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www.zhihu.com/question/67981381/answer/276584599
鏈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67981381/answer/276584599
來源:知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系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注明出處。
一般來說,現代彝語使用的詞匯有很多新發展出來的合成詞(雙音節居多),與原始緬彝語的面貌有了較大差別。但是古典彝語作品和文學用語較多的文段,寫漢語同源詞就比較“好看”。以現在流行歌曲《不要怕》(又稱阿姐擼,大霧)為例,其歌詞一定程度模仿古語(虛詞也較少),對應漢語同源詞比較好看。(附送歌曲地址瓦其依合 - 不要怕)
彝文:ꃅꆳꁏꇁ,ꂷꉐꐛꇁ,ꈾꏾꊰꇁ,ꌩꏾꏂꇁꃲ。
彝語:ṃ˧ ɬ̣˧ pʰu̪˧ la˧, ma˧ ha˧ ʥi˨˩ la˧, ŋgɤ˧ ʨʰi˧ tsʰi˧ la˧, sɿ̪˧ ʨʰi˧ ʂɿ˧ la˧ vɤ˦˥.
同源對字:[天]風翻來,[天]溦降來,蕎葉墜來,薪葉[金]來(矣)。
譯文:薄言風起,雨水降來,蕎葉枯落,林葉盡黃矣。
彝文:ꑌꈌꁏꇁ,ꃅꋆꀱꇁ,ꉌꃀꁏꇁꃲ。
彝語:ȵi˧ kʰɤ˧ pʰu̪˧ la˧, ṃ˧ tsʰu˧ pu̪˧ la˧, he˧ mo˨˩ pʰu̪˧ la˧ vɤ˦˥。
同源對字:(春)口翻來,[天]秋反來,心母翻來(矣)。{注:此處母的意思是大,作詞綴}
譯文:春歸又至,倏忽秋返,我心彷徨矣。
彝文:ꋍꈎꋍꃢ,ꋍꏅꋍꆪ。
彝語:tsʰɿ˨˩ kʰu˥ tsʰɿ˨˩ vi˥, tsʰɿ˨˩ ʂɿ̪˧ tsʰɿ˨˩ ɬɤ˨˩。
同源對字:一歲一番,一(世)一月。
譯文:一歲一回,一世一月。
彝文:ꀋꏦꇊ,ꀋꏦꇊꀋꏦ。ꈻꑌꀋꐒ,ꊸꑌꀋꐒ。
彝語:a˨˩ ʨe˧ lo˨˩, a˨˩ ʨe˧ lo˨˩ a˨˩ ʨe˧。ŋgo˧ ȵi˧ a˨˩ ʨʰɿ˥, tsʰa˧ ȵi˧ a˨˩ ʨʰɿ˥。
同源對字:莫雒歟,莫雒歟莫雒。寒(亦)莫憂,[暑](亦)莫憂。
譯文:無懼兮,無懼兮無懼。寒亦無慍,暑亦無慍。
彝文:ꀋꏦꇊ,ꀋꏦꇊꀋꏦ。ꆅꑌꄡꐒ,ꎭꑌꄡꐒ。
彝語:a˨˩ ʨe˧ lo˨˩, a˨˩ ʨe˧ lo˨˩ a˨˩ ʨe˧。na˧ ȵi˧ tʰa˥ ʨʰɿ˥, ʂa˧ ȵi˧ tʰa˥ ʨʰɿ˥。
同源對字:莫雒歟,莫雒歟莫雒。疒(亦)[住]憂,(貧亦)[住]憂。
譯文:無懼兮,無懼兮無懼。疾亦勿憂,貧亦勿憂。
說明:
1.( )表示無同源關系;[ ]表示似有同源關系但不清楚;{ }表示注釋。
2.彝語ṃ˧ / mu˧表示天,與緬語mɯ́同源,一些學者認為與天有同源關系,一些認為沒有。
3.彝語ɬ̣˧ 與緬語le表示風,與漢語風*plum同源。試比較朝鮮語바람。
4.涼山標准彝語ha˧表示雨是地方性音變ha<*m̥ɯ,涼山地方土語中仍用mo等音節表示雨。緬語中,雨天同詞。《說文》溦,小雨也。從水微省聲。無非切。
5.彝語ʂɿ˧與緬語ɕwe表示黃金、金色,與漢字金*krɯm的同源關系比較模糊。
6.涼山標准彝語he表示心是地方性音變he<*ȵ̥i,涼山地方土語中仍用ȵi等音節表示心。緬語中,心為n̥à(lúṁ)。比較藏文拼寫sȵiŋ。一般認為與漢字心*slɯm同源(但是我覺得可能有點問題)。
7.彝語a˨˩ 表否定是一種俗語形式,正式說法(涼山地區已漸不使用)應為ma˨˩ <maʔ。對應漢字莫*ma:g、無*ma等字均可。
8.彝語ʨe˧與緬語krok表示懼怕,似應對應漢字雒。《釋名》為之難,人將為之雒,雒然憚之也。其實在這里,雒*g.ra:g與懼*gʷas、恐*kʰoŋʔ也是同詞族的關系。
9.彝語ʨʰɿ˥與緬語kròŋkrà表示擔憂,可能與漢字憂*qu與慍*qun有同源關系。
10.彝語tsʰa˧與緬語ɕin表示暖熱,與藏文tsha同源。暑是書母字,且從者得聲,有可能是同源詞,但不太確定。
11.彝語na˧與緬語na表示生病、疼痛,與藏文na同源,應與漢字疒*rnɯ:g同源。《說文》疒,人有疾病,象倚箸之形。
12.彝語tʰa˥與緬語thá表示禁止,可能與漢字住*tos有關系,但不是很清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