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前言
把一個Excel表格插入到數據庫里面。
可以直接直接插入,可以用寫代碼,比如用Python。
相較於Python,無需寫代碼,可視化操作。
相較於直接插入,可避免多次重復性的機械工作。
二、插入操作
2.1 選擇文件
輸入為Excel輸入,注意表格類型,最后增加選中的文件。
2.2 選擇工作表語字段
工作表及對應的sheet。需要注意的是字段,主要是注意字段的類型。
2.2 選擇工作表語字段
這個里面需要注意的有:
- 裁剪表,勾選是truncate表,然后在執行插入操作。如果不勾選則是直接執行插入操作
- 指定數據庫字段,建議勾選,這樣可以處理流字段(Excel表中的字段)和表字段(SQL中的字段)之間的對應關系,表字段不一定是流字段;也可以給流字段起別名。
- SQL是執行操作前,需要對表進行操作的語句,比如建表,改字段等。
三、改操作。
3.1 對應操作
對應的語句為:
update table_1 set 字段1 = ‘’xxx' where 字段2 = ‘yyy’
不知道能不能完成下面語句的更新,歡迎告知。
update table_1 set 字段1 = ‘’xxx' where 字段1 = ‘yyy’
對應的Navicat中的操作為:
3.1 圖形界面
三、增改操作。
3.1 對應操作
如果已經有了的數據,則執行更新操作,如果沒有的數據,則執行增加操作。
類似於Navicat中的下圖:
3.2 圖形界面
需要注意的有:
- 在更新字段中最好是全部的字段,否則新增的記錄對應的字段將為NULL值
四、刪除操作
4.1 對應操作
對應的語句為
delete from table_1 where 字段1 = ‘xxx’
類似於Navicat中的下圖:
五、總結
應用最多的還是插入操作,其他場景用到的太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