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腦CPU講解


一、Intel處理器

  1、級別排序

    賽揚(入門級)、奔騰(入門級)、酷睿(中高端市場)、至強(服務器CPU)

  2、酷睿CPU系列

    i3、i5、i7、i9

  3、命名規則

     intel      CORE     i7         8          700      K

    品牌       系列     級別    第幾代   SKU    后綴

  桌面CPU:

       X(發燒級):X代表Extreme,中文意思是至尊級,代表同一時代性能最強的CPU。

    XE:至尊旗艦級,i9-7980XE 至尊版處理器,18核36線程,TDP165.0W,2.60 GHz~ 4.20 GHz ,是Intel發燒級平台有史以來核心最多的型號

    C:五代酷睿的特殊產物,代表了反CPU性能發展規律:CPU性能退步/最強集顯GPU性能

    K:可超頻,解鎖倍頻且更高性能,可自由調節,K后綴還代表着同樣數字型號的最高規格,比如i7-8700K的性能強於i7-8700。

    G:AMD合作生產,定位低端的奔騰以及賽揚處理器的前綴,沿用至今G4560、G4600。

    S/T(節能版):其中S代表功耗降至65W,但是頻率也相應地降低。T節能版,頻率縮水嚴重,功耗上更加低,為45W或更低,頻率也比S后綴的更低。

    U:低電壓(低功耗)

    R:采用BGA封裝,並且采用Iris 核心顯卡,R代表采用了Iris高性能核顯的R。Iris Pro代表了同類產品中核顯最強的系列,比如i7-4770R、i7-5775R。不過這款產品的TDP為65W,為節能版。

    F:是intel全新推出的后綴,代表無內置核心顯卡版本,必須搭配獨立顯卡

    P:弱化核顯版,Haswell時代P系列處理器沒了蹤影,現在Skylake時代P系列處理器又出現了。令人意外的是,這次在2015第四季度推出的Core i3-6098P、Core i5-6402P卻保留了核顯,並且是規格減半的GT1級別的核芯顯卡HD Graphics 510。

    B:處理器與正常酷睿處理器規格參數完全一致,改成了FCBGA整合封裝,可以降低CPU、主板與散熱器的整體高度,為緊湊型一體式電腦准備,如Core i7-8700B、Core i5-8500B、Core i5-8400B。

   移動CPU:

    M:代表了雙核標准功耗版本的筆記本CPU。在四代或者以前的酷睿時代,性價比高,性能適中,讓35W/37W的M后綴的CPU一直是主流筆記本的絕對主流,如大家耳熟能詳的i5-4200M,i3-2310M等。可惜到了五代酷睿之后,M后綴的CPU成為了絕唱,

    我們再也找不到新一代標准功耗的雙核CPU,i7-4610M成為了最后一款以單線程高頻率為代表的高性能i7雙核筆記本CPU。

    U:隨着超極本/超薄本的流行,加上筆記本端CPU競爭一家獨大,Intel就大力推廣節能版CPU,這類CPU就以U為結尾,如i7-8559U(TDP28W),i5-8269U(TDP28W)。

    H:是十分特殊的系列,H代表了BGA封裝(焊在主板)的筆記本雙核CPU,產品很少,定位在大尺寸平板,一體機,一體化主板等領域,比如英特爾® 酷睿™ i7-8750H 處理器以及 i7-8850H 處理器。

    Y:Y后綴的筆記本雙核CPU算是曇花一現,在Core M推出之前,Intel就推出了Y后綴的CPU如Core i7-4610Y,TDP僅有11.5W,比起U版本更加低。定位在x86平板這類對散熱要求很高的平台。不過在Intel推出專門為平板領域服務的Core M家族后,Y后綴

    的CPU在目前不再更新。

    QM:QM代表的是四核標准電壓產品四代酷睿之前四核筆記本CPU的標准版本,比如i7-3630QM。四核心八線程,45W的TDP(部分低功耗四核版本為35W,如i7-3632QM),是游戲本標配的CPU。

