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案之書主要是用來為人們在生活中遇到紛擾繁雜的小事猶豫不決的時候,隨意翻開其中一頁,這本書可以幫你做決定。
評價:
你跟我一樣清楚,沒有什么事情是可以被一個偶然的答案決定的。但人們有時候並不想掌握自己的命運:在某個時刻,他們更願意把這個權利拱手讓給朋友、父母、甚至一個硬幣,雖然本質上說,交給誰都是一樣的。
我們實在沒有必要花時間去考慮那么多根本不需要矯情考慮的問題。要不要辭職,買不買這件衣服,應不應該答應獵頭去新公司面試,去不去表白……你總是對類似的問題猶豫不決。其實你心里早就有了答案,但總是需要多一個聲音和你一起去確認那個想法,然后付出實踐。這是《解答之書》最基本的作用。
它不能解決你的每一樁人生大事,它只負責熨平那些細枝末節的煩惱——在每一個左右為難的時刻,推你一把。
——烏雲裝扮者
在面對選擇的時候,這種糾結的情緒,實在令人惱火。當你終於歷經百轉千回的心理活動之后下了決定做了選擇,才發現,時間早就過去了不是一點半點。
浪費在做選擇這件事情上的時間,讓十點君十分痛恨自己。因為它讓我離成為一個更好的人兒,又遠了一些。
這本書雖然有厚厚的700多頁,但它和平常的書不一樣的地方在於,它的每一頁都只有簡短的幾個字,當你翻動書頁默念問題,在停下的那一刻,翻開的那一頁,就是這本書告訴你的答案。
其實生活中很多問題,我們心里都自帶一個答案。只是我們會猶豫會彷徨,擔心我們的選擇所帶來的后果並不如我們所希望的那樣美好。我們需要的,就是有一個推動力,來堅定你的選擇,告訴你,就這樣按照心底的意念去做,不會錯。
或許它給予的答案並不會都是自己想要的,那我們可以繼續問下去,直到內心猶豫的土壤開始慢慢堅硬。
——十點讀書
當初不知道班里哪個同學買來了這本書,午休的時候大家都在翻着玩。當時接近期末,很壓抑。我知道我每天又累又困。我問它,能不能進文重呢,它說,是時候去了。知道這是巧合,更何況這書里大部分都是積極的回答,翻到一個讓自己稱心的答案再容易不過。但我覺得我看到這句話后一剎間的快慰是真的。
現在真的進了文重。我想到以前每次寫班級姓名時的懸想,很多很多時候的憧憬哀怨,或者終日不懌。好像不能漏了這一段。我想到這件事會變得越來越小,最后微乎其微,全無關系。那么我寫出來。以后這些都會變得不重要。
——讀者評論
電子圖片實在無法展現這本書的妙處。如果將它拿在手里,你會發現無論厚度還是大小,它都剛好與你的手掌契合。如果與它在咖啡館里偶遇,伸手拿起它幾乎是本能驅動的一個選擇。
這是本神奇的書。看見它的第一眼就會令人產生好奇。我第一次見到這本書是在一個簽售會上,我去晚了,剛好趕上最后一本簽名本,仿佛它一直在等我。
卡羅爾·博爾特本人親自向我演示了玩法。她是我見過最和善而又風趣的作者之一。她說,這本書就像人們尋求答案的撞球游戲(Magiceightball),然而不同的是,撞球只有“是“與”否“兩種答案,而這本書會提供給你更多的解釋。
它讓我想起孩提時代,我那些問不完的問題,如果那時我的父親也有這樣一本書,該是多么有趣的一件事。它能滿足疑問不斷的小孩,也能滿足深思熟慮的成人。我已經決定在聖誕節家庭聚會的時候將它介紹給每個人,可以想象我們會從中得到多少樂趣,簡直令人迫不及待。
——Amazon讀者評論
我:我應該繼續堅持自主創業嗎?
書:當然。
我:你確定我應該繼續自主創業嗎?
書:傾你所有。
我:你真的確定我還要繼續自主創業嗎?(我得承認,這是我非常沮喪的一天,無論對我的客戶還是對我自己,沮喪到開始考慮是不是應該徹底結束這場糟糕的生意)
書:少管閑事。
這本書我已經使用了一年多,我是一百個幸運者之一,有幸買到了作者1998年在西雅圖的bailey-coy書店寄售的首批藝術版中的一本。我問過它愚蠢的問題:晚餐要不要吃意大利面?也問過嚴重的問題:我父親會死嗎?還有像上面那種,各種沮喪的低落的時刻的問題。而答案總是驚人的適用,無論我願不願意相信,從未偏離正確的方向。
——Amazon讀者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