項目 | 內容 |
---|---|
這個作業屬於哪個課程 | 2021春季軟件工程(羅傑 任健) |
這個作業的要求在哪里 | 作業要求 |
我在這個課程的目標是 | 積累軟件開發經驗,提高工程能力 |
這個作業在哪個具體方面幫助我實現目標 | 深入調研軟件,了解具體開發流程 |
一、調研評測
Ipad由於其便攜性以及支持pencil的特點,已經成為很多大學生記筆記的主選工具。本次調研主要針對當下評價較高、使用較廣的兩款筆記軟件——Notability和GoodNotes 5展開(這也是我現在在用的兩款軟件)。

當然,雖然他們評價很好,但依然在一些小地方存在着一些功能性以及使用上的bug。
首先,僅以以下兩張截圖表明我對這兩個軟件的使用情況


(一)功能性Bug
首先聲明此次測試全部發生在Ipad air3 iPadOS 14.0.1下的正版軟件中
定義bug評價指標地量化標准
- ☆☆☆☆☆:致命性系統故障、致命性安全性漏洞、用戶體驗嚴重影響
- ☆☆☆☆:嚴重系統故障、服務器鑒權漏洞或重要數據泄露、用戶體驗較差
- ☆☆☆:輕微系統故障、閃退、影響用戶體驗
- ☆☆:小概率系統故障、系統卡頓、短暫影響用戶體驗
- ☆:極小概率系統故障、基本不影響用戶體驗
1. Notability
-
首先說一個此次發現的大bug,讓我感到很不可思議。在向文稿中添加圖片是,首先是這個頁面
在點擊選擇更多照片選項后,會出現照片的選擇界面
但是在選擇照片點擊完成后,沒有反應???照片並沒有被添加到文稿中,也沒有被添加到相簿的備選項中,反而,相簿那里一片空白。並且,在此后的添加圖片操作中,也不會再次出現那個想訪問照片的提示,而仍是只顯示這一片空白。如果想要再次出現那個提示,只能使用那個萬能的方法——重啟。(bug指數:☆☆☆☆☆)
這個bug真的得好好改改了,無論是將圖片顯示在這個空白的框內,還是每次都可以通過訪問相冊成功添加圖片
-
notability中的剪刀工具,不能移動文字,雖然它可以選中文字執行拷貝操作,但是它卻不能實現拖拽移動,而手寫痕跡、熒光痕跡等都是可以的(bug指數:☆☆☆)

建議可拖拽文字(個人認為這個功能很重要)
-
在測試過程中,我也遇到了一次使用熒光工具后,點擊其它工具有反饋但是不能更換工具的情況,也是重啟后才解決了這個bug,但是在后面的幾次嘗試中,並不能復現,所以我猜想它可能是系統原因下極小概率會出現的bug(bug指數:☆☆)
-
文稿頁面右下角有兩個小圖標,但是它並沒用什么實際功能,頁面箭頭不能換頁,放大鏡也沒有放大功能,就是很迷惑的設置(bug指數:☆)

建議頁面箭頭實現換頁功能,放大鏡實現放大頁面功能
2. GoodNotes 5
GoodNotes是我較常用的一個筆記軟件,其實它的小bug還挺多的,這里僅列出幾條
- 文字顏色不能中途改變(bug指數:☆☆☆☆):比如當我選擇一個文字框,打出一個黑色的“我”,這個時候,把顏色改選紅色,想打一個紅色的”們”,但是在打下第一個字符的一剎那,顏色選擇會自動改回黑色


但是如果再選擇紅色后不打字,而是選擇由輸入法在輸入“我”后聯想出來的文字,比如選擇”們“,那么”們“就是紅色的


建議學習Notability,實現文字顏色實時轉換
-
模板更改后部分頁面消失(bug指數:☆☆):比如這樣的一個橫向模板下的頁面
在將模板改為縱向模板后,變成了這樣
可以看出來,它並不是選取已有痕跡的中心點放置在頁面的中心,而是直接在橫向頁面的左上角截取縱向頁面的大小,並在長度不足的地方補白,個人覺得這種方式過於簡陋了
-
共享部分問題(bug指數:☆☆☆):對於普遍的用戶來說,如果想分享這個文稿,那么第一選擇肯定是點擊工具欄里的分享圖標,點開以后是這樣的,只有
導出本頁
和全部導出
選項,那么部分導出呢?其中的打印選項也是這樣,可能看到這里,普通用戶就會認為它不支持部分導出/打印功能,但是實際上它是支持的。在頁面縮略圖里,就可以通過選擇頁面進行導出,在這種情況下,選擇頁面的范圍完全是自定義的,自然也可以實現部分導出功能(不過由於它沒有提供打印選項,所以部分打印仍是無法直接實現)

