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vaScript】深入理解Babel原理及其使用


Babel的包構成

核心包

  • babel-core:babel轉譯器本身,提供了babel的轉譯API,如babel.transform等,用於對代碼進行轉譯。像webpack的babel-loader就是調用這些API來完成轉譯過程的。
  • babylon:js的詞法解析器
  • babel-traverse:用於對AST(抽象語法樹,想了解的請自行查詢編譯原理)的遍歷,主要給plugin用
  • babel-generator:根據AST生成代碼

功能包

  • babel-types:用於檢驗、構建和改變AST樹的節點
  • babel-template:輔助函數,用於從字符串形式的代碼來構建AST樹節點
  • babel-helpers:一系列預制的babel-template函數,用於提供給一些plugins使用
  • babel-code-frames:用於生成錯誤信息,打印出錯誤點源代碼幀以及指出出錯位置
  • babel-plugin-xxx:babel轉譯過程中使用到的插件,其中babel-plugin-transform-xxx是transform步驟使用的
  • babel-preset-xxx:transform階段使用到的一系列的plugin
  • babel-polyfill:JS標准新增的原生對象和API的shim,實現上僅僅是core-js和regenerator-runtime兩個包的封裝
  • babel-runtime:功能類似babel-polyfill,一般用於library或plugin中,因為它不會污染全局作用域

工具包

babel-cli:babel的命令行工具,通過命令行對js代碼進行轉譯
babel-register:通過綁定node.js的require來自動轉譯require引用的js代碼文件

babel的配置

使用形式

如果是以命令行方式使用babel,那么babel的設置就以命令行參數的形式帶過去;
還可以在package.json里在babel字段添加設置;
但是建議還是使用一個單獨的.babelrc文件,把babel的設置都放置在這里,所有babel API的options(除了回調函數之外)都能夠支持,具體的options見babel的API options文檔

常用options字段說明

  • env:指定在不同環境下使用的配置。比如production和development兩個環境使用不同的配置,就可以通過這個字段來配置。env字段的從process.env.BABEL_ENV獲取,如果BABEL_ENV不存在,則從process.env.NODE_ENV獲取,如果NODE_ENV還是不存在,則取默認值"development"
  • plugins:要加載和使用的插件列表,插件名前的babel-plugin-可省略;plugin列表按從頭到尾的順序運行
  • presets:要加載和使用的preset列表,preset名前的babel-preset-可省略;presets列表的preset按從尾到頭的逆序運行(為了兼容用戶使用習慣)
  • 同時設置了presets和plugins,那么plugins的先運行;每個preset和plugin都可以再配置自己的option

配置文件的查找

babel會從當前轉譯的文件所在目錄下查找配置文件,如果沒有找到,就順着文檔目錄樹一層層往上查找,一直到.babelrc文件存在或者帶babel字段的package.json文件存在為止。

babel的工作原理

babel是一個轉譯器,感覺相對於編譯器compiler,叫轉譯器transpiler更准確,因為它只是把同種語言的高版本規則翻譯成低版本規則,而不像編譯器那樣,輸出的是另一種更低級的語言代碼。
但是和編譯器類似,babel的轉譯過程也分為三個階段:parsing、transforming、generating,以ES6代碼轉譯為ES5代碼為例,babel轉譯的具體過程如下:

ES6代碼輸入 ==》 babylon進行解析 ==》 得到AST
==》 plugin用babel-traverse對AST樹進行遍歷轉譯 ==》 得到新的AST樹
==》 用babel-generator通過AST樹生成ES5代碼

