計算機網絡原理


1.計算機網絡基礎

計算機網絡:

  • 線路(網線,光纖,無線。。。)
  • 計算機終端(服務器,電腦設備,終端機,POS機,ATM機。。。)
  • 網絡設備(路由器,交換機,中繼器,光電轉換器,負載均衡,防火牆,中繼器。。。)
  • 軟件和協議
  • 網絡通信的目的:通信和資源共享

網絡的七層模型:物理層,數據鏈路層,網絡層,傳輸層,會話層,表示層,應用層

 

2.物理層

目的:保證原始數據比特流的無誤傳輸;

任務:確定與物理媒體相關的機械特性,電氣特性、機械特性、功能特性以及規程特性

  • 機械特性:連接器形式與插針分配
  • 電氣特性:接口電氣信號特性
  • 功能特性:數據傳遞、控制、定時、接地
  • 規程特性:接口電路所使用的規程

物理層-寬帶

  • 帶寬
    • 帶寬的單位:bps(比特率),即bits/sec
    • 帶寬單位和文件單位的區別
      • 帶寬的大小,指的是每秒能吞吐多少個“位” (0/1)
      • 文件的大小,指的是1字節=8位(8個0/1)
    • 網絡距離和寬帶的關系
      • 距離與寬帶成反比,距離越遠,帶寬越低
      • 列如:局域網的帶寬比廣域網大
  • 比如生活中100M寬帶,實際下載速度只有10M左右的原因就是:
    • 寬帶:每秒鍾傳輸的數字比特
    • 下載速度:每秒鍾傳輸的字節數
    • 1 Byte(字節) = 8bits
    • 10101100 每一個數字為一個bite(比特),文件中的每一個數字/字母存儲的時候占用一個字節,一個中文則占用兩個字節

物理層:將二進制的數字信息比特流從一個節點傳輸到下一個節點

  • 設備:線路(網線、光纖,無線,同軸電纜等),網卡,無線(3G,4G,5G,藍牙,紅外,WiFi)

物理層-網卡的作用:

    • 將數字信息進行串/並轉換;
    • 地址標識;
    • 數據幀的封裝和拆卸;

MAC地址:又叫網卡地址,48bits(8個字節),0~23位是廠商代碼,24~47位是產商自行分派

如下圖所示:54-EE-75-D6-F1-93,是用16進制替代

 

 

 

  • 計算機內部:CPU, 內存,硬盤,鍵盤
    • 例如代碼程序,已知:定義變量a = 1, b = 2       求: X = a + b的結果
    • 計算機計算原理:第一步,計算機會在內存中,划分一塊區域,表示為a,大小為1,表示為b,大小為2;第二步,CPU從內存中取到到數據進行計算,再把計算結果存儲到內存中,表示為X,大小為3;
    • 緩存:由於CPU ,內存和硬盤傳輸效率不同,CPU > 內存 > 硬盤,所以需要緩存進行數據暫存,緩存大小不同,影響電腦性能;
    • 內存和硬盤的區別:斷電下,硬盤的數據會保存下來,但是內存/緩存的數據會丟失;
    • CPU:
      • 位數:一位按照8位的倍數,32位,64位表示一個脈沖可以傳輸64個bits;
      • 主頻:2.6GHZ,一秒鍾傳輸2.6G,1k = 1024KB  1M = 1000K   1G = 1024M  1G = 10億bits 2.6GHZ相當於一秒鍾64 * 26億bits

3.數據鏈路層

目的:保證數據在物理鏈路上實現可靠的傳輸

  • 數據的封裝和拆卸
  • 地址標識
  • 數據校驗,如:1101101100,在尾部加上數據准確性檢查,如果1為偶數就是1,奇數為0,接收端看接收到的數據中1是不是為偶數,是則表示數據接收是對的,存在一點風險

任務:解決信道共享及維護數據幀的完整性

  • 數據幀:10101100為一幀

交換機:交換機里面會有端口號/MAC地址,用戶在請求資源時,交換機會根據端口號和MAC地址,尋找是不是局域網資源,如果不是,就通過運營商資源請求外部資源;

 

4.網絡層

網絡層數據傳輸單位(包),其作用有:

