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許多狂熱的FreeBSD 粉絲里,他們甚至不允許別人把FreeBSD寫作freebsd,要和你強調,F和BSD都是大寫的。還說這是什么尊重之類的東西。大抵和孔乙己的茴香豆的茴的有四種寫法一樣吧:“FreeBSD拼寫有四樣寫法,你知道么?”,“不能寫罷?……我教給你,記着!‘FreeBSD’、‘freeBSD’、‘Freebsd’、‘freebsd’這些字應該記着。以后做FreeBSD管理員的時候,寫文檔要用。”
我覺得這是一種病。用自己的要求規范別人。起碼和孔乙己是一樣的。
狂熱粉一到店,所有喝酒的人便都看着他笑,有的叫道,“狂熱粉,你臉上又添上新傷疤了!”他不回答,對櫃里說,“溫兩碗酒,要一碟茴香豆。”便排出九文大錢。他們又故意的高聲嚷道,“你一定又把FreeBSD這個單詞小寫了!”狂熱粉睜大眼睛說,“你怎么這樣憑空污人清白……”“什么清白?我前天親眼見你在群里用小寫拼出了freebsd,被群主和管理員吊着十循。”狂熱粉便漲紅了臉,額上的青筋條條綻出,爭辯道,“小寫不能算錯……特殊的表達方式!……讀書人的事,能算錯么?”接連便是難懂的話,什么“人非聖賢,孰能無錯”,什么“特殊語法”之類,引得眾人都哄笑起來:店內外充滿了快活的空氣。
討論了這些可笑的大小寫問題,再來說說以前經常說的苦難哲學。
能用Windows在幾秒鍾內完成的工作,非要在Linux上瞎折騰,QQ是騰訊公司軟件,嘴上說着GNU精神,手上開始裝virtual box或者wine crossover。這算哪門子free?這就是苦難哲學,你知道離不開QQ ,那就無法選擇Linux。當然每個人選擇百分之幾的生活都是自由的,只是,不累嗎?這不是自由,是束縛。都到Linux 了,還是依賴於QQ。這是苦難哲學徹頭徹尾的體現。具體表現就是自己折磨自己,重復造輪子,不尊重現實。那些說着不要管是什么,先寫個項目的人,都是這種人 ,造成了更大的悲哀。是不尊重軟件工程的表現,完全無視用戶與市場需求。寫出來的東西別人怎么用,怎么看?吹噓什么命令行比圖形化好,說什么開發周期,加幾個框框就能影響開發周期了?無不是受苦難哲學的影響。仿佛多經過一些步驟在類UNIX上實現了和Windows類似的功能是多么牛逼的一件事。有人連fcitx和rime都分不清就和我說ibus好。真是有趣的苦難哲學呢。
如何定義苦難哲學呢?
- 造輪子(無意義重復前人工作),忽視已有軟件開發原理;
- 明明能用A完成非要用什么意義價值觀這種玄而又玄的狗屁原則問題這種東西來捆綁自己用B完成;
- 鄙視一切用鼠標的軟件,去背什么vi鍵盤圖;
那么回過頭來,用WP手機的用戶是否也是苦難哲學的受害者?使用Linux桌面,FreeBSD桌面的用戶是否也是苦難哲學的踐行者?
在某種意義上來說,確認如此。一些人非要在Linux下學習C語言,說什么更清楚的了解IDE的工作方法,說什么預處理編譯匯編鏈接在IDE 下不直觀,非要折騰自己用什么GCC,GCC好用嗎?對於初學者來說有什么用?那些是編譯原理課程所需要的,而不是C語言。作為一門編程語言課程,絕不能無限的擴展其課程內容,況且目的不同,什么指針這種東西在高級語言里是幾乎看不到的,吹噓什么更理解指針與數組的實現原理是苦難哲學的表現。無異於屠龍術。我還是那句話,編譯原理和算法導論沒有用,大部分企業公司用不到,要對自己有一個定位,是搬磚的就不需要學習量子力學。除非僅僅出於愛好或者學術目的。
用戶需求決定了軟件的開發方向,而缺乏商業支持的開源產品往往無視之。用GPL協議捆綁用戶也是一種苦難哲學。按照這個觀點,用Windows就不是苦難哲學了?不然,能用Linux很快完成的工作,為什么非要用Windows?到底這種東西是不是工具,我認為人非工具,而這種該是工具的則一定是工具。
我尊重那些將其珍視為親人朋友而非工具的用戶,但是請務必意識到,人是具有社會屬性的,請多多關心他人,無論是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