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28181-2016 TCP視頻點播請求


《GBT 28181-2016 公共安全視頻監控聯網系統信息傳輸、交換、控制技術要求》增加了有關TCP流媒體傳輸的要求,目的是解決UDP傳輸網絡質量要求高、容易丟包導致的卡頓、花屏等問題。

 

 

首先,協議流程是沒有變化的,跟2011版還是一樣,所以直接看下抓包對比吧。

 

 

 

 

 

 其實就是m和a字段做了增加說明:

a字段有下列格式:
——a字段可攜帶倍速參數,用於文件下載時控制下載進度。格式如下:
a=downloadspeed:下載倍速(取值為整型)
——a字段可攜帶文件大小參數,用於下載時的進度計算。格式如下:
a=filesize:文件大小(單位:Byte)
——a字段可攜帶setup、connection作為TCP連接協商參數,用於TCP方式傳輸媒體流服務端、客戶端的協商,協商機制參考IETF RFC4571的定義。格式如下:
a=setup:TCP連接方式(表示本SDP發送者在RTP over TCP連接建立時是主動還是被動發起TCP連接,“active”為主動,“passive”為被動。)
a=connection:new (表示采用RTP over TCP傳輸時新建或重用原來的TCP連接,可固定采用新建TCP連接的方式。)
——a字段可攜帶SVC參數,用於視頻傳輸時的分辨率或幀頻控制。格式如下:
a=svcspace:空域編碼方式(取值為整型。空域編碼方式,取值0:不使用;1:1級增強(1個增強層);2:2級增強(2個增強層);3:3級增強(3個增強層))
a=svctime:時域編碼方式(取值為整型。時域編碼方式,取值0:不使用;1:1級增強(1個增強層);2:2級增強(2個增強層);3:3級增強(3個增強層))
m字段:m字段描述媒體的媒體類型,端口,傳輸層協議,負載類型等內容。媒體類型采用“video”標識傳輸視頻或視音頻混合內容,采用“audio”標識傳輸音頻內容;傳輸方式采用“RTP/AVP”標識傳輸層協議為RTP over UDP,采用“TCP/RTP/AVP”標識傳輸層協議為RTP over TCP。
例如:
“m=video 6000 RTP/AVP 96”標識媒體類型為視頻或視音頻,傳輸端口為6000,采用RTP over UDP傳輸方式,負載類型為96。
“m=video 6000 TCP/RTP/AVP 96”標識媒體類型為視頻或視音頻,傳輸端口為6000,采用RTP over TCP傳輸方式,負載類型為96。
“m=audio 8000 RTP/AVP 8”標識媒體類型為音頻,傳輸端口為8000,采用RTP over UDP傳輸方式,負載類型為8。

 


免責聲明!

本站轉載的文章為個人學習借鑒使用,本站對版權不負任何法律責任。如果侵犯了您的隱私權益,請聯系本站郵箱yoyou2525@163.com刪除。



 
粵ICP備18138465號   © 2018-2025 CODEPRJ.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