  • 路由選擇;
  • 實現數據跨網絡的鏈接;
  • IP協議
  • 網絡層包含:版本號,頭部長度,服務器類型,數據包總長度,生存期,源地址,目標地址等

IP協議——地址

  • IPV4地址由32位二進制數字組成,每8位為一段,共分為4段,段間用 “.” 隔開,為了便於閱讀,每一段表示為其對應的十進制數字,稱為“點分十進制”表示形式;
  • IPV4地址由類型,網絡號和主機號三個部分組成,路由尋址時,首先根據地質的網絡號到達網絡,然后利用主機號達到主機;
  • IPV4地址分為5類,不同的類型適用於不同規模的網絡;
  • IP地址在0~255之間,255為廣播地址,0表示網段

檢查是不是同一個網段的:

  

 

 網絡號:IP地址和子網掩碼進行邏輯與計算的結果

如上圖:IP:10.102.129.158  子網掩碼:255.255.255.0

十進制轉換成二進制:除二取余數,位數不夠時,補0

 

二進制轉換成十進制:2的n次方相加,n是1所在的位置(從右往左,0位開始)

  • 10.102.129.158十進制轉換成二進制:00001010.01100110.10000001.01110110
  • 255.255.255.0十進制轉換成二進制:11111111.11111111.11111111.00000000
  • 邏輯與結果為:00001010.01100110.10000001轉換成十進制就是10.102.129
  • 所以網絡號:10.102.129  主機號:158

 

檢查網絡是否通:ping IP -t -l (0~65000)-t是表示持續發送,-l包的的大小字節

如果一個web網頁打不開的原因:

  • 通過ping命令定位,是物理層+數據鏈路層+網絡問題,還是上層問題。
  • ping不通的原因:線路松動,或者斷開;網卡問題,網卡壞了,網卡驅動問題;網絡層問題,IP地址錯誤,IP不在同一個網絡中,並且沒有路由 

 

4.傳輸層

物理層 + 數據鏈路層 + 網絡層:實現數據從原主機的網卡送到目標主機的網卡中;

物理層 + 數據鏈路層 + 網絡層 + 傳輸層:實現數據從源主機的進程送到目標主機的應用程序進程(端口號)

傳輸的目的:

  • 實現數據從源進程到目標進程的傳輸;
  • 斷點續傳;
  • 擁塞控制

傳輸層的兩個協議:UDP協議,TCP協議,兩個協議區別如下:

  • UDP無連接協議,TCP是面向連接的協議;
  • TCP比UDP更可靠;
  • UDP比TCP要占用的網開銷小很多

端口號的概念:

  • 對於TCP或UDP的應用程序,都有標識該應用程序的端口號,即端口號用於區分各種應用;
  • 端口號的長度是16位,可提供65536(2的16次方)個不同的端口號;
  • 端口號1-255是公共端口號,256-1024是用於Unix服務;
  • 端口號的另一種分配方法叫本地分配,使用1024以上的端口號,本地分配方式不受網絡規模限制,但是通信雙方要預先知道。

網絡鏈接的三次握手四次斷開,如:A和B進行通信,三次握手四次釋放過程如下:

  • 三次握手:
    • 1.A發請求給B(希望對方可以一起吃飯,SYN, seq=0)
    • 2.B回復A(可以一起吃飯,,SYN, seq=0,ACK  ACK number=1)
    • 3.A確認收到B的確認消息(ACK  ACK number=1)
  • 四次斷開:
    • 1.A告訴B,數據發送完了(序號n,FIN=1)
    • 2.B告訴A,收到最后一個消息了(ACK number=n+1,ACK flag=1)
    • ........
    • 3.B的數據發送完了后,B告訴A,數據發送完了(序號m, FIN=1)
    • 4.A告訴B,收到了最后一個消息(ACK number=m+1, ACK flag=1)

 

5.應用層

應用層,確定數據格式,數據加密,數據壓縮等;

應用層常用的協議:

HTTP協議:HyperText Transfer Protocol  超文本傳輸協議,是應用層協議,請求和響應應有固定的格式,

  • 請求由四部分組成:請求行,請求頭,空行,請求體;
  • 響應也是有四部分組成:響應行,響應頭,空行,請求體;

接口請求的方式有:GET(獲取資源), POST(傳送數據),delete,trace,put,option,head

響應碼:100-599

  • 2XX:服務器正常響應
  • 4XX:客戶端錯誤
  • 5XX:服務器錯誤

DNS:Domain Name System 域名,配置很多域名和IP對應的關系。

 


免責聲明!

本站轉載的文章為個人學習借鑒使用,本站對版權不負任何法律責任。如果侵犯了您的隱私權益,請聯系本站郵箱yoyou2525@163.com刪除。



 
粵ICP備18138465號   © 2018-2025 CODEPRJ.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