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ux目標文件(*.o)


linux目標文件(*.o) bss,data,text,rodata,堆,棧

本文章並非原創,原文地址https://blog.csdn.net/sunny04/article/details/40627311

侵刪

一個簡單的文件編譯成目標文件后的結構如下:

img

從圖中可以看出,已初始化的全局變量和局部靜態變量保存在.data段中,未初始化的全局變量和未初始化的局部變量保存在.bss段中。

img

各個段的介紹:

init段:

程序初始化入口代碼,在main()之前運行。

bss段:

bss段屬於靜態內存分配。通常是指用來存放程序未初始化的全局變量和未初始化的局部靜態變量。未初始化的全局變量和未初始話的局部靜態變量默認值是0,本來這些變量也可以放到data段的,但是因為他們都是0,所以為他們在data段分配空間並且存放數據0是沒有必要的。

程序在運行時,才會給bss段里邊的變量分配內存空間。

在目標文件(.o)和可執行文件中,bss段只是為未初始的局部靜態變量預留位置而已,它並沒有內容,所以它不占據空間。

section table中保存了bss段(為初始化的全局變量和未初始化的局部靜態變量)內存空間大小的總和。

data段:

數據段通常是用來存放程序中已初始化的全局變量和已初始化的經他變量的一塊內存區域。數據段屬於靜態內存分配。

text段:

代碼段通常是指用來存放程序代碼的一塊內存區域。這部分區域的大小在程序運行前就已經確定,並且內存區域通常屬於只讀,某些架構頁允許代碼段為可寫,即允許修改程序。在代碼段中,也可能只包含一些只讀的常熟變量,例如字符串常量等。

rodata段:

存放的是只讀數據,比如字符串常量,全局const變量和#define定義的常量。例如:char *p="123456","123456"就存放在rodata段中。

strtab段:

存儲的是變量名 char* szPath="/root",void func() 變量名szPath 和函數名func 存儲在strtab段里。

shstrtab段:

bss,text,data等段名也存儲在這里。

rel.text段:

針對text段的重定位表,還有rel.data(針對data段的重定位表)

heap堆:

堆是用於存放進程運行中被動態分配的內存段,它的大小並不固定,可動態擴張或縮減。當進程調用malloc等函數分配內存時,新分配的內存就被動態添加到堆上(堆被擴張);當利用free等函數釋放內存時,被釋放的內存從堆中被剔除(堆被縮減)

stack堆:

是用戶存放程序臨時創建的局部變量,也就是說我們函數括弧“{}”中定義的變量(但不包括static聲明的變量,static意味着在數據段中存放的變量)。初此之外,在函數被調用時。其參數也會被壓入發起調用的進程棧中,並且待到調用結束后,函數的返回值也會被存放會棧中。由於棧的先進先出的特點,所以棧特別方便用來保存/恢復調用現場。從這個意義上講,我們可以把堆棧看成一個寄存、臨時交換數據的內存區。


免責聲明!

本站轉載的文章為個人學習借鑒使用,本站對版權不負任何法律責任。如果侵犯了您的隱私權益,請聯系本站郵箱yoyou2525@163.com刪除。



 
粵ICP備18138465號   © 2018-2025 CODEPRJ.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