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https://baike.baidu.com/item/%E6%A3%80%E7%B4%A2%E8%A1%A8
定距式
這種形式也叫退格式檢索表。在編排時每兩個相對應的分支的開頭,都編在離左端同等距離的地方,每一個分支的下面,相對應的兩個分支的開頭,比原分支向右移一個字格,這樣編排下去,直到編制的終點為止。例如,定距式植物界分門檢索表:
植物檢索表分類
植物檢索表分類
1.植物體無根、莖、葉的分化,無胚。
2.植物體不為藻類和菌類所組成的共生體。
3.植物體內有葉綠素和其他色素,為自養生活方式………………藻類植物門
3.植物體內無葉綠素和其他色素,為異養生活方式………………菌類植物門
2.植物體為藻類和菌類所組成的共生體………………………………地衣植物門
1.植物體有根、莖、葉的分化,有胚。
4.植物體有莖、葉而無真根………………………………………苔蘚植物門
4.植物體有莖、葉面有真根
亞蘭科分亞組檢索表
亞蘭科分亞組檢索表
5.產生孢子………………………………………………………蕨類植物門
5.產生種子………………………………………………………種子植物門
平行式
這種形式也叫雙項式檢索表,每一項兩個相對性狀的敘述內容都寫在相鄰的兩行中,兩兩平行;數字號碼均寫在左側第一格中。例如,平行式植物界分門檢索表:
高等植物科屬檢索表
高等植物科屬檢索表
1.植物體無根、莖、葉的分化,無胚…………………………………………………2
1.植物體有根、莖、葉的分化,有胚…………………………………………………4
2.由藻類和菌類所組成的共生體…………………………………………地衣植物門
2.非藻類和菌類所組成的共生體…………………………………………菌類植物門
3.植物體有葉綠素或其他色素,為自養生活方式………………………藻類植物門
3.植物體無葉綠素或其他色素,為異養生活方式………………………菌類植物門
4.植物體有莖、葉,而無真根……………………………………………苔蘚植物門
4.植物體有莖、葉,而有真根…………………………………………………………5
5.產生孢子…………………………………………………………………蕨類植物門
5.產生種子…………………………………………………………………種子植物門
連續平行式
植物檢索表
植物檢索表
將一對互相區別的特征用兩個不同的項號表示,其中后一項號加括弧,以表示它們是相對比的項目,如下列中的1.(6)和6.(1),排列按1.2.3······的順序。查閱時,若其性狀符合1時,就向下查2。若不符合1時就查相對比的項號6,如此類推,直到查明其分類等級。如:
1.(6)植物體構造簡單,無根、莖、葉的分化,無胚。(低等植物)
2.(5)植物體不為藻類和菌類所組成的共生體。
3.(4)植物體內有葉綠素或其它光合色素,營獨立生活…………………………藻類植物
4.(3)植物體內不含葉綠素或其它光合色素,營寄生或腐生生活………………菌類植物
5.(2)植物體為藻類和菌類的共生體……………………………………………地衣類植物
6.(1)植物體構造復雜,有根、莖和葉的分化,有胚。(高等植物)
東北植物檢索表
東北植物檢索表
7.(8)植物體有莖、葉和假根……………………………………………………苔蘚植物門
8.(7)植物體有根、莖和葉
9.(10)植物以孢子繁殖…………………………………………………………蕨類植物門
10.(9)植物以種子繁殖…………………………………………………………種子植物門
使用方法編輯
檢索表
檢索表
當遇到一種不知名的植物或動物時,應當根據動植物的形態特征,按檢索表的順序,逐一尋找該動植物所處的分類地位。首先確定是屬於哪個門、哪個綱和目的動植物,然后再繼續查其分科、分屬以及分種的動植物檢索表。
在運用動植物檢索表時,應該詳細觀察或解剖動植物標本,了解各種器官按檢索表一項一項的仔細查對。對於完全符合的項目,繼續往下查找,直至檢索到終點為止。
制作方法編輯
檢索表的形式,常用的有雙項式、單項式(連續式)和包孕式(退格式)3種,其中以前兩種最為常見。現以彈尾目、纓尾目、直翅目、鞘翅目、半翅目和同翅目等6目昆蟲為例,說明檢索表的制作方法。
首先經過分析比較,歸納出6個目的主要特征,列表如下,以供制作檢索表時選擇使用:
目 名
口 器
翅
其它特征
