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X86 vs 小型機 (IBM大型機)


原文:https://www.sohu.com/a/227712306_223866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是華為IT為廣大IT鐵粉隆重推出的技術專欄,

干貨多多,營養多多,內容多多,

精彩不間斷,每周都有,敬請期待!

今天不聊某音,也不撩妹子,聊聊技術,聊聊X86和小型機,深入淺出,讓你瞬間高大上,萬人景仰,猶如滔滔江水,連綿不絕…

什么是小型機,某百科是這么說的:小型機是指采用精簡指令集處理器,性能和價格介於服務器和大型主機之間的一種高性能 64 位計算機,同時也叫Unix服務器,通常使用自家封閉的UNIX操作系統和專屬的硬件架構。比如IBM采用Power處理器和AIX操作系統,Sun、Fujitsu(富士通)公司采用SPARC處理器架構和Solaris操作系統,HP采用安騰處理器和HP-UX操作系統等等。另外,I/O 總線也不相同,比如Fujitsu 是 PCI,Sun 是 SBus。這就意味着各公司小型機機器上的IO設備 ,如網卡、顯示卡、SCSI 卡等也都是專用的。這樣封閉的硬件架構和操作系統會被廠家調校到性能最優、最穩定,再采取冗余等保證措施,並建立完整、快速響應的服務體系,保證了小型機的高RAS(Reliability, Availability, Serviceability 高可靠性、高可用性、高服務性)。太復雜啦,好費腦阿!!!

小型機往往應用於金融、電力、電信等行業,這些用戶看重的是Unix操作系統和專用服務器RAS特性、縱向擴展性和高並發訪問下的出色處理能力。這些特性是普通的X86服務器很難達到的,所以在數據庫等關鍵應用一般都采用“高大貴”的小型機方案。

穩重的小型機體系從研發-生產-銷售-服務整個鏈條都是“封閉”的,導致小型機發展緩慢、競爭也不充分。和“開源”的X86“百花齊放”的體系相比,不管在技術上、價格上在現在這個時代都失去優勢。小機的封閉架構是發展前期獲取成功的根源,卻是互聯網數據泛濫時代走向衰弱的導火索。

X86走的是另外一條路,一條互聯網的路。X86的發展和互聯網的進程完全契合。互聯網的核心精神是“草根”,是開放共享,是共同發展,大家都是吃瓜群眾,沒有誰比誰更重要。能生產X86服務器廠家很多,但沒有一家是完全包辦的。每個部件都可以有不同的選擇,競爭充分、優勝劣汰。所以X86服務器一直在持續發展,一直在適應發展,現在已經接近小型機的RAS,並且性能上都和小型機不相上下,比如在8路(及以下)的機型上,X86服務器的性能已經超越了小型機的領軍機型Power。

X86服務器最常用的操作系統—Linux繼承了UNIX的設計思想,也是一個性能穩定的多用戶網絡操作系統,而且有很多的開源版本。來自全世界的無數程序員一起參與了Linux的修改、編寫工作,程序員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靈感和需求對其進行補充和修改,這讓Linux吸收了無數程序員的精華,不斷壯大,還降低使用門檻,吸引大量用戶使用,百煉成鋼。現在絕大多數服務器端的應用都是運行在Linux操作系統下的,Linux成為最普及的操作系統。

英特爾從2010年發布的Nehalem-EX架構至強7500處理器,使X86平台真正具有了叫板同時期主流小型機系統的實力。而至強系列處理器所實現的睿頻加速、超線程、虛擬化和智能節能等一系列技術,使x86架構的服務器在性能上足以抗衡基於RISC架構的小型機,但在成本上卻大大降低。更新一代的至強E7處理器,在系統可用性技術和數據完整性技術上又有了長足進步,RAS特性日趨完善,還引入了更多可靠性設計,如提升內存可靠性設計、推出增強的MCA架構eMCA2.0等,使得基於X86的服務器也達到99.999%的穩定性。

