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c-堆疊-IRF


交換機堆疊

 

為什么要使用堆疊,

答:可以簡化配置,降低維護成本,簡化網絡拓撲

 

如果不使用行不行?

答:當然可以,一此企業在組件campus時還在使用VRRP+MSTP+NQA/LSA,這也未嘗不可,但即便是使用MSTP,收斂速度也是沒有辦法再加快,另外MSTP+VRRP 在后期維護中會帶來相對較高的成本。

 

它的優點和缺點分別有哪些?

優點,前面已經提到過,簡化部署及配置,降低維護成本

缺點,無法實現負載均衡,不像VRRP一樣,可以配置數據分擔,並且兩台交換機堆疊之后,只使用一台設備的硬件資源,另一台歇着。

 

各廠商堆疊名稱

Cisco

  低端: stackwise (盒式)

  高端:VSS 框式

        FEX 縱向堆疊,N7K+N2K , N5K+N2K

Huawei

  低端: istack (盒式)

  高端: CSS  框式

         SVF  縱向堆疊

H3c

  低端: IRF2

  高端: IRF2 ,

         IRF3 縱向堆疊

Ruijie

  低端:STACK , VSU

  高端:VSU 縱向堆疊

Juniper

  低端:VC

  高端:VC, Qfabric

 

堆疊原理

通俗講,就是將兩台或多台交換機邏輯上組合成一台,使得無論上游還是下游設備來查看時,只顯示一台交換機,並且在配置上可以簡化,所有堆疊后的交換機,無論你連接哪一台,都可以對其進行管理,並且會同步配置。

 

堆疊角色

主交換機  ,負責進行配置下發

備交換機 , 負責同步主交換機的配置

從交換機 ,   負責同步主交換機的配置

 

主交換機的選舉原理 (三種方法)

1 運行狀態比較,已經運行的交換機比處於啟動狀態的交換機優先競爭為主交換機,

  堆疊主交換機選舉超時時間為20S,堆疊成員交換機上電或重啟時,由於不同成員交換機所需的啟動時間可能差異比較大,因此不是所有成員交換機都有機會參與主交換機的第一次選舉

2 堆疊優先級高的交換機優先競爭為主交換機(越大越優先)

3 堆疊優先級同時,MAC地址小的交換機優先競爭為主交換機。

 

堆疊需要使用特定的接口

有些設備必須使用特定的堆疊接口

有些設備可以使用業務口進行配置。

 

廢話不多說,看個拓撲,來看看MSTP+VRRP對比堆疊之間有啥 區別

 

 

 

STP環境

 

 

 

 很明顯可以看到,在STP環境中,默認就給DISCARDING一個接口,也可以叫做blocking,

阻塞嘛~這是這種可管理型交換機的特性,默認STP開啟,傻瓜的就別說了,那不是我們的討論范圍。

 

 

此時我所連接的設備有兩台,

 

堆疊環境對比

 

 

雖然看起來也是兩台,但是你細品,是不是發現兩台設備的MAC地址是一樣的。

 

 

 

 

堆疊配置思路(業務口)

1 區分交換機端口編號

2 將堆疊口shutdown

3 選擇主設備(主交換機)

4 配置堆疊口

5 端口開啟

6 激活堆疊配置

 

具體配置 

1 區分交換機端口編號

[sw2]irf member 1 renumber 2  

  //原有編號1修改為2

如果有多台,那么就多台都改,確保每台設備上不一樣,默認是1

 

2 將堆疊口shutdown

 

3 選擇主設備(主交換機)

[sw1]irf member 1 priority 32   //通過修改優先級來完成

默認是1

 

4 配置堆疊口

[sw1]irf-port 1/1

[sw1-irf-port1/1]port group interface FortyGigE 1/0/53

[sw1]irf-port 1/2

[sw1-irf-port1/2]port group interface FortyGigE 1/0/54

將主交換機的口加入到堆疊口中,通常最少要建立兩個堆疊口,

1/1   和 1/2

備交換機在這里千萬注意,要進行對調。

[sw2]irf-port 2/1

[sw2-irf-port2/1]port group interface FortyGigE 2/0/54

[sw2]irf-port 2/2

[sw2-irf-port2/2]port gr inter for

[sw2-irf-port2/2]port gr inter FortyGigE 2/0/53

 

5 端口開啟

(要開啟業務端口)

[sw2]inter FortyGigE 2/0/53

[sw2-FortyGigE2/0/53]undo shu

[sw2]inter FortyGigE 2/0/54

[sw2-FortyGigE2/0/54]undo shu

[sw2]q

<sw2>save

 

 

 

 

[sw1]inter FortyGigE 1/0/53

[sw1-FortyGigE1/0/53]undo shu

[sw1]inter FortyGigE 1/0/54

[sw1-FortyGigE1/0/54]undo shu

<sw1>save   //一定要保存配置

 

6 激活堆疊配置

[sw1]irf-port-configuration active

[sw2]irf-port-configuration active

 

激活后會了生現象,

主設備不重啟,而備設備會重啟,然后加到主設備中,並且主設備會將配置下發到備設備中。

 

 

重啟之后,就能看到在一台設備上看到有1 號口還有二號口了

 

Dis irf topology

 

 

 

驗證,

在原有SW1上配置一個VLAN ,然后在SW2上查看(當然現在顯示的也是SW1)

反過來也是一樣的

 

而此時最后還需要修改的是什么呢?

就是去做以太網鏈路捆綁,

因為SW3認為上面只有一台,如果不做捆綁的話,還是要block 掉一條線,違背了我們的初衷

interface Bridge-Aggregation1

 port link-type trunk

 port trunk permit vlan all   //我是完全偷懶了

#

interface GigabitEthernet1/0/1

 port link-mode bridge

 port link-type trunk

 port trunk permit vlan all

 combo enable fiber

 port link-aggregation group 1

#

interface GigabitEthernet1/0/2

 port link-mode bridge

 port link-type trunk

 port trunk permit vlan all

 combo enable fiber

 port link-aggregation group 1

 

 

然后是堆疊交換機上的配置

你現在就把它當做是一台交換機就可以了

 

interface GigabitEthernet1/0/1

 port link-mode bridge

 port link-type trunk

 port trunk permit vlan all

 combo enable fiber

 port link-aggregation group 1

#

return

[sw1-GigabitEthernet1/0/1]inter g2/0/1

[sw1-GigabitEthernet2/0/1]dis this

#

interface GigabitEthernet2/0/1

 port link-mode bridge

 port link-type trunk

 port trunk permit vlan all

 combo enable fiber

 port link-aggregation group 1

 

interface Bridge-Aggregation1

 port link-type trunk

 port trunk permit vlan all

#

 

配置完成后的邏輯拓撲應該是這樣兒的

 

 

 

當然,我們還可以再驗證一下

在SW3上進行查看

 

發現此時只有一個捆綁接口,並且為forwarding狀態

 

 

 

--------------------------------------------

CCIE成長路 --- 梅利


免責聲明!

本站轉載的文章為個人學習借鑒使用,本站對版權不負任何法律責任。如果侵犯了您的隱私權益,請聯系本站郵箱yoyou2525@163.com刪除。



 
粵ICP備18138465號   © 2018-2025 CODEPRJ.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