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論題(150分,100min)
一:課程A:計算機應用基礎(6)
1.計算機硬件
1.1計算機基本原理
1.1.1計算機發展及分類,軟件概述,硬件概述。
1.1.2常見的輸入設備和輸出設備,中央處理器。
1.1.3計算機內存儲器、外存儲器概述,系統總線,I/O總線。
1.1.4微處理器發展、字長、處理速度,指令與指令系統。
1.2集成電路
1.2.1集成電路概念。
1.2.2集成電路發展與分類,IC卡。
1.3PC機組成
1.3.1主板、芯片組、BIOS、內存儲器概述,I/O總線和I/O接口。
1.3.2BIOS組成及運行過程,內存儲器RAM和ROM各種類型。
1.3.3DDRSDRAM各項參數,數據傳輸率計算,內存條封裝形式。
1.3.4I/O總線,I/O操作方式,常用的幾類I/O設備接口,I/O總線帶寬計算。
1.4常用輸入設備
1.4.1鍵盤,鼠標,筆輸入設備,掃描儀,數字攝像頭概述。
1.4.2鍵盤,鼠標的分類,工作原理,基本操作,采用的接口類型。
1.5常用輸出設備
1.5.1常用輸出設備的工作原理、主要分類、特點。
1.5.2常用輸出設備的主要性能參數,采用的接口類型。
1.6外存儲器
1.6.1常用幾類外存儲器的工作原理,組成,分類情況,接口類型。
1.6.2存儲器存儲結構,各項性能參數設置,數據分布,容量計算。
1.7信息在計算機中的表示
1.7.1信息表示單位,常用進制數,BCD編碼,傳輸速率單位。
1.7.2整數編碼表示,8位原碼、補碼和反碼表示,實數編碼表示,機器數,真值,數據溢出。
1.7.3比特位邏輯運算,二/八/十/十六進制數之間的轉換,進制數的運算;原碼、反碼與補碼之間的轉換,原碼和補碼表數的范圍。
2.計算機軟件
2.1軟件基本概念
2.1.1軟件的定義。
2.1.2軟件的分類。
2.2操作系統
2.2.1操作系統的基本概念、作用。
2.2.2操作系統的類型、特征。
2.2.3操作系統的基本功能。
2.2.4常用操作系統。
2.3程序設計語言
2.3.1程序設計語言的分類。
2.3.2程序設計語言的組成。
2.3.3程序的控制結構。
2.3.4源程序執行方式。
2.3.5常用程序設計語言。
2.4算法和數據結構
2.4.1算法的基本概念,算法復雜度的概念和意義(時間復雜度與空間復雜度)。
2.4.2數據結構的定義,數據的邏輯結構與存儲結構,數據結構的圖形表示,線性結構與非線性結構的概念。
2.4.3線性表的定義,線性表的順序存儲結構及其插入與刪除運算。
2.4.4棧和隊列的定義,棧和隊列的順序存儲結構及其基本運算。
2.4.5線性單鏈表、雙向鏈表與循環鏈表的結構及其基本運算。
2.4.6樹的基本概念,二叉樹的定義及其存儲結構,二叉樹的前序、中序和后序遍歷。
2.5軟件工程基礎
2.5.1軟件工程基本概念與生命周期。
2.5.2結構化設計方法,總體設計與詳細設計。
2.5.3面向對象分析與設計:OOD,UML圖。
2.5.4軟件測試的方法,白盒測試與黑盒測試。
2.5.5程序的調試,靜態調試與動態調試。
3.計算機網絡與互聯網
3.1計算機網絡基礎
3.1.1計算機網絡的定義、組成和分類。
3.1.2網絡服務分類,網絡軟件,網絡操作系統,網絡應用軟件。
3.2計算機局域網
3.2.1局域網的特點、組成、分類。
3.2.2有線局域網。
3.2.3無線局域網。
3.3計算機廣域網
3.3.1廣域網基礎知識,廣域網接入技術。
3.3.2分組交換與路由。
3.4互聯網及應用