而在notability中,這一功能就被很好地實現了,可以選擇頁面范圍
導出

建議GoodNotes也可以講部分導出
添加至共享欄內
3. bug反饋
對於這些問題,已經在它們的官網上進行反饋


(二)用戶體驗
這兩款軟件都是比較不錯的筆記軟件,能夠滿足當代大學生的基本需求,在具體體驗方面,各有優點,涉及細節之處較多,整理成表格如下:
GoodNotes 5 | Notability | |
---|---|---|
手寫、 輸入文字、橡皮、熒光筆、套索工具 | √ | √ |
鉛筆工具 | 支持鋼筆、圓珠筆、畫筆 | 僅一種筆型 |
導入文稿並編輯 | √ | √ |
拖放編輯 | √ | 不支持拖放文字 |
封面和頁面模本 | √ | 僅頁面模本 |
文稿管理 | √ | √ |
縮放窗口、圖形繪制、演示工具 | √ | × |
錄音 | × | √ |
畫筆粗細選擇范圍 | 0.00~2.00mm | 16種 |
擦除 | 支持擦除完整/不完整筆畫/僅熒光痕跡 | 支持擦除完整/不完整筆畫 |
搜索 | 支持文稿內搜索和文稿間搜索 | 支持文稿內搜索和文稿間搜索 |
刪除 | 支持多選刪除 | 單頁刪除 |
熒光軌跡自動調整為直線 | √ | × |
更改模板方向 | √ | × |
多視窗 | √ | × |
多文稿切換 | √ | × |
書簽 | √ | 僅導入文檔支持 |
分享 | 單頁/全部分享至特定應用 | 可選頁面范圍分享至郵件、OneDrive等和特定應用 |
插入 | 插入圖片 | 插入文檔掃描、GIF、Web片段、便箋 |
演講模式 | √ | × |
共享協作 | √ | × |
iCloud同步 | √ | √ |
iCloud歷史版本查詢 | × | √ |
個人而言,我更喜歡使用GoodNotes,因為它的UI更為美觀(相比之下notability只能算是簡潔),支持的常用功能也更多(至於錄音功能,我並不怎么需要,可能經常需要會議記錄的人員比較喜歡),另外GoodNotres的雲端功能也更加穩定,而Notability在這方面一直受人詬病。
總體來說,GoodNotes擁有更完善的筆記系統、更高效的工具欄、更嚴整迅速的大綱體系,適合正式學習與整理。而Notability偏向備忘錄式的存儲結構使得頁面更加簡潔、上手更加迅速,適合會議以及快速筆記。
(三)用戶采訪
對於這兩款軟件,我采訪了軟件學院的王同學,他平常也喜歡用GoodNotes和Notability在iPad上記筆記。