▲Intel® Xeon® E7 RAS特性日趨完善

2008年當“阿里巴巴”提出去“IOE”的時候,大部分“名門正派”的IT部門覺得這是“痴人做夢”、“自掘墳墓”。幾年后,真正被驚醒的卻是“名門正派”們。他們發現互聯網企業的系統比自己的復雜得多了,用戶也多得多,相對自己的系統,用戶的並發是“天量”的。這些應用對服務器性能要求和穩定性的也很苛刻......居然都已經成功替換成X86服務器了。而自己使用的小型機經過一段時間的運行,封閉架構導致的弊病都呈現出來了:

  • 采購成本過高
  • 管理復雜,缺乏自動化運維和統一管理
  • 缺少備品備件,維保費用高,出了故障停機時間長
  • 需要的人員要求高
  • 應用開發成本高
  • TCO居高不下
  • ……

由於以上原因,傳統基礎設提供者參照互聯網企業的去“IOE”的經驗,采用高RAS的X86服務器來代替小型機的動力和願望越來越強烈。但是選擇什么樣的X86服務器卻成為難題。

華為推出的KunLun開放架構小型機是一系列基於最新的Intel® Xeon® 系列處理器,並采用了諸多最新技術的高端服務器。系統架構的設計理念是“高可靠,高可用,高性能,易維護,可伸縮”:具有同類產品中最強的可靠性,極速的性能,領先的彈性架構設計,以及開放易用的集中式管理平台,可以全面滿足關鍵業務,大型數據庫,內存數據庫,虛擬化,高性能計算等業務負載的要求。和普通X86服務器相比,華為利用其自研的RAS2.0和NC互聯芯片技術研制的關鍵業務服務器KunLun,計算性能和可靠性遠勝於其他X86服務器,媲美小型機,讓客戶遷移更放心:

  • 高可靠:基於RAS2.0特性,部件全冗余,系統無單點故障,99.9996%的超高可靠性;支持故障分析告警和故障隔離,業界首次支持CPU和內存的在線熱替換,確保故障在線處理業務不中斷,可靠性媲美傳統小型機,並可以實現系統平滑擴容。
  • 高性能:4 to 32路縱向平滑擴展,最高可達1200萬tpmC,滿足客戶未來5年業務需求。
  • TCO節省:采用X86開放架構,融入主流生態鏈,采購成本及運維成本降低30%,so easy!

▲創新的RAS2.0技術提供更高級別的可靠性

雲計算的核心理念是“按需供給”,雲計算資源池內並不是只需要虛擬機服務,核心應用上還是需要高性能的計算服務,需要采用物理服務器來承載。用軟件定義出來的虛擬機,比起物理服務器來多了遷移、鏡像管理等功能,在管理、配置、運營上也帶來很多便利。而華為KunLun系列小機入雲以后,就可以像虛擬機一樣進行統一管理和自動發放的神奇功能,不再需要手工安裝物理服務器的操作系統和軟件,不需要手工配置網絡和存儲等,使用起來像虛擬機一樣方便。使得資源池管理者可以統一管理雲內包括物理裸機在內的所有的計算、網絡和存儲資源。

從UNIX小機遷移到KunLun小機,由於服務器架構和操作系統的變化,需要有一套嚴謹的應用和數據遷移方法。KunLun小機在多個行業的數據庫替換和整合、關鍵業務替換等場景中獲得成功,積累了豐富經驗。並總結出完善的基於信息采集與評估、計划和設計、實施、確認及系統優化等4個階段,17個步驟,30個標准動作場景的應用和數據遷移方案。確保每個用戶、每個場景的業務平滑遷移、保障業務連續性。


免責聲明!

本站轉載的文章為個人學習借鑒使用,本站對版權不負任何法律責任。如果侵犯了您的隱私權益,請聯系本站郵箱yoyou2525@163.com刪除。



 
粵ICP備18138465號   © 2018-2025 CODEPRJ.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