3.4.1互聯網發展,網絡互聯與TCP/IP協議。
3.4.2IP地址(IPv4、IPv6)及分類,域名。
3.4.3交換機與路由器。
3.4.4互聯網提供的服務。
3.5網絡信息安全
3.5.1信息安全基本概念。
3.5.2信息安全規范。
3.5.3常見的網絡安全威脅。
3.5.4入侵檢測、防火牆、計算機病毒。
3.5.5加密和解密基本概念。
3.5.6威脅防范與信息安全發展趨勢。
3.5.7應急響應處理流程。
4.多媒體技術
4.1文本與文本處理
4.1.1文本,文本處理,文本輸入方法。
4.1.2文本的表示與字符編碼。
4.1.3文本的保存與文本文件的類型。
4.1.4文本的編輯處理,檢索與文本的展現。
4.2圖像與圖形及應用
4.2.1色彩產生,色彩的表達方法,色彩空間。
4.2.2數字圖像的獲取與重現。
4.2.3模擬圖像的數字化過程。
4.2.4數字圖像的表示及存儲數據量的計算,壓縮編碼類型,數字圖像的性能指標。
4.2.5常用圖像文件格式,數字圖像處理及應用,常用軟件。
4.2.6計算機合成圖像,合成過程,優點,常見的繪圖軟件。
4.3波形聲音的獲取與播放
4.3.1模擬聲音信號的數字化。
4.3.2波形聲音的獲取設備,波形聲音的表示及存儲數據量的計算,壓縮編碼和編輯。
4.3.3計算機合成聲音的制作與播放。
4.4數字視頻及應用
4.4.1視頻信號的組成、原理,彩色電視的三種制式。
4.4.2數字視頻的獲取、播放。
4.4.3視頻信號的數字化。
4.4.4數字視頻存儲數據量的計算、壓縮編碼、編輯和應用。
4.4.5計算機合成數字視頻。
4.4.6流媒體。
二:課程B:信息技術導論(4)
1.信息和信息系統
1.1 信息和信息技術
1.1.1 信息特性及定義,數據、信息、知識,信息處理系統。
1.1.2 信息分類及信息處理,信息技術內容。
1.2 信息通信技術
1.2.1 通信系統基本原理,信道、信源、信宿,模擬信號,數字信號。
1.2.2 信道的傳輸模式,信道的帶寬,信道的傳輸速率,多路復用技術,交換技術。
1.2.3 有線傳輸,無線傳輸,有線載波通信,傳輸介質,光纖通信。
1.2.4 無線電通信,微波通信,衛星通信,紅外線通信,移動通信。
1.3 計算機信息系統
1.3.1 計算機信息系統的含義及特點。
1.3.2 計算機信息系統的類型。
1.3.3 計算機信息系統的結構。
1.3.4 計算機信息系統的發展趨勢。
1.4 典型信息系統介紹
1.4.1 制造業信息系統。
1.4.2 電子商務。
1.4.3 電子政務。
1.4.4 地理信息系統和數字地球。
1.4.5 遠程教育。
1.4.6 遠程醫療。
1.4.7 數字圖書館。
1.5 關系數據庫系統
1.5.1 數據庫系統的組成和特點。
1.5.2 數據模型的基本概念及類型。
1.5.3 關系數據模型。
1.5.4 關系運算。
1.5.5 關系數據庫語言 SQL。
1.5.6 數據庫系統及應用新技術。
2.物聯網技術
2.1 物聯網概述
2.1.1 物聯網的基本概念。
2.1.2 物聯網發展歷程及國內外現狀。
2.1.3 物聯網與互聯網的區別。
2.2 物聯網關鍵技術
2.2.1 物聯網三層體系結構。
2.2.2 物聯網感知層關鍵技術,RFID、EPC、傳感器等技術基本原理。
2.2.3 物聯網網絡層關鍵技術,ZigBee、Wi-Fi、藍牙等技術基本原理與特點。
2.2.4 物聯網應用層關鍵技術原理,物聯網應用與雲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的融合。
2.3 物聯網主要應用領域