在采訪過程中,王同學提出了他在使用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和希望改進的地方,大致總結如下:
- 不喜歡GoodNotes的縮放窗口,希望能有選項取消掉這個工具
- GoodNotes不支持部分導出(正如我前面提到的),而且在我提醒他可以部分導出的方法后,他表示不能批量選擇也很麻煩(Notability同樣不能批量選擇)
- 希望GoodNotes目大綱識別功能更加強大,且能夠支持手動添加多級目錄
最后,我詢問了他更喜歡的筆記軟件,他也表示是GoodNotes,因為GoodNotes功能更多更強。
(四)軟件評價
1、定性
- GoodNotes 5:☆☆☆☆☆(非常推薦)
- Notability:☆☆☆☆(好,不錯)
2、定量
這里根據鄒欣老師軟件的評分標准進行定量分析
類別 | 描述 | 評分(滿分10分, 良好6分, 及格4分,聊勝於無1分, 很差-3分) | ||
GoodNotes 5 | Notability | |||
功能 | ||||
核心功能 | 分析三個核心功能,功能設計和質量。 | 10 | 9(添加照片功能需要完善) | |
細節 | 有什么為用戶考慮的細節? | 8(批量導出、刪除不便,字體顏色改變問題) | 9(批量刪除不便) | |
用戶體驗 | 當用戶完成功能時,不干擾用戶 (例如: 是否不斷彈出不相關廣告)。 | 9 | 9 | |
輔助功能 | 一些輔助功能如皮膚等 | 10 | 9(沒有封面) | |
差異化功能 | 這個軟件獨特的功能. 它對用戶的吸引力有多大? | 8(縮放框、演示) | 9(錄音) | |
軟件的效能 | 占用內存, 啟動速度, 內存泄漏情況 | 10 | 10 | |
體驗 | ||||
軟件的適應性 | 在聯網/斷網, 大小屏幕, 沒有鼠標的情況下都可以順暢操作. 和不同平台的軟件能流暢協作 | 10 | 9(雲同步不穩定) | |
成長性 | 記住用戶的選擇, 適應用戶的特點,用戶越用越方便 | 9 | 9 | |
用戶有控制權 | 系統狀態有反饋,等待時間要合適。關鍵操作有確認提示,有明確的錯誤信息。讓用戶方便地從錯誤中恢復工作, 快捷操作鍵可調整。 | 9(工具欄不可更改) | 8(工具欄內容少) | |
自選 | 自選評分項目 | UI設計 | 9(類瀏覽器模式,可同時打開多個文稿) | 8(設計太過簡潔,個人認為沒有前者方便、美觀) |
總分 | 92 | 89 |
二、分析
如果要一個團隊(人數6人左右,計算機大學畢業生,並有專業UI支持)完成類似這兩款筆記軟件功能,大約需要多少時間?
我認為大約需要半年的時間。首先,筆記軟件的要實現的功能非常繁雜,設計工作大概需要2-3周的時間,手繪、畫圖、橡皮、套索、熒光筆、插入等基本功能的實現可能不需要很長的時間,但是GoodNotes還有不同筆觸、壓力的設計,包括形狀工具、演示工具等,這雖然是並不常用的工具,但是實現起來應該還是比較麻煩的,還有等等類似於分享、文件管理等功能,可謂是工程浩大,項目的實現需要至少3個月的時間。而且我雖然並未參與過軟件項目的開發,但是也知道一項工程最費時間的地方不在於編碼,而在於后期的復審、測試、bug修復等,這可能就需要1-2個月的時間。
分析這個軟件目前的優劣(和類似軟件相比),這個產品的質量在同類產品中估計名列第幾?
優劣前面已經分析過了,對比iPad上的其它筆記軟件(備忘錄、Pages等),這兩款軟件擁有更為出色的功能(可以導入PDF文稿進行編輯等),而除此之外,GoodNotes更加適合於手寫筆記,Notability適合打字、手寫、會議記錄,而備忘錄更加輕便,適合速記,Pages上支持的繪畫工具十分優秀,當然還有許多我沒用過的筆記軟件,這里沒辦法一一說明。
對於GoodNotes和Notability在同類產品中的市場占有度之高,除了我開始放的那張圖片(iPad App Store下載量最高)外,可以見下圖(近一個月全部應用榜單TOP3競爭趨勢)
以下這張圖也可以說明(前面的幾項搜索結果內GoodNotes和Notability均在首推之列)

