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tro
以下均基於分組交換技術
我們將以下這樣的一段連接稱為一段鏈路
假設發送端到接收端間有N條鏈路,對於對一個分組而言,忽略其他因素,端到端總時延\(d(end-end) = N × ( d(proc) + d(queue) + d(trans) + d(prop) )\)
statement
處理時延
當分組到達路由器A時,首先要做的是檢查分組首部並決定將該分組導向何處,並檢查比特級差錯,這部分的時間消耗叫做處理時延。
排隊時延
分組在經過路由器A的處理后,下一步就是傳輸出去。一個分組的排隊時延取決於先到達的,正在排隊等待向鏈路傳輸的分組的數量。
1.如果前面沒有分組正在從路由器A向鏈路傳輸的話,排隊時延為0
2.如果流量很大,前面有很多分組正在傳輸或也在等待傳輸,那么就要消耗很大的排隊時延了。
傳輸時延
傳輸時延是路由器A將分組的所有比特推出路由器A,推向鏈路所需要的時間。傳輸時延取決於兩個因素:
- 單個分組長度
- 數據傳輸速率
假設分組的長度為L比特,數據傳輸速率為R (bps) 那么 傳輸時延 = L/R
傳播時延
傳播時延指的是分組的一個比特從路由器A到達到路由器B所需要的時間,傳播時延取決於兩個因素:
1.鏈路介質(雙絞線,光纖)的傳播速率
2. 節點間的距離(兩個路由器間的距離)
假設路由A,B距離為d, 鏈路介質傳播速率為s,那么傳播時延 = 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