2.3.1 物聯網技術在智慧物流、智慧醫療、智能家居、智能制造、智能交通、現代農業等領域應用。
2.3.2 物聯網技術未來發展趨勢。
3.移動互聯網技術
3.1 移動互聯網概述
3.1.1 移動互聯網的基本概念。
3.1.2 移動互聯網的特征。
3.1.3 移動互聯網的發展歷程。
3.1.4 5G 關鍵技術和主要優勢。
3.2 移動互聯網的關鍵技術
3.2.1 SOA 面向服務架構的基本概念。
3.2.2 Web2.0 的含義。
3.2.3 HTML5 的新特性。
3.2.4 Android 的系統架構。
3.2.5 iOS 的系統架構。
3.3 移動互聯網的應用領域
3.3.1 移動互聯網在金融服務、電子政務、娛樂等領域的應用。
3.3.2 移動互聯網未來發展趨勢。
4.雲計算技術
4.1 雲計算概述
4.1.1 雲計算的基本概念。
4.1.2 雲計算產生的歷史背景。
4.1.3 雲計算的優勢。
4.2 雲計算的關鍵技術
4.2.1 分布式計算的概念及特點。
4.2.2 虛擬化技術的概念及特點。
4.2.3 存儲技術的概念及特點。
4.3 雲計算的技術應用
4.3.1 公有雲、私有雲、混合雲。
4.3.2 IaaS、PaaS、SaaS。
4.3.3 AWS、Google、阿里雲、華為雲、騰訊雲等國內外主流雲服務提供平台。
5.大數據技術
5.1 大數據概述
5.1.1 大數據產生背景與基本概念、主要特性。
5.1.2 大數據的發展歷程。
5.1.3 大數據與雲計算、人工智能技術的關系。
5.2 大數據的關鍵技術
5.2.1 Hadoop、MapReduce、NoSQL 等技術基本功能。
5.2.2 爬蟲、清洗等技術基本概念及常用工具認知。
5.2.2 大數據分析、挖掘、可視化技術基本概念。
5.3 大數據主要應用領域
5.3.1 大數據在農業、工業互聯網、服務業等領域的典型應用。
5.3.2 大數據未來發展趨勢。
6.人工智能技術
6.1 人工智能概述
6.1.1 人工智能的基本概念。
6.1.2 人工智能的基本原理。
6.1.3 人工智能發展歷程。
6.2 人工智能技術分類
6.2.1 深度學習的概念,常用算法。
6.2.2 自然語言處理的概念。
6.2.3 計算機視覺的概念。
6.2.4 數據挖掘的概念,常用算法。
6.3 人工智能主要應用領域
6.3.1 騰訊、阿里、華為、科大訊飛等國內常用人工智能平台。
6.3.2 人工智能在智能家居、智能交通、智能制造、智慧醫療、智慧金融、智慧教育等領域應用。
6.3.3 人工智能未來發展趨勢。
7.區塊鏈
7.1 區塊鏈概述
7.1.1 區塊鏈基本概念。
7.1.2 區塊鏈技術基礎、技術特點及價值。
7.1.3 區塊鏈的發展歷程。
7.2 典型區塊鏈技術介紹
7.2.1 以太坊技術框架。
7.2.2 超級賬本 Fabric 技術框架。
7.3 區塊鏈主要應用領域
7.3.1 區塊鏈在金融、供應鏈、保險、慈善、教育就業等行業的應用。
7.3.2 區塊鏈發展趨勢。
題型:判斷題,單選題,多選題,填空題
②操作(80分,50min)
題型:判斷題,單選題,綜合題,填空題
方式:筆試
一:C程序設計語言(4)
1.C語言程序的結構
1.1程序的構成,main函數和其他函數。
1.2頭文件,數據說明,程序注釋。
1.3源程序的書寫格式。
2數據類型及其運算
2.1C語言的基本數據類型及定義方法。
- 在內存中找一個地方放變量。
2.2C語言運算符的種類、運算優先級和結合性。
2.3不同類型數據間的轉換與運算。
2.4C語言表達式類型(賦值表達式,算術表達式,關系表達式,邏輯表達式,條件表達式,逗號表達式)和求值規則。