此外,還要注意很重要的一點就是,babel只是轉譯新標准引入的語法,比如ES6的箭頭函數轉譯成ES5的函數;而新標准引入的新的原生對象,部分原生對象新增的原型方法,新增的API等(如Proxy、Set等),這些babel是不會轉譯的。需要用戶自行引入polyfill來解決

plugins

插件應用於babel的轉譯過程,尤其是第二個階段transforming,如果這個階段不使用任何插件,那么babel會原樣輸出代碼。
我們主要關注transforming階段使用的插件,因為transform插件會自動使用對應的詞法插件,所以parsing階段的插件不需要配置。

presets

如果要自行配置轉譯過程中使用的各類插件,那太痛苦了,所以babel官方幫我們做了一些預設的插件集,稱之為preset,這樣我們只需要使用對應的preset就可以了。以JS標准為例,babel提供了如下的一些preset:

  • es2015
  • es2016
  • es2017
  • env
    es20xx的preset只轉譯該年份批准的標准,而env則代指最新的標准,包括了latest和es20xx各年份
    另外,還有 stage-0到stage-4的標准成形之前的各個階段,這些都是實驗版的preset,建議不要使用。

polyfill

polyfill是一個針對ES2015+環境的shim,實現上來說babel-polyfill包只是簡單的把core-js和regenerator runtime包裝了下,這兩個包才是真正的實現代碼所在(后文會詳細介紹core-js)。
使用babel-polyfill會把ES2015+環境整體引入到你的代碼環境中,讓你的代碼可以直接使用新標准所引入的新原生對象,新API等,一般來說單獨的應用和頁面都可以這樣使用。

使用方法

  1. 先安裝包: npm install --save babel-polyfill
  2. 要確保在入口處導入polyfill,因為polyfill代碼需要在所有其他代碼前先被調用
    代碼方式: import "babel-polyfill"
    webpack配置: module.exports = { entry: ["babel-polyfill", "./app/js"] };

如果只是需要引入部分新原生對象或API,那么可以按需引入,而不必導入全部的環境,具體見下文的core-js

runtime

polyfill和runtime的區別

直接使用babel-polyfill對於應用或頁面等環境在你控制之中的情況來說,並沒有什么問題。但是對於在library中使用polyfill,就變得不可行了。因為library是供外部使用的,但外部的環境並不在library的可控范圍,而polyfill是會污染原來的全局環境的(因為新的原生對象、API這些都直接由polyfill引入到全局環境)。這樣就很容易會發生沖突,所以這個時候,babel-runtime就可以派上用場了。

transform-runtime和babel-runtime

babel-plugin-transform-runtime插件依賴babel-runtime,babel-runtime是真正提供runtime環境的包;也就是說transform-runtime插件是把js代碼中使用到的新原生對象和靜態方法轉換成對runtime實現包的引用,舉個例子如下:

// 輸入的ES6代碼 var sym = Symbol(); // 通過transform-runtime轉換后的ES5+runtime代碼 var _symbol = require("babel-runtime/core-js/symbol"); var sym = (0, _symbol.default)(); 

從上面這個例子可見,原本代碼中使用的ES6新原生對象Symbol被transform-runtimec插件轉換成了babel-runtime的實現,既保持了Symbol的功能,同時又沒有像polyfill那樣污染全局環境(因為最終生成的代碼中,並沒有對Symbol的引用)
另外,這里我們也可以隱約發現,babel-runtime其實也不是真正的實現代碼所在,真正的代碼實現是在core-js中,后面我們再說

transform-runtime插件的功能

  1. 把代碼中的使用到的ES6引入的新原生對象和靜態方法用babel-runtime/core-js導出的對象和方法替代
  2. 當使用generators或async函數時,用babel-runtime/regenerator導出的函數取代(類似polyfill分成regenerator和core-js兩個部分)
  3. 把Babel生成的輔助函數改為用babel-runtime/helpers導出的函數來替代(babel默認會在每個文件頂部放置所需要的輔助函數,如果文件多的話,這些輔助函數就在每個文件中都重復了,通過引用babel-runtime/helpers就可以統一起來,減少代碼體積)

