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線圖(Nomogram)可以用於多指標聯合診斷或預測疾病發病或進展。
列線圖(Alignment Diagram),又稱諾莫圖(Nomogram圖),它是建立在多因素回歸分析的基礎上,將多個預測指標進行整合,然后采用帶有刻度的線段,按照一定的比例繪制在同一平面上,從而用以表達預測模型中各個變量之間的相互關系。
列線圖的基本原理,簡單的說,就是通過構建多因素回歸模型(常用的回歸模型,例如Cox回歸、Logistic回歸等),根據模型中各個影響因素對結局變量的貢獻程度(回歸系數的大小),給每個影響因素的每個取值水平進行賦分,然后再將各個評分相加得到總評分,最后通過總評分與結局事件發生概率之間的函數轉換關系,從而計算出該個體結局事件的預測值。
列線圖將復雜的回歸方程,轉變為了可視化的圖形,使預測模型的結果更具有可讀性,方便對患者進行評估。正是由於列線圖這種直觀便於理解的特點,使它在醫學研究和臨床實踐中也逐漸得到了越來越多的關注和應用。
列線圖的名稱主要包括三類:
1. 預測模型中的變量名稱:例如圖2中的年齡(Age)、高血壓(Hypertension)、糖尿病(Diabetes)等信息,每一個變量對應的線段上都標注了刻度,代表了該變量的可取值范圍,而線段的長度則反映了該因素對結局事件的貢獻大小。
2. 得分,包括單項得分,即圖2中的Point,表示每個變量在不同取值下所對應的單項分數,以及總得分,即Total Point,表示所有變量取值后對應的單項分數加起來合計的總得分。
3. 預測概率:例如圖2中的5-year survival prob,表示5年的生存概率。
例子:
有這樣一位患者,男性,60歲,吸煙,有高血壓和糖尿病史,血脂異常,否認CAD家族史,冠狀動脈鈣化評分(CACS)為3分。
以他目前的疾病狀態,預測未來5年、10年和15年的生存概率分別是71%、48%和27%。
那么,是怎么算出來的呢?其實很簡單,比如該患者年齡為60歲,我們就在列線圖(圖2)年齡為60歲的地方向上畫一條垂直線,即可得到其對應的得分(Points)約為55分。同樣性別為男性,對應的分數為1分,以此類推,找出每個變量狀態下對應的得分。
最后將所有變量的得分相加,得到患者的總得分(Total Points)約為165.5分,並以總得分為基礎,再向下畫一條垂直線,就可以知道該患者對應的未來5年、10年和15年的生存率了。

圖1

圖2
ref
https://zhuanlan.zhihu.com/p/8579035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