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着無人駕駛熱度逐漸上升,激光雷達相關新聞撲面而來,這項技術雖然已應用多年,但在無人駕駛領域並不成熟,目前公開的技術資料不多,也很零碎。
汽車人參考計划在春節期間,用萬字長文,共四個篇章全面系統分析激光雷達,本文為技術篇,主要包含激光雷達的關鍵技術,技術路線,分類以及一個視頻。激光雷達基礎篇請點擊激光雷達干貨全面分析(一):最大優勢,四大系統,八個指標。之后兩篇為產業篇和市場篇,歡迎繼續關注后續更新。

4. 五大關鍵技術
新聞媒體對於激光雷達的分類和表述可謂是五花八門,機械、固態、MEMS、OPA、Flash、FMCW、飛行時間法等等,這些稱謂常常讓圈內圈外的人士感到蒙圈。實際上,經過仔細整理,可以把這些技術分為以下五個大類,它們也組成了激光雷達的五大關鍵技術。
4.1 測距:與時間是否有關
所謂測距,即測量距離,目前有兩種方法,一種是基於時間的測量方法,飛行時間法(time of flight,TOF),一種是不基於時間的測距法。
其中,基於時間測試法有脈沖式和三角式兩種;而不基於時間測據法采用相位式;
脈沖式,也稱為直接式,如下公式:
D = c ×t / 2
D為測量距離,c為恆定的光速,t激光往返時間,脈沖式的工作原理十分簡單,恆定速度乘以時間等於距離,由於是往返,所以除以2。
三角式,也稱為間接式,將光源、被測物、接收系統三點組成一個三角形光路,接收系統接收來自於被測物面的散射光,並將其成像在光電探測器敏感面上,通過光點在敏感面上的位移,從而計算出被測物的移動距離。

三角式結果較簡單,測試速度快,但對器件靈敏性要求高,主要應用在微位移測量,比如物體表面輪廓、寬度、厚度等。
以上兩種方法需要直接測量激光往返時間,難度較高,精確度也低。因此有了相位式的測試方法。
相位式不以時間為基准,而是將一調制信號對激光光強進行調制,通過測量相位差來間接測量往返時間。公式如下:
D = A / 2 ×B / (2 π)
D為距離,B為激光往返一次所產生的相位差,A為調制信號的波長,A/2稱為測尺,即相位變化為2π時所對應的距離。
相位式適應於中短距離的測量,是目前測距精度最高的一種方式。
除了根據相位差來確定距離,還有一種方式是采用調頻連續波(FMCW),通過比較反射信號與發射信號頻率的方法來得到目標的距離信息。

4.2 發射:激光器,波長,透鏡系統
激光的產生來自於激光發射器,有半導體激光器、固體激光器、光纖激光器和二氧化碳氣體激光器四種類型。
無人駕駛大多采用半導體激光器,激光由邊緣發出的邊發射激光器(EEL)和激光垂直於頂面的垂直腔面發射激光器(Vertical-CavitySurface-Emitting Laser,簡稱VCSEL)。
垂直腔面發射激光器,其出射光束圓形對稱,光能轉換效率高,光源具有高度一致性和高指向性等優點,被業界看好。

激光最關鍵指標在於波長,一般會考量四個因素:人眼安全、與大氣相互作用、可選用的激光器以及可選用的光電探測器。
目前業內主流采用905nm和1550 nm兩種波長,905nm波長適用的光電探測器比1550nm的更便宜,但1550nm對人眼安全性更高。
針對於與大氣相互作用,1550nm吸水率比905nm更強,但905nm的光損失更少。
由於各種激光器發射的激光束並不是絕對平行的,因此還需要一套透鏡系統,即發射光學系統,改變發射光束的發散度、波束寬度和截面積,使總功率保持不變。

發射光學系統,一般由准直鏡、擴束鏡和輔助光學系統組成。准直鏡是為了解決激光器准直輸出問題,擴束鏡為了解決激光發散角問題,而輔助光學系統為了解決激光束偏振太難控制、光隔離等問題。

4.3 掃描(光束操縱):機械和固態
激光雷達的掃描技術,直接與3D環境地圖創建息息相關,可以通過多個激光光束掃描環境,即掃描式激光雷達,也可以通過對場景進行光覆蓋而實現,即Flash面陣式激光雷達。
對於掃描式激光雷達,有三種方法可以實現:
第一, 安裝在車頂以一定的速度旋轉,在水平方向采用機械360°旋轉掃描,在垂直方向采用了定向分布式掃描,這種方法使用旋轉多面鏡控制光束,也稱為機械式掃描;

第二, 使用MEMS(微機電系統)微鏡,把所有的機械部件集成到單個芯片上,利用半導體工藝生產,不需要機械式旋轉電機,而是以電的方式來控制光束。
微鏡振動幅度很小,頻率高,成本低,技術成熟。但MEMS微鏡的幾何尺寸限制了其振盪幅度,其視野有限,無法實現360度。

第三, 采用光學相控陣(OPA)技術,原理與相控陣雷達類似,它由元件陣列組成,通過控制每個元件發射光的相位和振幅來控制光束,無需任何機械部件,因此也稱為固態掃描。
掃描速度快,精度高,可控制性好是它的優點,但OPA芯片納米加工難度高非常高。

以上方式都是逐點掃描,單次發射只探測某個方位,而Flash面陣式激光雷達,利用激光器同時照亮整個場景,對場景進行光覆蓋,一次性實現全局成像,故也稱為閃爍式激光雷達。
這種方式無掃描器件,成像速度快,缺點是激光功率受限,探測距離近,抗干擾能力差。

目前,MEMS和Flash技術更受到激光雷達廠商的青睞,有望逐步取代主流的機械式激光雷達。
下圖為技術發展路線圖:

4.4 探測:直接和相干,光電探測器是核心
目前有兩種探測技術,一是直接探測法,也稱為能量探測法,利用探測器的光電轉換功能直接實現對光信號的信息解調。
其優點是系統簡單,缺點是精度低,對噪聲敏感。
另外一種方法是相干探測法,也稱為外差探測法,即多了一路激光輸出,需要對信號進行混頻分析,其優點是靈敏度和精度高,缺點是系統比較復雜。

激光探測的核心器件是光電探測器,能把光能轉換成一種便於測量(電壓或電流)物理量的半導體器件,主要有頻帶寬、靈敏度高、線性輸出范圍寬、噪聲低等要求。
目前主要有PIN光電二極管、雪崩二極管(APD)、單光子雪崩二極管(SPAD)和硅光電倍增管(SiPM)等。

4.5 數據處理技術
信息處理系統主要任務是對信號進行處理,計算,完成三維圖像重構。
目前主要采用大規模集成電路和計算機完成,可利用FPGA技術(Field Programmable Gate Array)實現、高速DSP等完成。關於FPGA,請繼續關注汽車人參考后續文章。

5. 分類:近二十種
根據上文中的技術總結,關於激光雷達可以分為以下幾類,供讀者參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