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層次化路由
自治系統內路由(intradomain routing),自治系統間路由(interdomain routing)
二、域內路由
內部網關協議IGP(Interior Gateway Protocol)
- RIP(Routing Infomation Protocol)
- OSPF(Open Shortest Path First)
2.1 RIP
基於距離向量的路由選擇協議,定期向相鄰的路由器發送自己的路由信息。
優點:簡單,開銷小
缺點:限制了網絡規模,最大距離為16。路由器間交換的路由信息是路由器中的完整路由,隨着網絡規模的擴大,開銷也增加。
一般適用於小規模網絡,大規模使用OSPF。
2.2 OSPF
開放最短路徑優先,使用了Dijkstra提出的最短路徑算法(SPF)。主要特征是使用分布式的鏈路狀態協議(link state protocol)
- 向本自治系統直播那個的所有路由器發送信息,采用洪泛法(flooding),每個相鄰的路由器繼續發送到自己相鄰的路由器,最終整個區域中所有路由器都得到了這個信息
- 發送的信息是本路由器與所有路由器的鏈路狀態
- 只有當鏈路狀態變化時才進行信息發送
三、域間路由
外部網關協議EGP(External Gateway Protocol)
使用最多的是BGP(Border Gateway Protocol),邊界網關協議。
為什么不使用RIP或者OSPF:
- 互聯網規模大,路由表的數量是幾萬的數量級,如果采用鏈路狀協議,每個路由器需要維護一個很大的鏈路狀態數據庫,使用Dijkstra算法也需要很長的時間。
- 其他安全等人為策略的考慮,比如中國的數據不想經過某個國家等
BGP采用路徑向量(path vector)路由選擇協議。每個自治系統至少有一個路由器作為該自治系統的BGP發言人。各個自治系統之間通過BGP發言人交換信息:要到達網絡X可以經過自治系統Y。
BGP發言人交換信息前先建立TCP鏈接(端口號為179),然后進行信息交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