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tar備份linux系統詳解


例一:linux下備份自身系統
1.備份 
用root權限,運行完整的備份命令: 
$ sudo su 
# tar -cvpzf /media/disk/backup.tgz / --exclude=/proc --exclude=/lost+found --exclude=/tmp --exclude=/sys --exclude=/media --exclude=/home 
接着,讓我們稍微解釋一下: 
* '-cvpzf'是我們給tar加的選項。 
* /media/disk/backup.tgz是壓縮包的存放路徑與名稱。 
* ‘/'是我們想要備份的目錄,我們想要備份根目錄下的所有的東西,所以使用 / 作為根目錄。 
* '--exclude'就是我們要剔除的目錄了。 
有些目錄是不需要備份的。如:/proc目錄、 /tmp目錄、/sys目錄,里面都是臨時文件,備份容易出錯,/home目錄備份容易引起"tar: 由於前面延遲的錯誤而退出"的提示。 同時確保你沒有任何東西掛載在/mnt、/media目錄內,否則,會把被掛載的分區也備份在內,備份文件會很大。還要注意不要把備份文件本身也備份進去了,也需要剔除。 

備份結束以后,在你的/media/disk目錄下有一個backup.tgz ,這就是你的備份文件。

2.恢復備份 
慎用,將會把你目標路徑下的所有同名文件替換成壓縮文檔里的文件,目標路徑下多出的目錄與文件並不會必刪除。 
sudo tar -xvpzf backup.tgz -C / 

注:參數x是告訴tar程序解壓縮備份文件。 -C 參數是指定tar程序解壓縮到的目錄。 

恢復完了以后,再手工建立如下一些目錄: 
mkdir proc 
mkdir lost+found 
mkdir sys 
mkdir tmp 
mkdir media 
重啟 


免責聲明!

本站轉載的文章為個人學習借鑒使用,本站對版權不負任何法律責任。如果侵犯了您的隱私權益,請聯系本站郵箱yoyou2525@163.com刪除。



 
粵ICP備18138465號   © 2018-2025 CODEPRJ.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