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在前面的話:
從學習到工作,嵌入式工作中,電烙鐵作為我的得力助手,伴隨了我長期的焊接任務,從剛開始的插件焊接:LED燈和DIP芯片,到貼片式0603電阻電容,LQFP封裝芯片,再到更小尺寸的0402,0201電阻電容,BGA封裝,手里的電烙鐵也從手持式B型刀頭,升級換代為恆溫式刀頭電烙鐵K型,再到C型電烙鐵,焊接技術越來越熟練,對電烙鐵的要求也在提高,前兩天正點原子的工作人員問我測試一下智能焊台T100,正好體驗一下,跟我來吧!
外觀預覽
自從收到原子哥消息:智能焊台寄送過來了,我在等待中間也查找了很多智能焊台的資料,了解了原子哥公司的設計理念及現有的產品,官方網站:http://www.alientek.com,里面可以點開官方商城進行購買,非常方便。
三天后就收到了快遞消息,拆開包裝,先來一張預覽圖
簡單整理了一下攜帶的物品,清單如下:
-電烙鐵支架*1
-高溫海綿*1
-T100溫控台*1
-烙鐵手柄*1
-黑金剛烙鐵頭T12*1
-220VAC/10A的電源線*1
-說明書*1
正點原子作為一家從事嵌入式教育行業的領先者,出品了很多嵌入式學習平台和視頻課程,對於自研的第一代智能焊台,獨創性的融入嵌入系統統,大屏顯示,來提供更多便捷的操作。
我們先從主機/溫控台看起:
溫控台入手第一感覺,就是非常輕巧,可以很輕松的握在手中,重量370g,加上烙鐵支架及電烙鐵,個人估計總重在800g以內,個頭小,攜帶方便。前面的中心位置是一個1.3寸的OLED屏幕,用於顯示溫度及交互式操作。右側是一個旋鈕編碼器—手動調節用,旋轉切換選項,按鍵為確定,表面是細密的花紋,保持美觀的前提下,方便操作,手感很棒。左側接口用於連接電烙鐵手柄。
背面除了一個交流三插的插座及紅色電源開關外,旁邊還有一個DC_25.2V的直流電源接口,可以支持12V~24V的電池供電,這個非常適用於我們戶外調試焊接,同時也可以給外部電池供電。從前面我們講過的DS100手持示波器,可以看出原子哥的自研工具,走的路線是:便攜性,低功耗,功能多樣性。
烙鐵頭安裝
烙鐵頭一般是由五類金屬組成,銅做導熱主體,占烙鐵頭材料的85%,有利於烙鐵頭快速升溫;外面鍍一層鐵層晶體,起到耐腐蝕作用, 是影響烙鐵頭使用壽命的關鍵因素;第三層鍍鎳,起到鍍鐵層防銹作用,而且便於后面鍍鉻;最外面一層鍍鉻,其作用是防止使用時爬錫,耐磨耐腐蝕等作用;錫層在頭部,是沾錫的部位。
我們這款使用的是西安黑金剛的T12一體式烙鐵頭,烙鐵頭采用8分鍾鍍黑色硬鉻技術,鍍鉻層密實,可以提高焊咀的硬度,耐磨,耐高溫,美觀性好等優點,結合一體式電烙鐵的優點:加熱速度快,溫度控制精確,結構簡單等,安全性和穩定性方面大大提高。
安裝時,先擰開固定螺帽,把烙鐵頭插入手柄,在套入螺帽擰緊固定,最后檢查烙鐵頭是否固定緊實,不能有晃動。
配件細節
烙鐵支架采用的是1mm厚的鈑金沖壓彎針成型,滿足正常功能下,整體顯得輕巧、大方,固定孔采用多層環形沖孔,烙鐵頭輕松插入,穩定性好;合適長度的后座,保證烙鐵頭與支架的安全間距,既能懸空快速散熱,也可以防止人手不小心碰到發熱的烙鐵頭,后底座是殘余錫收納,前底座安放泡棉,用於清潔刀頭。
