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觀與主觀、邏輯刪除與物理刪除、邏輯結構與物理結構 區別


客觀 與 主觀 區別

客觀指不依賴於人的意識而存在的一切事物。不管人們是否認識它、是否知道它、是否承認它...都照樣存在的,就是客觀的。
比如萬有引力,在牛頓發現它之前就已經存在,盡管人們感覺不到、認識不到,自打有世界開始就存在,客觀既包括有形的,也包括無形的。

主觀跟客觀正相反,它指被人的意識所支配的一切。人的一切認識都是主觀的。
客觀決定主觀,主觀能反映客觀,並對客觀具有能動作用。當主觀正確反映客觀、並作用於客觀時,對客觀事物的發展起促進或推動作用;反之,對事物的發展就起阻礙作用。
因此,要想推動社會的發展,必須使主觀符合客觀。比如要想切入市場,必須要使主觀符合客觀,承認圖表及圖表背后的客觀存在。


邏輯刪除 與 物理刪除 區別

邏輯刪除是名義上的刪除,而物理刪除是真正的刪除。
物理刪除是計算機處理數據時的一個概念.
邏輯刪除就是對要要刪除的數據打上一個刪除標記,在邏輯上是數據是被刪除的,但數據本身依然存在!
而物理刪除則是把數據從介質上徹底刪除掉.


邏輯結構 與 物理結構 區別

含義不同:邏輯結構的意思是對數據之間關系的描述,而物理結構的意思是數據結構在計算機里面的表示。
任務不同:邏輯結構的主要任務是把基本的概念模型圖變成和選中的數據模型相吻合的邏輯結構。而物理結構的主要任務則是通過計算機系統的特點,為選定的數據模型確定一個合理的存儲結構以及存取方法。
反應數據成分不同:邏輯結構反映的是數據之間的邏輯關系。而物理結構反映的是數據在計算機里面的存儲安排。

邏輯結構:數據元素之間的邏輯關系,即人對數據的理解,而進行抽象的模型。
物理結構:數據元素在計算機中的存儲方法,即計算機對數據的理解,邏輯結構在計算機語言中的映射。
邏輯結構設計的任務是將基本概念模型圖轉換為與選用的數據模型相符合的邏輯結構。
邏輯結構設計的步驟:概念模型、一般數據模型、特定的數據模型、優化的數據模型。
物理設計的任務是根據具體計算機系統的特點,為給定的數據模型確定合理的存儲結構和存取方法。
所謂的“合理”主要有兩個含義:一個是要使設計出的物理數據庫占用較少的存儲空間,另一個對數據庫的操作具有盡可能高的速度。

 


免責聲明!

本站轉載的文章為個人學習借鑒使用,本站對版權不負任何法律責任。如果侵犯了您的隱私權益,請聯系本站郵箱yoyou2525@163.com刪除。



 
粵ICP備18138465號   © 2018-2025 CODEPRJ.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