    MQ:MQ后綴的CPU只存在在四代,四核心的四代酷睿一改以往的QM后綴,將倆字母調換,變成了MQ,如i7-4700MQ。TDP比三代或之前的多了2W,因為四代把電壓調節器內置到CPU,需要額外功耗;MQ系列的CPU采用PGA封裝,可更換升級。所以,

    我們經常看到游戲本升級CPU就是靠MQ系列CPU。同時MQ也有低功耗版本,TDP為37W,比如i7-4702MQ。

    HQ:HQ代表的是直接焊接在主板上的四核處理器,主要用於一些高端的游戲本。

    XM:XM系列代表的是旗艦級移動版四核處理器,基本上只有頂級游戲筆記本會采用,同時也能更換。此類cpu性能強大,同時在散熱和供電允許的情況下可無限制超頻。

    MX:MX后綴的筆記本CPU特指四代酷睿至尊版,特點和XM一樣,可更換CPU封裝。

    HK:高頻,不鎖倍頻,也就是可超頻的。如英特爾® 酷睿™ i7-7820HK 處理器,而沒有后綴代表標壓,當然頻率也沒有降低,不縮水,只是不能超頻。如英特爾® 酷睿™ i5-8600 處理器。

  至強(服務器CPU):

    L(低功耗版):L,代表Low Voltage,也就是節能版,低電壓、低頻率、低功耗的酷睿架構多核處理器,如L5420。    

    E:標壓的酷睿架構多核處理器,可以硬改上775主板的處理器,如E5430。

    W:標准電壓的工作站專用處理器,如W5580。

    X:高性能的酷睿架構多核心處理器,如X5675。

    W:標壓的工作站專用處理器,如E5-2687W。

    L:低電壓版的低功耗的處理器,常見的如E3-1260L。

二、AMD處理器

  1、級別排序

    翼龍、速龍、銳龍、霄龍(服務器CPU)、線程撕裂者(高端處理器)、推土機(高端處理器)

  2、系列的區別

    銳龍>AMD FX>APU>速龍>閃龍

    速龍(Athlon):速龍應該是AMD最古老壽命最長的CPU了,當初作為高端,現在作為入門仍舊在使用,K7時代叫Athlon XP,K8叫速龍64,雙核的帶個X2,到了K10還有四核的版本,世界上第一顆1GHz的處理器也出自速龍。可以說速龍為AMD

  打下CPU市場立下了汗馬功勞,時至今日仍舊奮戰在CPU市場第一線,給速龍點個贊。另外它的移動版本叫Mobile Athlon。

    毒龍(Duron):相比速龍的長壽,毒龍就比較短命了。僅僅在K7的年代活躍了一段時間,包括雷鳥處理器也是毒龍的一種。主要被AMD用於攻占低端市場。盡管存世時間較短,但是毒龍憑借其能開L2緩存與鉛筆解鎖倍頻等玩法還是在DIY玩家中

  留下了非常深刻的記憶。

    閃龍(Sempron):閃龍最早出現在K7時代的移動CPU上,那時候叫MboileSempron。在K8時代被用於桌面CPU攻占低端市場,取代了毒龍原有的地位。雖然是低端產品,但是憑借K8架構的強力和第三方高性能集顯芯片組的搭配,閃龍在市場上

  可以說活的風生水起,對家Intel因為奔騰4處理器的大失敗流失了大量的市場,同樣作為低端的賽揚被閃龍打的找不到北。

    炫龍(Turion):這里說的炫龍可不是某船廠筆記本的子品牌,不要搞混!炫龍是AMD第一個為了移動平台而量身打造的處理器,誕生於K8時代,並且在名稱后面加上了64以表明其是一款真64位處理器。炫龍的取意“鋒芒、炫耀”,以彰顯其卓越性

  能,炫龍算是AMD第一款成功的移動CPU,獲得了大量的廠家支持。

    皓龍(Opteron):皓龍是AMD在K8時代專門為服務器市場量身打造的CPU,並且這個名稱一直沿用至今,銳龍時代的64核心服務器處理器徹底打響了皓龍的名聲,這也是AMD在服務器市場上第一次這么強勢,以前這一塊是牙膏廠絕對的領域,AMD