烙鐵手柄,拆開后可以看到里面連線,是五芯鐵氟龍-硅膠線,根據資料查詢結果:單根線導體規格:35*0.08mm(橫截面0.2平方毫米)_無氧鍍錫銅,容載電流4~5A,我們電烙鐵的加熱功率是72W_0.33A,滿足使用要求,連接頭使用的是GX12-5P航空插頭,耐沖擊耐振動,能保證良好的連接性。
通過查看使用說明書,智能焊台的輸入電壓:AC_100V~240V,電源功率108W,計算得出工作電流:0.5A,電纜采用常規的220V/10A的三芯電源線,CCC認證,滿足安全要求。
上電試用
插上電源,開啟紅色電源開關,觀察OLED屏,注意:電烙鐵另一頭接到溫控台,否則開機會顯示:檢測不到電烙鐵,下圖是正常顯示狀態
第一次開電源前,大家要記得先拿好錫絲,因為新烙鐵初次上電時,要邊升溫,邊給焊咀鍍上一層錫,嚴禁干燒,以保護刀頭。
當然咱原子哥這款智能焊台號稱“7秒升溫”,還真不是吹的,我自己剛上電,就看到OLED屏上溫度蹭蹭上漲,新烙鐵頭開始冒煙,而錫絲還沒拿出來,嚇得趕緊先拔電源,哈哈!
顯示界面有幾個信息,我們要注意:
-設置溫度:左上角SET后的溫度值,可通過旋鈕調節,左旋降溫,右旋是升溫,單次按一下,是快速跳變,在200℃,350℃,450℃循環;
-使用時間:位於右上角,每次開機都會重新開始,同時也用於休眠時間/待機時間計算,到設置時間點后自動休眠/自動關機;
-實際溫度:占據屏幕最大的溫度值,實時觀察烙鐵頭的溫度變化;
-加熱標示:使用時間下方有個“雪花”標示,當電烙鐵加熱時,標示顯示,恆溫時,標示開始閃爍,降溫時,標示消失;
焊接測試
下面我們的焊接測試挑戰正式開始:
點焊——焊接排針
一分鍾內焊接完2排排針,要求焊點飽滿,光滑,無毛刺:
緊張的焊接中。。。。。
最后焊接完后,一看時間,都有點傻眼了,自己把自己坑了,一共40個焊點,用了3分42秒,最后再讓大家看一下焊點飽滿度,來個大寫:
有一段時間沒焊接,不知道這是個什么水平,先給自己算個中位吧,當然也歡迎其他“焊武帝”來砸場子,當然是帶干貨的來,嘻嘻!
拖焊——LQFP芯片
焊接一塊LQFP100的芯片,要求焊接良好,無毛刺,短路等現象
先給焊盤上錫—>放置MCU並對齊引腳—>兩側加錫固定—>開始拖焊一側引腳—>拖焊其他側引腳—>檢查引腳修正—>洗板水簡單清潔
整體焊接過程,電烙鐵還是蠻順手,烙鐵溫度足夠,焊接比較順利;
最后看一下我們的自定義功能,連續兩次按鍵,進入設置界面:
-
0-退出:按鍵返回主界面
-
1-步進設置:按鍵進入步進設置,即旋鈕一次,溫度的步進值,再次按鍵返回設置界面;
-
2-休眠溫度:一般設為150℃,即到休眠時間,溫度會降低到該設置的溫度值,以保護電烙鐵,再次按鍵返回設置界面;
-
3-休眠時間:一般為5~10分鍾,超過設定時間不使用電烙鐵,即進入休眠;
-
4-待機時間:一般20~30分鍾,超過設定時間不使用電烙鐵,電烙鐵自動關機,防止安全風險;
-
5-自動關機:設置是否啟用自動關機模式;
-
6-參數選擇:可以不用動,個人猜測和內部設置參數有關;
-
7-輸出電流:設置主機后端的DC接口輸出電流的大小;
-
8-輸出開關:如果需要給外界電池充電,可打開該開關,並設置好電流值;
-
9-蜂鳴器:選擇是否打開,默認打開后;
