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rted() 作為 Python 內置函數之一,其功能是對序列(列表、元組、字典、集合、還包括字符串)進行排序。
sorted() 函數的基本語法格式如下:
list = sorted(iterable, key=None, reverse=False)
其中,iterable 表示指定的序列,key 參數可以自定義排序規則;reverse 參數指定以升序(False,默認)還是降序(True)進行排序。sorted() 函數會返回一個排好序的列表。
注意,key 參數和 reverse 參數是可選參數,即可以使用,也可以忽略。
下面程序演示了 sorted() 函數的基本用法:
#對列表進行排序 a = [5,3,4,2,1] print(sorted(a)) #對元組進行排序 a = (5,4,3,1,2) print(sorted(a)) #字典默認按照key進行排序 a = {4:1,\ 5:2,\ 3:3,\ 2:6,\ 1:8} print(sorted(a.items())) #對集合進行排序 a = {1,5,3,2,4} print(sorted(a)) #對字符串進行排序 a = "51423" print(sorted(a))
程序執行結果為:
[1, 2, 3, 4, 5]
[1, 2, 3, 4, 5]
[(1, 8), (2, 6), (3, 3), (4, 1), (5, 2)]
[1, 2, 3, 4, 5]
['1', '2', '3', '4', '5']
再次強調,使用 sorted() 函數對序列進行排序, 並不會在原序列的基礎進行修改,而是會重新生成一個排好序的列表。例如:
#對列表進行排序 a = [5,3,4,2,1] print(sorted(a)) #再次輸出原來的列表 a print(a)
程序執行結果為:
[1, 2, 3, 4, 5]
[5, 3, 4, 2, 1]
顯然,sorted() 函數不會改變所傳入的序列,而是返回一個新的、排序好的列表。
除此之外,sorted()函數默認對序列中元素進行升序排序,通過手動將其 reverse 參數值改為 True,可實現降序排序。例如:
#對列表進行排序 a = [5,3,4,2,1] print(sorted(a,reverse=True))
程序執行結果為:
[5, 4, 3, 2, 1]
另外在調用 sorted() 函數時,還可傳入一個 key 參數,它可以接受一個函數,該函數的功能是指定 sorted() 函數按照什么標准進行排序。例如:
chars=['hello,net',\ 'hello,python/',\ 'hello,shell/',\ 'hello,java/'] #默認排序 print(sorted(chars)) #自定義按照字符串長度排序 print(sorted(chars,key=lambda x:len(x)))
程序執行結果為:
'hello,net',
'hello,python/', 'hello,shell/', 'hello,java/'
'hello,net',
'hello,java/'
'hello,shell/',
'hello,python/',此程序中,使用了 lambda 表示式,其用法會在后續章節進行詳細介紹。
結尾福利
這里免費送大家一套2020最新python入門到高級項目實戰視頻教程,點擊這里即可領取!或者加入博主Python交流圈(QQ群:1049600759)免費下載。
本文的文字及圖片來源於網絡加上自己的想法,僅供學習、交流使用,不具有任何商業用途,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以作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