3基本語句
3.1表達式語句,空語句,復合語句。
3.2輸入輸出函數的調用,正確輸入數據並正確設計輸出格式。
4選擇結構程序設計
4.1用if語句實現選擇結構。
4.2用switch語句實現多分支選擇結構。
4.3選擇結構的嵌套。
5循環結構程序設計
5.1for循環結構。
5.2while和do-while循環結構。
5.3continue語句和break語句。
5.4循環的嵌套。
6數組的定義和引用
6.1一維數組的定義、初始化和數組元素的引用。
6.2二維數組的定義、初始化和數組元素的引用。
6.3字符串與字符數組。
6.4使用一維數組解決批量數據查找或排序等問題。
7函數定義與調用
7.1庫函數的正確調用。
7.2用戶自定義函數的定義、類型與返回值。
7.3函數的正確調用、參數的值傳遞。
7.4函數的嵌套調用、遞歸調用。
7.5局部變量與全局變量。
二:MySQL數據庫(2)
1數據庫概述
1.1根據系統需求繪制E-R圖。
2創建數據庫和表
2.1創建配置數據庫。
2.2使用合適的數據類型創建表。
2.3修改表結構。
2.4刪除表和數據庫。
3SQL數據操縱語言
3.1數據的插入、刪除和修改處理。
3.2簡單查詢、連接查詢。
3.3嵌套子查詢。
3.4對查詢結果進行排序、計算及分組。
3.5求和、統計、求平均等常用函數在查詢操作中的應用。
4視圖和索引
4.1創建和查看視圖。
4.2用視圖檢索和修改基本表中數據。
4.3創建索引。
三:UML建模(1)
1用例圖
1.1參與者、用例的基本概念。
1.2用例描述的格式要求。
1.3繪制用例圖。
2類圖和對象圖
2.1類圖的基本概念。
2.2分析識別類,繪制類圖。
2.3繪制對象圖。
3順序圖
3.1順序圖的組成。
3.2順序圖中的消息類型。
3.3繪制順序圖。
4狀態圖
4.1狀態機的含義。
4.2狀態機圖中的基本標記符。
4.3繪制狀態圖。
四:局域網搭建(1)
1有線局域網
1.1根據實際應用場景選擇合適的拓撲結構。
1.2根據實際應用場景選擇合適的交換機、路由器等網絡設備。
1.3搭建有線局域網。
2無線局域網
2.1根據實際應用場景選擇合適的無線局域網的組網模式。
2.2配置無線局域網的SSID、安全類型和加密類型。
2.3搭建無線局域網。
五:win10操作系統配置與管理(1)
1Windows10操作系統下軟件管理
1.1啟動或關閉Windows功能。
1.2軟件的安裝、升級、卸載管理。
2Windows10操作系統下用戶賬戶管理
2.1創建、刪除本地或管理員賬戶。
2.2配置用戶賬戶。
3Windows10操作系統下硬件設備管理
3.1查看系統設備信息。
3.2硬件設備驅動安裝、更新。
4Windows10操作系統下常用網絡設置與應用
4.1IP地址、DNS服務器的配置。
4.2文件及設備的共享配置。
4.3互聯網的連接、應用及選項配置。
4.4遠程控制的設置與遠程桌面連接。
4.5Windows防火牆配置。
六:Linux(centos7)配置與管理(1)
1Linux的安裝(CentOS7)
1.1安裝、啟動、關閉Linux系統。
1.2本地登錄和遠程登錄。
2基礎操作命令
2.1目錄與路徑。
2.2Linux的基礎命令。
2.3常用文件處理命令。
2.4常用目錄處理命令。
3網絡管理
3.1網卡配置文件、DNS配置文件、主機名配置文件。
3.2網絡配置工具NetworkManager。
4軟件包管理
4.1設置軟件倉庫。
4.2使用yum安裝軟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