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磁共振成像原理+t1,t2,t1_ce,flair的區別


MRI如何成像

  1. 人體內富含水和脂肪,核磁共振通常利用含單數質子的原子核,例如人體內廣泛存在的氫原子核,其質子有自旋運動,帶正電,產生磁矩,有如一個小磁體
但當在均勻的強磁場中,小磁場的自旋軸將按照磁場磁力線方向重新排序,能量低的質子朝向磁力線方向,能量高的原子反向,如圖所示
如果把質子放入到強磁場中,那么就會發生**拉莫爾進動**,拉莫爾進動指的就是磁性核在靜磁場中受到磁力矩的作用既自旋又繞外磁場方向發生的進動
計算**拉莫爾頻率**(公式請自行百度)后發現,頻率為64MHZ,是屬於無限電波頻率(這就是為什么磁共振輻射小,這時我們對電子發射一個電磁波,電磁波頻率和進動頻率相等,就會發生共振試質子發生共振 發生躍遷 如果撤回電磁波,那么就會從高能量狀態退回低能量狀態,釋放無線電波,記錄發射時間。這個發射時間就叫做**relaxation time** 中文名叫**弛豫時間** 質子能量成指數衰減
2. 弛豫時間主要跟環境,水含量 水水一樣液體eg腦脊髓液一般是幾秒鍾,脂肪組織eg大腦中的白質,幾百毫秒 癌症組織則是兩者之間境有關正是由於不同組織的弛豫時間不一樣,成像是不一樣的,mri圖是即時顯示的 3. 馳豫:原子核發生共振處在非平衡的高能級狀態向平衡的低能級狀態恢復的過程 4. T1弛豫時間:T1弛豫時間表示了縱向馳豫過程的快慢。即Mz從0到只存在B0方向的M的恢復過程。其中脂肪的T1最小,水的最大。
T2弛豫時間表示了橫向馳豫過程的快慢。

t1,t2,t1ce,flair

  • t1,t2是用測量電磁波的物理量 據T1來成像,就叫"T1加權成像" t2同理.
  1. t1看解剖,白質是白的,灰質是灰的,腦脊髓液是黑的
  1. t2看病變,T2信號跟水含量有關,許多病灶的T2信號要強於周圍的正常組織,常呈高亮狀態,因此從T2序列中可以清楚的看到病灶所處位置、大小。
  1. flair壓水像,磁共振成像液體衰減反轉序列,也稱水抑制成像技術,它在T2中能抑制腦脊液的高信號(使腦脊液變暗),從而讓鄰近腦脊液的病灶顯示清楚(變亮)。看清邊緣
  1. t1ce序列是在做MR之前往血液打造影劑(顏料),亮的地方血供豐富,強化顯示說明血流豐富,而腫瘤部位正是血流很快的部位,t1ce序列還能進一步顯示腫瘤內情況,鑒別腫瘤與非腫瘤性病變(也就是壞疽部位)

分割部分WT、ET、TC

  • 綠色為浮腫區 ED label2
  • 黃色為腫瘤增強區 ET label4
  • 紅色為壞疽區 NET label 1 壞疽就是細胞壞死然后液化又叫非增強瘤
  • 正常組織 nomarl label 0
  • WT(whole tumor) = ED + ET + WT
  • TC(tumor core) = ET + NET
  • ET

參考鏈接: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u4411R791?from=search&seid=4538159908521215513
https://www.cnblogs.com/Valeyw/p/12744146.html


免責聲明!

本站轉載的文章為個人學習借鑒使用,本站對版權不負任何法律責任。如果侵犯了您的隱私權益,請聯系本站郵箱yoyou2525@163.com刪除。



 
粵ICP備18138465號   © 2018-2025 CODEPRJ.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