  的占有率低的可憐。雖然目前只有2%的占有率,但是依舊是一個巨大的進步。並且在皓龍上AMD第一次使用了LGA接口。

    羿龍(Phenom):Phenom第一次出現在K10時代,AMD想用羿龍取代速龍稱為新的高端CPU系列,但是K10的羿龍表現實在是捉急,晚推出那么久還被對面的酷睿架構吊起來打,到了1156時代更是被打的毫無招架之力,可以說是相當慘了。核心數

  量從雙核到六核都有,除了沒有5核心。

    AMD FX系列:為什么羿龍不是最慘旗艦?因為雖然被對家吊起來打,但是依舊可以一戰,最慘的是FX系列推土機,沒有之一。作為AMD步子跨得太大的產物,推土機八核心才勉強打過對面的四核i5,還是沒超頻的。功耗卻飆上了200W,要不是這一

  時代勉強靠着顯卡和APU做支撐,我們估計連AMD都看不到了。

    AMD A系列:A系列CPU可以說是推土機時代AMD的救世主,不僅幫助AMD拿下了兩大主機廠家的訂單,也給AMD在DIY市場上留下了最后的火種。APU作為AMD的融合計划產物,成功的推廣開了異構計算,到今天A系列處理器依舊在低端市場和筆記

  本低端上活躍。還有對標阿童木的E-350這種處理器也屬於A系列。

    銳龍(Ryzen):隨着銳龍的發布,AMD終於擺脫了推土機時代的陰影,重回高性能CPU市場,銳龍也取代前輩成為新一代AMD的CPU。而且發布之初僅僅是中端的1600系列就把隔壁主流平台旗艦7700K按在地上摩擦,讓牙膏廠慌忙推出8700K來應對,

  7700K成了最短命旗艦處理器。旗艦的線程撕裂者雖然是AMD的第一代HEDT平台,但是依舊獲得了巨大的成功。馬上Zen2就要發布了,聽說16核心起步,讓我們期待銳龍可以創造新的輝煌。

  2、銳龍CPU系列

    一代、二代、三代

  3、命名規則

    AMD       速龍              2            700       X

    品牌     系列級別       第幾代      SKU    后綴

    X:性能與溫度成正比

    G:自帶高性能集顯

    U:低電壓(低功耗)

    K:AMD CPU中同樣代表超頻,和Intel,一樣,K代表了不解鎖倍頻版本,AMD 速龍 X4 860K,AMD A10-7870K。

    FX:AMD K8架構時代的高性能速龍處理器;AMD 推土機、壓路機架構時代的高性能處理器。

    E:代表95W的低功耗,還有不帶E的FX8300,特指FX系列CPU的節能版,如FX 8370E,頻率降低到3.3/4.3GHz,但是功耗降低到95W(FX8370的規格為4.0/4.3GHz,125W)。

    B:特指APU的低功耗商務版本,比如A10 PRO-7850B,下限能耗少10W,GPU頻率降低

       M:特指APU的移動版,至於FX系列移動版就別想了,怎么也打不過Intel。目前筆記本CPU市場基本都是Intel天下,APU產品極少。

三、選購

  散片:CPU直接到達零售端的,店家一年質保

  盒裝:CPU廠家直接發給電腦整機廠家,廠家三年質保

四、CPU對比網站

  1、對比網站:http://www.ppnames.com/html/246.html

  2、至強(Xeon)對比天梯圖:http://www.paihb.com/special/XeonCPU.html

  3、電腦組裝方案推薦:https://www.idn100.com/zuzhuangdiannaopeizhi-pc2860/

  4、AMD桌面處理器規格表:https://www.mydrivers.com/zhuanti/tianti/cpu/index_amd.html

 


免責聲明!

本站轉載的文章為個人學習借鑒使用,本站對版權不負任何法律責任。如果侵犯了您的隱私權益,請聯系本站郵箱yoyou2525@163.com刪除。



 
粵ICP備18138465號   © 2018-2025 CODEPRJ.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