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Bad magic number in super-block 當嘗試打開 /dev/sda3 時 找不到有效的文件系統超級塊.
https://blog.csdn.net/dn98201/article/details/78670278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用tune2fs查看block size大小:
1
2 |
tune2fs -l /dev/sda1 |grep "Block size" Block size: 1024 |
2.用stat查看block size大小:
1
2 |
stat /boot/|grep "IO Block" Size: 1024 Blocks: 2 IO Block: 1024 目錄 |
3.用dumpe2fs查看block size大小:
1
2 |
dumpe2fs /dev/sda1 |grep "Block size" Block size: 1024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linux下如何查看和修改系統BLOCK的大小
http://blog.163.com/drachen@126/blog/static/162607494201271435333906/
查看os系統塊的大小
[root]# /sbin/tune2fs -l /dev/sda1
查看os系統頁的大小
[oracle@skate-test ~]$ getconf PAGESIZE
4096
修改塊的大小:
創 建文件系統時,可以指定塊的大小。如果將來在你的文件系統中是一些比較大的文件的話,使用較大的塊大小將得到較好的性能。將ext2文件系統的塊大小調整 為4096byte而不是缺省的1024byte,可以減少文件碎片,加快fsck掃描的速度和文件刪除以及讀操作的速度。另外,在ext2的文件系統 中,為根目錄保留了5%的空間,對一個大的文件系統,除非用作日志文件,5%的比例有些過多。可以使用命令
# mke2fs -b 4096 -m 1 /dev/hda6
將它改為1%並以塊大小4096byte創建文件系統。
使 用多大的塊大小,需要根據你的系統綜合考慮,如果系統用作郵件或者新聞服務器,使用較大的塊大小,雖然性能有所提高,但會造成磁盤空間較大的浪費。比如文 件系統中的文件平均大小為2145byte,如果使用4096byte的塊大小,平均每一個文件就會浪費1951byte空間。如果使用1024byte 的塊大小,平均每一個文件會浪費927byte空間。在性能和磁盤的代價上如何平衡,要看具體應用的需要。
轉自: http://hi.baidu.com/wuyuwenct/blog/item/312c8b5447a0a3cfb745ae80.html概述
- 盤片(platter)
- 磁頭(head)
- 磁道(track)
- 扇區(sector)
- 柱面(cylinder)
盤片 片面 和 磁頭
硬盤中一般會有多個盤片組成,每個盤片包含兩個面,每個盤面都對應地有一個讀/寫磁頭。受到硬盤整體體積和生產成本的限制,盤片數量都受到限制,一般都在5片以內。盤片的編號自下向上從0開始,如最下邊的盤片有0面和1面,再上一個盤片就編號為2面和3面。
如下圖:

扇區 和 磁道
下圖顯示的是一個盤面,盤面中一圈圈灰色同心圓為一條條磁道,從圓心向外畫直線,可以將磁道划分為若干個弧段,每個磁道上一個弧段被稱之為一個扇區(圖踐綠色部分)。扇區是磁盤的最小組成單元,通常是512字節。(由於不斷提高磁盤的大小,部分廠商設定每個扇區的大小是4096字節)

磁頭 和 柱面
硬盤通常由重疊的一組盤片構成,每個盤面都被划分為數目相等的磁道,並從外緣的“0”開始編號,具有相同編號的磁道形成一個圓柱,稱之為磁盤的柱面。磁盤的柱面數與一個盤面上的磁道數是相等的。由於每個盤面都有自己的磁頭,因此,盤面數等於總的磁頭數。 如下圖

磁盤容量計算
存儲容量 = 磁頭數 × 磁道(柱面)數 × 每道扇區數 × 每扇區字節數
圖3中磁盤是一個 3個圓盤6個磁頭,7個柱面(每個盤片7個磁道) 的磁盤,圖3中每條磁道有12個扇區,所以此磁盤的容量為:
存儲容量 6 * 7 * 12 * 512 = 258048
每個磁道的扇區數一樣是說的老的硬盤,外圈的密度小,內圈的密度大,每圈可存儲的數據量是一樣的。新的硬盤數據的密度都一致,這樣磁道的周長越長,扇區就越多,存儲的數據量就越大。
磁盤讀取響應時間
- 尋道時間:磁頭從開始移動到數據所在磁道所需要的時間,尋道時間越短,I/O操作越快,目前磁盤的平均尋道時間一般在3-15ms,一般都在10ms左右。
- 旋轉延遲:盤片旋轉將請求數據所在扇區移至讀寫磁頭下方所需要的時間,旋轉延遲取決於磁盤轉速。普通硬盤一般都是7200rpm,慢的5400rpm。
- 數據傳輸時間:完成傳輸所請求的數據所需要的時間。
小結一下:從上面的指標來看、其實最重要的、或者說、我們最關心的應該只有兩個:尋道時間;旋轉延遲。
讀寫一次磁盤信息所需的時間可分解為:尋道時間、延遲時間、傳輸時間。為提高磁盤傳輸效率,軟件應着重考慮減少尋道時間和延遲時間。
塊/簇
概述
磁盤塊/簇(虛擬出來的)。 塊是操作系統中最小的邏輯存儲單位。操作系統與磁盤打交道的最小單位是磁盤塊。
通俗的來講,在Windows下如NTFS等文件系統中叫做簇;在Linux下如Ext4等文件系統中叫做塊(block)。每個簇或者塊可以包括2、4、8、16、32、64…2的n次方個扇區。
為什么存在磁盤塊?
讀取方便:由於扇區的數量比較小,數目眾多在尋址時比較困難,所以操作系統就將相鄰的扇區組合在一起,形成一個塊,再對塊進行整體的操作。
分離對底層的依賴:操作系統忽略對底層物理存儲結構的設計。通過虛擬出來磁盤塊的概念,在系統中認為塊是最小的單位。
page
操作系統經常與內存和硬盤這兩種存儲設備進行通信,類似於“塊”的概念,都需要一種虛擬的基本單位。所以,與內存操作,是虛擬一個頁的概念來作為最小單位。與硬盤打交道,就是以塊為最小單位。
扇區、塊/簇、page的關系
- 扇區: 硬盤的最小讀寫單元
- 塊/簇: 是操作系統針對硬盤讀寫的最小單元
- page: 是內存與操作系統之間操作的最小單元。
扇區 <= 塊/簇 <= page
作者:jijs
鏈接:https://www.jianshu.com/p/9aa66f634ed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