-
10-語言:選“簡體中文”,可選“繁體”,“英語”;
-
11-恢復出廠:選擇可恢復出廠默認設置;
拆機內視
T1001焊台結構相對簡單,前面,后面各四個嵌入式內六角螺栓固定,卸下螺栓,即可看到內部全景圖,先上兩張總照:
里面元器件全部是貼片和插件式,無飛線,殘余錫渣等,整體顯得整潔,電氣穩定性要更好,在里面也發現一個細節,讓我驚嘆不已,自己本來想把底殼也拆下來,看一下背面狀態,結果螺栓全擰下來,前殼,后殼,底殼也無法分開。
簡單分析一下:
-
前殼1號位是一個烙鐵手柄連接器,是從前方穿進去,焊接在顯示板上,所以前殼和顯示板是無法分開的,而顯示板通過黃色排針焊接到主板,進行供電和信號通訊;
-
后殼2號位是三插頭連接座,是從后方穿進去,與電源轉接板焊接在一起無法分開,而小電源轉接板也是焊在主板上,相當於三位一體(顯示板,主板,電源轉接板);
-
底殼3號位是平行導軌,預示着主板想要安裝到底殼,只能從前方或后方先插入進去,在這個情況下裝配方式就確定了,先分別搞定三大部件(顯示板與前殼先組裝好,電源轉接板與后殼組裝好,主板插入底殼),再分別焊接黃色排針和電源轉接板接線,最后合蓋打螺釘;
這樣的裝配方式:優點是全部采用焊接方式,整體機械裝配穩定性好,電氣穩定性好,缺點是裝配工藝難度提高,對焊工的技術要求提高;有些廠家在這種情況可能就采用廉價的插接線處理了。不得不說,原子哥為了質量,還是下了很大功夫的。
綜述
在測試過程中,也遇到一些小問題:1、旋鈕在扭動過程中,感覺不是很順暢,旋鈕與前殼有摩擦,應該是加工工藝的細節問題,不影響正常使用;2、可能是主機太輕了,插座在較低位置時,電源線的重量反而會拉扯主機移動,我擺弄了好幾下,當然這個不算問題,畢竟我們是為了方便攜帶,找個排插把電源線放桌面上就沒問題了。
這個體驗過程中,T100恆溫智能電烙鐵用起來還是蠻舒服的,比較順手,用起來也比較安心,接下來我也會持續使用,任何產品在長期磕磕碰碰中都會發現新的欠缺和問題,我們也會持續向原子哥提出建議,持續優化和創新,相信經過市場磨礪,智能電烙鐵終究會替代老式電烙鐵,成為市場的寵兒。
下面也分享一些電烙鐵的使用及注意事項:
-
電烙鐵使用220V交流電時,注意使用三插頭,並保證外殼妥善接地;
-
使用前,應認真檢查電源插頭、電源線有無損壞,並檢查烙鐵頭是否松動;
-
新烙鐵使用前,應用細砂紙將烙鐵頭打光亮,通電燒熱,蘸上松香后用烙鐵頭刃面接觸焊錫絲,使烙鐵頭上均勻地鍍上一層錫,這樣可以便於焊接和防止烙鐵頭表面氧化。舊的烙鐵頭如嚴重氧化而發黑,可用鋼挫或烙鐵清潔器挫去表層氧化物,使其露出金屬光澤后,重新鍍錫,才能使用;
-
焊接姿勢,身體坐式端正,右手拿電烙鐵,焊錫絲穿過手心,捏在左手拇指與食指間,方便連續送絲,先用烙鐵放在焊盤處加熱,再把錫絲伸到焊盤處融化,鍍錫,飽滿后先移開錫絲,再移開電烙鐵,這樣焊接的會飽滿些;
-
焊接過程中,烙鐵不能到處亂放。不焊時,應放在烙鐵架上。注意電源線不可搭在烙鐵頭上,以防燙壞絕緣層而發生事故;
-
使用結束后,應及時切斷電源,拔下電源插頭。冷卻后,再將電烙鐵收回工具箱;
掃碼立即關注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