你在第一部分發現的bug,為何軟件團隊不能在發布前修復?他們是不知道,還是有意不修復?你覺得是什么原因?
我在第一部分發現的bug都是比較細節的bug,開發團隊沒有發現,我覺得也是可以理解的。如果要歸咎的話,就是測試把關不嚴吧。不知道之前是否有人向他們反饋過此類bug,希望他們能廣泛收納意見,繼續改進。
三、建議和規划
1、市場概況
市場:在筆記軟件市場上,存在着例如隨手寫、MarginNote、印象筆記、onenote、有道雲筆記、素記、時光手賬、ios備忘錄、Pages文稿等十多款使用量破幾萬的,也有着大量使用量只有幾千的小眾軟件,幾乎是前幾款軟件平分了筆記軟件的市場。
直接用戶:在iPad上,GoodNotes的下載量達到了28萬,Notability已經進入精選之列,在下載量上來看,應該要比Notability略高一些。
潛在用戶:在筆記市場上,電子筆記由於其安全性、靈活性、便攜性,已經逐步侵占紙質筆記的市場(拿自己來說,大一時還是使用紙質筆記的,但是大學課程進度快,手寫根本跟不上老師的進度,后來使用了電子筆記后,結合ppt隨時進行筆記的添加,也可截圖進文稿等,十分地方便,大大加快了記筆記的速度,提高了筆記質量)。雖然目前這兩種軟件的實際使用量還不算高(30萬左右),但是隨着平板的普及以及電子筆記的推廣,更因為平板較之筆記本出眾的便攜性與手寫功能,一些使用紙質筆記及筆記本筆記軟件的受眾都有可能轉為使用平板記筆記,它的市場潛力無疑是巨大的。
2、市場現狀
目前市場上的筆記軟件,諸如我上述列出來的那些,較之我所介紹的兩款,在具體的定位有很大區別:
-
MarginNote:電子閱讀器,主力更高效書籍閱讀和學習;革新性整合閱讀標注工具,思維導圖和學習卡,多維構建知識鏈接,提升閱讀學習生產力
-
印象筆記:效率軟件和知識管理工具,多平台同步使用,可添加表格、代碼等(非手寫軟件)
-
OneNote:數字筆記本,記錄想法,分享創意(非手寫軟件)
-
有道雲筆記:多平台記錄工具,提供掃描、語音、markdown、收藏等記錄工具,免費3G存儲空間(非手寫軟件)
定位即優勢,他們適合有不同需求的人群,MarginNote的思維導圖等梳理功能,是其它軟件所不及的,而后面幾款非手寫軟件,更適合PC端,或者需要給平板配一個鍵盤才會更加方便。在我看來, GoodNotes與Notability、MarginNote大概屬於同類軟件,是競品關系,而剩余的三種(印象筆記、OneNote、有道雲)為PC端競品,而在這之中,印象筆記和有道雲均支持(類)markdown語法,競爭關系更為明顯。
3、市場與產品生態
它的核心用戶群體,如下圖,多是20-30歲之間的年輕人
典型用戶大概為以下幾項:
- 本科/研究生學生
- 年齡:18-25歲
- 表面需求:導入pdf、記筆記
- 潛在需求:筆記梳理
- 職場人員
- 年齡:25-35歲
- 收入:8k-3w
- 表面需求:會議記錄、工作需要
- 潛在需求:錄音轉文字
- 職業編輯、畫家
- 年齡:20-35歲
- 收入:5k-5w
- 表面需求:靈感記錄、草稿速記
- 潛在需求:更為強大的文字編輯需求(手稿轉文字、文字排版)、繪畫工具需求(如油畫、水彩、蠟筆等)
產品的用戶群體之間是否存在一定的關系?是否有利用其相互作用二次構成特定用戶生態的可能性?
從以上幾種典型用戶來分析,對於每一類用戶之間,他們可以互相宣傳構成用戶生態,對於第一類與后兩類之間,可能會存在第一類的用戶衍變為后兩類的用戶,但是他們仍會繼續使用軟件,項目團隊可以定期的對這類用戶進行意見收集,來提高他們對於軟件的依賴性,這也是一種用戶生態。
4、產品規划
你要在當前軟件的基礎上設計什么樣的新功能?為何要做這個功能,而不是其他功能?為什么用戶會用你的產品/功能?你的創新在哪里?可以用NABCD分析。
針對GoodNotes 5做一些增量開發
- Need:課上記筆記的過程中,有些東西過於雜亂,得不到很好的梳理
- Approach:模仿MarginNote,提供思維導圖和表格工具
- Benefit:能夠逐條列出來一些條理性的內容,或者能用圖的方式表示一些內容,達到更好的梳理效果
- Competitors:MarginNote提供的完善的思維導圖和閱讀卡等閱讀梳理工具,是它的一大競爭者
- Delivery:以它的手寫筆記+多樣化梳理方式為噱頭,在校園、公司內進行推廣,也可獎勵式地讓使用者幫忙推廣
如果你是項目經理,可以招聘6個人,並且有4個月的時間,你認為應該如何配置角色(開發,測試,美工等等) 才能在第16周如期發布軟件的改進版本,並取得預想中的成績。
假設六個人為ABCDEF
設計:A、B
美工:A
開發:B、C、D
代碼復審:E
測試:B、C、D、E、F
運行:C
請為你的團隊設計16個周期每周的詳細規划。
Week1:AB開始基本功能設計,CDE熟悉舊版本軟件項目,F進行市場調研
Week2:AB根據市場調研結果完善設計,A開始美工,CDEF繼續熟悉舊版本軟件項目
Week3:確認初始設計版本,BCD開始初始開發工作,A繼續完成美工
Week4:美工完成,開會討論整體設計,繼續開發工作
Week5:A針對開發所遇問題調整設計,繼續開發工作,EF開始測試
Week6:設計報告確認,全力進行開發,測試同步進行
Week7:開發工作收尾,團隊問題討論
Week8:開發工作完成,進入功能測試與調試階段
Week9:團隊開會討論,是否更改設計,繼續測試
Week10:E開始代碼復審,測試同步進行
Week11:開會討論,根據復審結果進行最后開發
Week12:繼續完成測試工作
Week13:C開始軟件試運行,收集反饋,同步進行測試調試
Week14:開會討論,根據試運行結果修改美工,繼續測試
Week15:最后開會討論,完成測試與最后修訂,開始部署
Week16:部署完成,軟件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