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問題描述
給出一個整型數組,以及一個區間范圍[min,max],寫一個函數產生一個在此區間范圍內的隨機數,並且該隨機數不在數組里,假設總能找到該隨機數。
二、分析與解答
分成兩步,即可解答。第一步,生成一個隨機數x包含於[min,max];第二步,判斷此隨機數是否在數組中,是的話重新生成一個隨機數再執行第二步,否則返回此隨機數。
在判斷隨機數是否在數組中,如果采用順序查找的方式,則查找的時間復雜度為O(n)。在最壞的情況下,假設在產生的前n個隨機數都在數組中,直到第n+1個才符合條件,那么,整個算法的時間復雜度為O(n^2)。
那么,能否進一步提升效率呢,經分析,能提升的部分可以在判重的部分,先對數組進行排序,然后利用二分查找法,使查找的時間復雜度從O(n)--->O(logn)。所以整個算法的時間復雜度為O(nlogn)。
#include <iostream> #include <algorithm> #include <ctime> #include <cstdlib> using namespace std; int RandNumInRange( int nArray[], int nCount, int nMin, int nMax ) { if ( nMin > nMax ) { int temp = nMax; nMax = nMin; nMin = temp; } if ( nMin == nMax ) { return nMin; } int nRet = nMin + rand() % (nMax - nMin); if ( nArray == NULL || nCount <= 0 ) { return nRet; } //從小到大排序 sort( nArray, nArray+nCount ); while ( true ) { int low = 0; int high = nCount - 1; int mid = 0; bool bContinue = false; while( low <= high ) { mid = (low + high)/2; if ( nArray[mid] == nRet ) { bContinue = true; break; } else if ( nArray[mid] > nRet ) { high = high - 1; } else { low = low + 1; } } if ( !bContinue ) { break; } //再次生成一個隨機數 nRet = nMin + rand() % (nMax - nMin); } return nRet; } int main() { //隨機種子 srand( (unsigned)time( NULL ) ); int nArray[] = { 10, 12, 18, 14, 15, 13 }; for ( int i = 0; i < 20; ++i ) { cout << RandNumInRange( nArray, _countof(nArray), 5, 5 ) << endl; } return 0; }
原文地址:http://blog.csdn.net/s634772208/article/details/46494611
補充知識:
http://zhangjunhd.blog.51cto.com/113473/197020
計算機的隨機數都是由偽隨機數,即是由小M多項式序列生成的,其中產生每個小序列都有一個初始值,即隨機種子。(注意: 小M多項式序列的周期是65535,即每次利用一個隨機種子生成的隨機數的周期是65535,當你取得65535個隨機數后它們又重復出現了。)
我們知道rand()函數可以用來產生隨機數,但是這不是真正意義上的隨機數,是一個偽隨機數,是根據一個數(我們可以稱它為種子)為基准以某個遞推公式推算出來的一系列數,當這系列數很大的時候,就符合正態公布,從而相當於產生了隨機數,但這不是真正的隨機數,當計算機正常開機后,這個種子的值是定了的,除非你破壞了系統。
1.rand()
功能:隨機數發生器
用法:int rand(void)
所在頭文件: stdlib.h
rand()的內部實現是用線性同余法做的,它不是真的隨機數,因其周期特別長,故在一定的范圍里可看成是隨機的。
rand()返回一隨機數值的范圍在0至RAND_MAX 間。RAND_MAX的范圍最少是在32767之間(int)。用unsigned int 雙字節是65535,四字節是4294967295的整數范圍。0~RAND_MAX每個數字被選中的機率是相同的。
用戶未設定隨機數種子時,系統默認的隨機數種子為1。
rand()產生的是偽隨機數字,每次執行時是相同的;若要不同,用函數srand()初始化它。
2.srand()
功能:初始化隨機數發生器
用法: void srand(unsigned int seed)
所在頭文件: stdlib.h
srand()用來設置rand()產生隨機數時的隨機數種子。參數seed必須是個整數,如果每次seed都設相同值,rand()所產生的隨機數值每次就會一樣。
3.使用當前時鍾作為隨機數種子
rand()產生的隨機數在每次運行的時候都是與上一次相同的。若要不同,用函數srand()初始化它。可以利用srand((unsigned int)(time(NULL))的方法,產生不同的隨機數種子,因為每一次運行程序的時間是不同的。
4.產生隨機數的用法
1) 給srand()提供一個種子,它是一個unsigned int類型;
2) 調用rand(),它會根據提供給srand()的種子值返回一個隨機數(在0到RAND_MAX之間);
3) 根據需要多次調用rand(),從而不間斷地得到新的隨機數;
4) 無論什么時候,都可以給srand()提供一個新的種子,從而進一步“隨機化”rand()的輸出結果。
0~RAND_MAX之間的隨機數程序
#include <iostream> #include <stdlib.h> #include <time.h> using namespace std; int main() { srand((unsigned)time(NULL)); for(int i = 0; i < 10;i++ ) cout << rand() << '\t'; cout << endl; return 0; }
5.產生一定范圍隨機數的通用表示公式
要取得[a,b)的隨機整數,使用(rand() % (b-a))+ a;
要取得[a,b]的隨機整數,使用(rand() % (b-a+1))+ a;
要取得(a,b]的隨機整數,使用(rand() % (b-a))+ a + 1;
通用公式:a + rand() % n;其中的a是起始值,n是整數的范圍。
要取得a到b之間的隨機整數,另一種表示:a + (int)b * rand() / (RAND_MAX + 1)。
要取得0~1之間的浮點數,可以使用rand() / double(RAND_MAX)。
srand(time(NULL)); 之后調用rand()即可得到0 ~ 32757范圍的隨機數 包含頭文件stdlib.h和time.h 或 cstdlib和ctime #include <stdlib.h> #include <time.h> 或 #include <cstdlib> #include <ctime> 用下列公式即可得到指定范圍[m,n]的隨機數: r = rand()%(n - m + 1) + m; 注意:n - m 的絕對值不能超過32767
6、生成[a,b]之間的隨機數
#include<iostream> #include<cstdlib> #include<ctime> #define random(a,b) (rand()%(b-a+1)+a) using namespace std; int main() { srand((unsigned)time(NULL)); for(int i=0;i<10;i++) cout<<random(1,100)<<' '; return 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