彈尾目
咀嚼式
無
腹末有跳器
纓尾目
咀嚼式
無
腹末有1條中尾絲和1對尾須
直翅目
咀嚼式
前翅皮質,后翅膜質
后足跳躍式,或前足開掘式
鞘翅目
咀嚼式
前翅鞘質,后翅膜質
半翅目
刺吸式
前翅為半鞘翅,后翅膜質
喙着生於頭部前端
同翅目
刺吸式
前后翅均膜質,或前翅略加厚
喙着生於頭部腹面后端
根據上表中所列特征,制作成雙項式檢索表如下:
制作方法
制作方法
1.無翅………………………………………………………………………………2
有翅………………………………………………………………………………3
2.腹末有跳器………………………………………………………………………彈尾目
腹未有1條中尾絲和1對尾須……………………………………………………纓尾目
3.口器刺吸式………………………………………………………………………4
口器咀嚼式…………………………………………………… ………………5
4.前翅為半鞘翅,后翅膜質;喙着生於頭部前端………………………………半翅目
前后翅均膜質,或前翅略加厚;喙着生於頭部腹面后端……………………同翅目
5.前翅皮質,后翅膜質;后足跳躍式,或前足開掘式…………………………直翅目
前翅鞘質,后翅膜質……………………………………………………………鞘翅目
雙項式檢索表的特點是,每一條中包含兩項相對應的特征;所鑒定的對象符合哪一項,就按哪一項所指示的條數繼續向下檢索,直到檢索到其名稱為止;總條數為所含種類數(n)減1。
制作成單項式檢索表如下:
1(4)無翅
2(3)腹末有跳器…………………………………………………………………………彈尾目
3(2)腹未有1條中尾絲和1對尾須………………………………………………………纓尾目
4(1)有翅
5(8)口器咀嚼式
6(7)前翅皮質,后翅膜質;后足跳躍式,或前足開掘………………………………直翅目
7(6)前翅鞘質,后翅膜質………………………………………………………………鞘翅目
8(5)口器刺吸式
9(10)前翅為半鞘翅,后翅膜質;喙着生於頭部前端………………………………半翅目
10(9)前后翅均膜質,或前翅略加厚;喙着生於頭部腹面后………………………同翅目
單項式檢索表的特點是,每一條中僅含1項,與其后括號中序號指示的特征相對應;所鑒定的對象的特征若符合,就連續向下檢索,若不符合,就檢索其后括號中的序號;總條數為所含種類數的2倍減2(即2n—2)。
制作包孕式檢索表如下:
A.無翅
B.腹未有跳器……………………………………………………………………彈尾目
BB.腹末有1條中尾絲和1對尾須…………………………………………………纓尾目
AA.有翅
B.口器咀嚼式
C.前翅皮質,后翅膜質;后足跳躍式,或前足開掘式……………………直翅目
CC.前翅鞘翅,后翅膜質………………………………………………………鞘翅目
BB.口器刺吸式
C.前翅為半鞘翅,后翅膜質;喙着生於頭部前端…………………………半翅目
CC.前后翅均膜質,或前翅略加厚;喙着生於頭部腹面后端………………同翅目
包孕式檢索表一般僅在包含種類數較少時應用,且具有層次清晰的優點。但在種類數較多的情況下不宜應用。
無論是哪一種檢索表,在使用時都必須從第1條開始查起,絕不能從中間插入,以避免誤人歧途。另外,由於檢索表受文字篇幅限制,其中只列少數幾個主要特征,還有很多特征不能包括,所以在進行種類鑒定時,不能完全依賴於檢索表,必要時須查閱有關分類專著與文獻中的全面特征描述。
編制注意事項編輯
在編制檢索表時,首先將所要編制在檢索中的植物或動物 ,進行全面細致地研究,而后對其各種形態特征進行比較分析,找出各種形態的相對性狀(注意一定要選擇醒目特征),然后再根據所擬采用的檢索表形式,按先后順序,分清主次,逐項排列起來加以敘述,並在各項文字描述之前用數字編排。最后到檢索出某一等級的名稱時,應寫出具體名稱(科名、屬名和種名)。在名稱之前與文字描述之間要用“……”連接。例如,在被子植物這一大類群中,有些胚是兩片子葉,有些胚只是一片子葉,於是可以根據這一對立特征及其他一些特征將被子植物分為二大類。
按平行式排列編出檢索表:
1.胚有兩片子葉;葉片多具網狀脈;花各部分的基數常是5或4……雙子葉植物綱
1.胚有一片子葉;葉片多具平行脈;花各部分的基數常是3…………單子葉植物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