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M+GIS它們各有什么優缺點?應用有哪些優勢?BIM模型精細程度高,語義信息豐富,側重整合和管理建築物自身所有階段信息,包括建築物所有微觀圖形化和非圖形化信息,三維GIS側重宏觀、大范圍地理環境與建築物三維表面模型的集成,提供高效的“查詢定位、分析管理”服務。
BIM是將工程建築內部結構、外部結構以三維模型的形式進行表達,並將與建築相關的設計信息、施工信息、運維信息都附着在模型上進行管理。在此基礎上,通過碰撞檢測、施工模擬、工程量計算、節能優化、物料管理等手段,減少設計中的錯漏缺碰,提高設計精確度和效率,避免施工過程中的資源浪費。地理信息系統(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GIS)則是一門綜合性學科,它結合了地理學與地圖學,已經廣泛地應用在不同的領域,是用於輸入、存儲、查詢、分析和顯示地理數據的計算機系統,是近些年發展起來的對地理環境有關問題進行分析和研究的一種空間信息管理系統。近幾年地理信息系統領域三維熱潮也正在興起,在各行業的縱深應用及對三維空間信息的迫切需求下,三維GIS得到了快速的發展。
目前的BIM模型設計軟件支持的空間范圍都比較小,無法承載海量大范圍的基礎地理數據,也不具備對地理信息進行分析統計的功能;BIM模型精細程度高,數據量大,可視化預處理時間長。而GIS,特別是三維GIS以其空間數據庫技術的特點,能夠實現海量三維地理空間數據的存儲、管理、可視化及分析應用。大量高精度的BIM模型可作為三維GIS系統中一個重要的數據來源,兩者可以相互促進、相互補充。
BIM的缺點如下:
1、施工方的配合程度
施工過程中,業主、總包、分包單位以及勞務分包之間的傳統的管理模式和工作方式難以一時改變,尤其是勞務分包單位,施工人員水平參差不齊,施工工藝及施工技術更多是通過老師傅的傳幫帶,對於BIM技術甚至都沒聽過,對BIM技術存在一定的排斥性,導致有些部位不按BIM出圖施工,而造成返工和材料的浪費,使最終的完工效果與BIM不一致,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BIM技術的推進和實施效果。
2、缺乏統一實用的應用標准
由於BIM技術應用還在探索階段,很多BIM標准也是在理論研究和制定階段,沒有形成成熟的、有很強實用價值的並且有法律依據的國家統一標准及行業標准。針對不同的項目特點和服務對象的不同,又有不同的管理標准和實施標准。另外,應用BIM技術進行設計、出圖、審核、交付等缺乏統一的標准和國家法律法規的支撐。
3、審核流程繁瑣
目前,很多施工階段的BIM圖紙是需要在設計院二維圖紙的基礎上進行建模再深化的,對於深化過程中發現的很多設計不合理的問題,需要向設計院反饋,設計院修改確認之后再業主確認,最后反饋BIM深化團隊進行深化。BIM深化團隊缺乏直接修改優化方案的授權。審核流程過於繁瑣,很大程度上耽誤了施工深化圖的進度。主要原因在於設計施工階段沒有進行有效的銜接。
GIS的缺陷如下
缺陷一、專業模型的建立及其數據通用性問題
從世界范圍和歷史發展來看, 許多發達國家的環境保護研究已從第一階段的側重調查、制圖,進入第二階段的側重模擬、監測和管理。在這個階段, 問題的解決依賴於模型的建立。然而現有的模型多是面向某一地區特定條件下建立的,大多不具有空間和時間上的可移植性。同時其與 GIS 結合的深度也遠遠不夠,僅停留在將 GIS 作為模型的數據輸入與輸出結果的工具這種第一階段水平。制約兩者結合的關鍵在於 GI S 相對有限的分析空間數據的功能, 以及模型分析方法與 GIS 內嵌功能的通用性之間存在矛盾。
缺陷二、不同GIS系統界面不統一、接口不友好
隨着GIS在各行各業中應用的深入,建立了一大批地理信息系統。這些專業地理信息系統數據庫模型、專業模型以及兩者之間的接口和GIS之間的連接方式均不一樣,界面不統一不友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