上述三點就是transform-runtime插件所做的事情,由此也可見,babel-runtime就是一個提供了regenerator、core-js和helpers的運行時庫。
建議不要直接使用babel-runtime,因為transform-runtime依賴babel-runtime,大部分情況下都可以用transform-runtime達成目的。
此外,transform-runtime在.babelrc里配置的時候,還可以設置helpers、polyfill、regenerator這三個開關,以自行決定runtime是否要引入對應的功能。
最后補充一點:由於runtime不會污染全局空間,所以實例方法是無法工作的(因為這必須在原型鏈上添加這個方法,這是和polyfill最大的不同) ,比如:

var arr = ['a', 'b', 'c']; arr.fill(7); // 實例方法不行 Array.prototype.fill.apply(arr, 7); // 用原型鏈來調用也是不行 

通過core-js實現按需引入polyfill或runtime

core-js包才上述的polyfill、runtime的核心,因為polyfill和runtime其實都只是對core-js和regenerator的再封裝,方便使用而已。
但是polyfill和runtime都是整體引入的,不能做細粒度的調整,如果我們的代碼只是用到了小部分ES6而導致需要使用polyfill和runtime的話,會造成代碼體積不必要的增大(runtime的影響較小)。所以,按需引入的需求就自然而然產生了,這個時候就得依靠core-js來實現了。

core-js的組織結構

首先,core-js有三種使用方式:

  • 默認方式:require('core-js')
    這種方式包括全部特性,標准的和非標准的
  • 庫的形式: var core = require('core-js/library')
    這種方式也包括全部特性,只是它不會污染全局名字空間
  • 只是shim: require('core-js/shim')或var shim = require('core-js/library/shim')
    這種方式只包括標准特性(就是只有polyfill功能,沒有擴展的特性)

core-js的結構是高度模塊化的,它把每個特性都組織到一個小模塊里,然后再把這些小模塊組合成一個大特性,層層組織。比如:
core-js/es6(core-js/library/es6)就包含了全部的ES6特性,而core-js/es6/array(core-js/library/es6/array)則只包含ES6的Array特性,而core-js/fn/array/from(core-js/library/fn/array/from)則只有Array.from這個實現。
實現按需使用,就是自己選擇使用到的特性,然后導入即可。具體的每個特性和對應的路徑可以直接查看core-js的github

core-js的按需使用

1、類似polyfill,直接把特性添加到全局環境,這種方式體驗最完整

require('core-js/fn/set'); require('core-js/fn/array/from'); require('core-js/fn/array/find-index'); Array.from(new Set([1, 2, 3, 2, 1])); // => [1, 2, 3] [1, 2, NaN, 3, 4].findIndex(isNaN); // => 2 

2、類似runtime一樣,以庫的形式來使用特性,這種方式不會污染全局名字空間,但是不能使用實例方法

var Set = require('core-js/library/fn/set'); var from = require('core-js/library/fn/array/from'); var findIndex = require('core-js/library/fn/array/find-index'); from(new Set([1, 2, 3, 2, 1])); // => [1, 2, 3] findIndex([1, 2, NaN, 3, 4], isNaN); // => 2 

3、因為第二種庫的形式不能使用prototype方法,所以第三種方式使用了一個小技巧,通過::這個符號而不是.來調用實例方式,從而達到曲線救國的目的。這種方式的使用,路徑中都會帶有/virtual/

import {fill, findIndex} from 'core-js/library/fn/array/virtual'; Array(10)::fill(0).map((a, b) => b * b)::findIndex(it => it && !(it % 8)); // => 4 // 對比下polyfill的實現 // Array(10).fill(0).map((a, b) => b * b).findIndex(it => it && !(it % 8)); 

總結

Babel使用的難點主要在於理解polyfill、runtime和core-js,通過本文,把這三者的概念和關系理清楚了,對babel的使用就不存在問題!




免責聲明!

本站轉載的文章為個人學習借鑒使用,本站對版權不負任何法律責任。如果侵犯了您的隱私權益,請聯系本站郵箱yoyou2525@163.com刪除。



 
粵ICP備18138465號   © 2018-2025 CODEPRJ.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