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50非接觸式IC卡詳解(M1)


一. 主要指標

  • 容量為 8K EEPROM分為 16 個扇區,每個扇區為 4 塊,每塊 16 個字節,以塊為存取單位
  • 每個扇區有獨立的一組密碼及訪問控制
  • 每張卡有唯一序列號,為 32 具有防沖突機制,支持多卡操作
  • 無電源,自帶天線,內含加密控制邏輯和通訊邏輯電路
  • 數據保存期為 10 年,可改寫 10 萬次,讀無限次
  • 工作溫度: -20~50(濕度為 90%)
  • 工作頻率: 13.56MHZ
  • 通信速率: 106 KBPS
  • 讀寫距離: 10 cm 以內(與讀寫器有關)

 

二.存儲結構

1.M1卡分為16個扇區,每個扇區由4塊(塊0,塊1,塊2,塊3)組成,存儲結構如下:

 

2.第0扇區的塊0(即絕對地址0塊),它用於存放廠商代碼,已經固化,不可更改。

3.每個扇區的塊0,塊1,塊2為數據塊,可用於存儲數據。

 

數據塊可作兩種應用:

  • 用作一般的數據保存,可以進行讀,寫操作。
  • 用作數據值,可以進行初始化值,加值,減值,讀值操作。

4.每個扇區的塊3為控制塊,包括了密碼A,存取控制,密碼B。具體結構如下:

 

5.每個扇區的密碼和存取控制都是獨立的,可以根據實際需要設定各自的密碼及存取控制。存取控制有4個字節,共32位。扇區中的每個塊(包括數據塊和控制塊)的存取條件是由密碼和存取控制共同決定的,在存取控制中每個塊都有三個控制位,定義如下:

 

 

 三個控制位以正和反兩種形式存在於存取控制位中,決定了該塊的訪問權限(如進行減值必須驗證KEYA,加值必須驗證KEYB等等),三個控制位在存取控制字節中的位置,以塊0為例:

 

 

 

 

 

 6.數據塊的存取控制如下:

 

7.控制塊3的存取控制和數據塊不同,如下:

 

 

 

 

 

 以上的控制位存在於每個扇區的最后一個塊(第3塊)的第6~9個字節

 

三.工作原理

卡片的電氣部分只由一個天線和 ASIC 組成。
天線:卡片的天線是只有幾組繞線的線圈,很適於封裝到 IS0 卡片中。
ASIC:卡片的 ASIC 由一個高速( 106KB 波特率)的 RF 接口,一個控制單元和一個
8K EEPROM 組成。
工作原理:讀寫器向 M1 卡發一組固定頻率的電磁波,卡片內有一個 LC 串聯諧振電路,
其頻率與讀寫器發射的頻率相同,在電磁波的激勵下, LC 諧振電路產生共振,從而使
電容內有了電荷,在這個電容的另一端,接有一個單向導通的電子泵,將電容內的電荷
送到另一個電容內儲存,當所積累的電荷達到 2V 時,此電容可做為電源為其它電路提
供工作電壓,將卡內數據發射出去或接取讀寫器的數據

 

 四.M1射頻卡和讀寫器的通訊

 

 

 

 

 

 防沖突機制:

當有多張卡進入讀寫器操作范圍時,防沖突機制會從其中選擇一張進行操作,未選中的則處於空閑模式等待

下一次選卡,該過程會返回被選卡的序列號

 

 

 

 

 

 

 

 

 

 


免責聲明!

本站轉載的文章為個人學習借鑒使用,本站對版權不負任何法律責任。如果侵犯了您的隱私權益,請聯系本站郵箱yoyou2525@163.com刪除。



 
粵ICP備18138465號   © 2018-2025 CODEPRJ.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