s 如下:

	movl	$1, -20(%ebp)
	movl	$2, -16(%ebp)
	movl	-20(%ebp), %eax
	movl	-16(%ebp), %edx
	movl	%eax, %ebx
	movl	%edx, %ecx
#APP
# 10 "test4.c" 1
	movl %ebx, %eax
	addl %ecx, %eax
# 0 "" 2
#NO_APP
    movl	%eax, -12(%ebp)

可以看到,在進入手寫的內聯匯編代碼之前

  1. 把數字 1 通過棧空間(-20(%ebp)),復制到寄存器 %eax,再復制到寄存器 %ebx;

  2. 把數字 2 通過棧空間(-16(%ebp)),復制到寄存器 %edx,再復制到寄存器 %ecx;

這 2 個操作正是對應了內聯匯編代碼中的“輸入操作數列表”部分:"b"(data1),"c"(data2)

在內聯匯編代碼之后(#NO_APP 之后),把 %eax 寄存器中的值復制到棧中的 -12(%ebp) 位置,這個位置正是局部變量 data3 所在的位置,這樣就完成了輸出操作。

4. test5.c 聲明改動的寄存器

在 test4.c 中,我們沒有聲明改動的寄存器,所以編譯器可以任意選擇使用哪些寄存器。從生成的匯編代碼 test4.s 中可以看到,gcc 使用了 %edx 寄存器。

那么我們來測試一下:告訴 gcc 不要使用 %edx 寄存器

#include <stdio.h>
int main()
{
    int data1 = 1;
    int data2 = 2;
    int data3;

    asm("movl %%ebx, %%eax\n\t"
        "addl %%ecx, %%eax"
        : "=a"(data3)
        : "b"(data1),"c"(data2)
        : "%edx");

    printf("data3 = %d \n", data3);
    return 0;
}

代碼中,asm 指令最后部分 "%edx" ,就是用來告訴 gcc 編譯器:在內聯匯編代碼中,我們會使用到 %edx 寄存器,你就不要用它了

生成匯編代碼指令:

gcc -m32 -S -o test5.s test5.c

來看一下生成的匯編代碼 test5.s:

    movl	$1, -20(%ebp)
	movl	$2, -16(%ebp)
	movl	-20(%ebp), %eax
	movl	-16(%ebp), %ecx
	movl	%eax, %ebx
#APP
# 10 "test5.c" 1
	movl %ebx, %eax
	addl %ecx, %eax
# 0 "" 2
#NO_APP
	movl	%eax, -12(%ebp)

可以看到,在內聯匯編代碼之前,gcc 沒有選擇使用寄存器 %edx

三、使用占位符來代替寄存器名稱

在上面的示例中,只使用了 2 個寄存器來操作 2 個局部變量,如果操作數有很多,那么在內聯匯編代碼中去寫每個寄存器的名稱,就顯得很不方便

因此,擴展 asm 格式為我們提供了另一種偷懶的方法,來使用輸出和輸入操作數列表中的寄存器:占位符!

占位符有點類似於批處理腳本中,利用 $1, $2...來引用輸入參數一樣,內聯匯編代碼中的占位符,從輸出操作數列表中的寄存器開始從 0 編號,一直編號到輸入操作數列表中的所有寄存器。

還是看例子比較直接!

1. test6.c 使用占位符代替寄存器

#include <stdio.h>
int main()
{
    int data1 = 1;
    int data2 = 2;
    int data3;

    asm("addl %1, %2\n\t"
        "movl %2, %0"
        : "=r"(data3)
        : "r"(data1),"r"(data2));

    printf("data3 = %d \n", data3);
    return 0;
}

代碼說明:

  1. 輸出操作數列表"=r"(data3):約束使用字符 r, 也就是說不指定寄存器,由編譯器來選擇使用哪個寄存器來存儲結果,最后復制到局部變量 data3中;

  2. 輸入操作數列表"r"(data1),"r"(data2):約束字符r, 不指定寄存器,由編譯器來選擇使用哪 2 個寄存器來接收局部變量 data1 和 data2;

  3. 輸出操作數列表中只需要一個寄存器,因此在內聯匯編代碼中的 %0 就代表這個寄存器(即:從 0 開始計數);

  4. 輸入操作數列表中有 2 個寄存器,因此在內聯匯編代碼中的 %1 和 %2 就代表這 2 個寄存器(即:從輸出操作數列表的最后一個寄存器開始順序計數);  

生成匯編代碼指令:

gcc -m32 -S -o test6.s test6.c

匯編代碼如下 test6.s:

	movl	$1, -20(%ebp)
	movl	$2, -16(%ebp)
	movl	-20(%ebp), %eax
	movl	-16(%ebp), %edx
#APP
# 10 "test6.c" 1
	addl %eax, %edx
	movl %edx, %eax
# 0 "" 2
#NO_APP
	movl	%eax, -12(%ebp)

可以看到,gcc 編譯器選擇了 %eax 來存儲局部變量 data1%edx 來存儲局部變量 data2 ,然后操作結果也存儲在 %eax 寄存器中。

是不是感覺這樣操作就方便多了?不用我們來指定使用哪些寄存器,直接交給編譯器來選擇

在內聯匯編代碼中,使用 %0、%1 、%2 這樣的占位符來使用寄存器。

別急,如果您覺得使用編號還是麻煩,容易出錯,還有另一個更方便的操作:擴展 asm 格式還允許給這些占位符重命名,也就是給每一個寄存器起一個別名,然后在內聯匯編代碼中使用別名來操作寄存器

還是看代碼!

