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向心理:
指個體或群體在一定情境下,具有一種違抗他人或社會的建議、要求或命令的傾向,表現出與之相反的態度或行為。亦稱逆反心理。反向心理是個體對外界影響的一種心理抵抗。其形式不同於一般的心理反抗,它采取“反其道而行之”的反向性方式,令其肯定偏要否定,令其否定偏要肯定,抑或從結論出發給以否定或肯定。
反向心理與強烈的情緒反應有關,對個體來說,它是一種自我防御;就群體而言,則是一種大眾心理現象。
產生反向心理的主要原因是:①他人提出要求或命令時,態度生硬,方法簡單,使個體的自尊心受到損傷,從而表現出反向心理。尤其是兒童、青少年的獨立性與主動性受到阻礙時,容易引起強烈的情緒體驗,反向心理表現得尤為明顯。有一種觀點認為,心理上的抵抗是個體覺察到在某些方面享有自由行動的權力被剝奪時,自身激發出的一種動機狀態,目的是想確保行動的自由。這種自由對個體越重要,則心理上的抵抗就越大。有人把這種現象稱為“羅密歐朱麗葉效應”。②若他人向個體生硬而簡單地提出某種禁止命令,而被禁止的對象本身卻具有一定的誘惑力與吸引力,則會增添其神秘性,於是效果適得其反,對青少年來說更是如此。一方面,他們有強烈的自尊心,不願受成人擺布;另一方面,他們懷有強烈的探究心理與好奇心理;他們單純、幼稚,認為越是被否定、禁止的事物,內容肯定是新奇的、獨特的、有魅力的。上述種種原因,反而使他們想要了解它、占有它。電影、文學作品宣傳中產生的副作用就是這種情況。③宣傳者本身的形象或行為表現與所宣傳要求相悖,使被宣傳者產生不信任感,增加心理阻抗。
反向心理是一種普遍的社會心理現象,不限於青少年,成年人亦會產生。探討反向心理形成的機制,對於提高宣傳效果有重要意義。
逆反心理:
逆反心理大多是為了維護自尊,而對對方的要求采取相反的態度和言行的一種心理狀態。
飽和逆反心理:
因為多次重復某些東西,會引起逆反心理,越是新穎的東西越能引起人們的注意,那么多次重復的東西讓人反感產生逆反心。
超限逆反心理:
他指的就是活動時間過長,超過青少年心理承受限度,產生的逆反心理和行為,注意力的集中是有一定限度的,在限度以內青少年不會產生厭煩情緒,
如果說超過限度,即使內容正確也會引起青少年的這種,情緒波動,逆反心理。
信任逆反心理:
因為對教育者缺乏信任,特別是孩子認為有些人說一套做一套,很容易對青少年的這種不信任感產生信任逆反心理。
自主逆反心理:
因為教育的方法不正確,青少年感到自主性自尊心受到了威脅,產生逆反心理了。
平定逆反心理:
指的是對事物的過度評價引起的,比方說過度宣揚表揚一個人,言過其實誇大其詞,產生的逆反心理。
1.強烈的好奇心當某事物被禁止時,最容易銀企人們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尤其是在只做出禁止而又不加任何解釋的情況下,濃厚的神秘色彩
極易引起人們的猜疑、揣度、推測,以至不顧禁令地尋根求底或小作嘗試。
2.企圖標新立異。通過否定權威和標新立異可以在心理求得自我滿足感。
3.特異勝過經歷。比如多次失戀便認為世間沒有真正的愛情;有人一向循規蹈矩、與世無爭,而偶然有一次受到了莫名的冤枉,以致於性情大異,變得粗暴、多疑、怪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