戈登·摩爾


集成電路上可以容納的晶體管數目在大約每經過18個月便會增加一倍。換言之,處理器的性能每隔兩年翻一倍。

-- 戈登·摩爾《摩爾定律》

相信即便不是技術行業的人也都聽說過「摩爾定律」這個詞,他是由我們今天要介紹的主人公 戈登·摩爾 首先提出的。

戈登·摩爾

戈登·摩爾(Gordon Moore)1929年1月3日出生於美國舊金山,是著名的科學家和企業家。他是英特爾(Intel)公司創始人之一,1965年提出「摩爾定律」,1968年創立英特爾(Intel)公司。

戈登·摩爾 在校期間讀的是化學專業,1954年他在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取得博士學位,在約翰·霍普金斯大學度過兩年短暫的研究工作后,他受諾貝爾獎得主,晶體管的合作發明者威廉·肖克利(William Shockley)的邀請,於1956年以化學專家的身份加入了肖克利半導體公司。

在肖克利半導體公司,戈登·摩爾 遇到了他后來的好友 羅伯特·諾伊斯(Robert Norton Noyce)。他們在1957年聯合公司的 布蘭克、拉斯特 等6個人,一同向公司遞交辭呈,並成立了著名的仙童半導體公司(Fairchild Semiconductor)。

1968年,戈登·摩爾 和 羅伯特·諾伊斯(Robert Norton Noyce)離開仙童半導體公司,成立了著名英特爾(Intel)公司,並在1969年推出第一批雙極處理64位存儲芯片。

摩爾定律

1965年,戈登·摩爾 在為《電子學》雜志35周年准備評論報告《讓集成電路填滿更多的元件》時發現:每個新芯片大體上包含其前任兩倍的容量,每個芯片的產生都是在前一個芯片產生后的18-24個月內。此時 戈登·摩爾 的觀察也就是后來著名的「摩爾定律」

1975年,戈登·摩爾 在國際電信聯盟IEEE的學術年會上提交了一篇論文,根據當時的實際情況,對「摩爾定律」進行了重新審定和修正。按照摩爾本人1997年9月接受《科學的美國人》采訪時的說法,他當年是把「每年翻一番」改為「每兩年翻一番」。實際上,后來更准確的時間是兩者的平均:18個月。

最近幾十年,相信很多人都見證了「摩爾定律」的神奇之處。

雖然「摩爾定律」在半導體發展方面不會一直持續,但是在越來越多的新興行業,例如新能源汽車、量子計算等,人們期望着「摩爾定律」能夠不斷上演,助推人類的發展不斷邁向前進。


免責聲明!

本站轉載的文章為個人學習借鑒使用,本站對版權不負任何法律責任。如果侵犯了您的隱私權益,請聯系本站郵箱yoyou2525@163.com刪除。



 
粵ICP備18138465號   © 2018-2025 CODEPRJ.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