2. test7.c 給寄存器起別名

#include <stdio.h>
int main()
{
    int data1 = 1;
    int data2 = 2;
    int data3;

    asm("addl %[v1], %[v2]\n\t"
        "movl %[v2], %[v3]"
        : [v3]"=r"(data3)
        : [v1]"r"(data1),[v2]"r"(data2));

    printf("data3 = %d \n", data3);
    return 0;
}

代碼說明:

  1. 輸出操作數列表:給寄存器(gcc 編譯器選擇的)取了一個別名 v3;

  2. 輸入操作數列表:給寄存器(gcc 編譯器選擇的)取了一個別名 v1 和 v2;

起立別名之后,在內聯匯編代碼中就可以直接使用這些別名( %[v1], %[v2], %[v3])來操作數據了。

生成匯編代碼指令:

gcc -m32 -S -o test7.s test7.c

再來看一下生成的匯編代碼 test7.s:

	movl	$1, -20(%ebp)
	movl	$2, -16(%ebp)
	movl	-20(%ebp), %eax
	movl	-16(%ebp), %edx
#APP
# 10 "test7.c" 1
	addl %eax, %edx
	movl %edx, %eax
# 0 "" 2
#NO_APP
	movl	%eax, -12(%ebp)

這部分的匯編代碼與 test6.s 中完全一樣!

四、使用內存地址

在以上的示例中,輸出操作數列表和輸入操作數列表部分,使用的都是寄存器(約束字符:a, b, c, d, r等等)。

我們可以指定使用哪個寄存器,也可以交給編譯器來選擇使用哪些寄存器,通過寄存器來操作數據,速度會更快一些

如果我們願意的話,也可以直接使用變量的內存地址來操作變量,此時就需要使用約束字符 m

1. test8.c 使用內存地址來操作數據

#include <stdio.h>
int main()
{
    int data1 = 1;
    int data2 = 2;
    int data3;

    asm("movl %1, %%eax\n\t"
        "addl %2, %%eax\n\t"
        "movl %%eax, %0"
        : "=m"(data3)
        : "m"(data1),"m"(data2));

    printf("data3 = %d \n", data3);
    return 0;
}

代碼說明:

  1. 輸出操作數列表 "=m"(data3):直接使用變量 data3 的內存地址;

  2. 輸入操作數列表 "m"(data1),"m"(data2):直接使用變量 data1, data2 的內存地址;

在內聯匯編代碼中,因為需要進行相加計算,因此需要使用一個寄存器(%eax),計算這個環節是肯定需要寄存器的。

在操作那些內存地址中的數據時,使用的仍然是按順序編號的占位符。

生成匯編代碼指令:

gcc -m32 -S -o test8.s test8.c

生成的匯編代碼如下 test8.s:

	movl	$1, -24(%ebp)
	movl	$2, -20(%ebp)
#APP
# 10 "test8.c" 1
	movl -24(%ebp), %eax
	addl -20(%ebp), %eax
	movl %eax, -16(%ebp)
# 0 "" 2
#NO_APP
	movl	-16(%ebp), %eax

可以看到:在進入內聯匯編代碼之前,把 data1 和 data2 的值放在了中,然后直接把棧中的數據與寄存器 %eax 進行操作,最后再把操作結果(%eax),復制到棧中 data3 的位置(-16(%ebp))

五、總結

通過以上 8 個示例,我們把內聯匯編代碼中的關鍵語法規則進行了講解,有了這個基礎,就可以在內聯匯編代碼中編寫更加復雜的指令了。

希望以上內容對您能有所幫助!謝謝!

文章中的 8 個示例代碼,可以在公眾號后台回復【426】,即可收到下載地址。



---------- End ----------

讓知識流動起來,越分享,越幸運!

星標公眾號,能更快找到我!
Hi~你好,我是道哥,一枚嵌入式開發老兵。

推薦閱讀

1. C語言指針-從底層原理到花式技巧,用圖文和代碼幫你講解透徹
2. 原來gdb的底層調試原理這么簡單
3. 一步步分析-如何用C實現面向對象編程
4. 圖文分析:如何利用Google的protobuf,來思考、設計、實現自己的RPC框架
5. 都說軟件架構要分層、分模塊,具體應該怎么做(一)
6. 都說軟件架構要分層、分模塊,具體應該怎么做(二)


免責聲明!

本站轉載的文章為個人學習借鑒使用,本站對版權不負任何法律責任。如果侵犯了您的隱私權益,請聯系本站郵箱yoyou2525@163.com刪除。



 
粵ICP備18138465號   © 2018-2025 CODEPRJ.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