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ux系統中每一個硬件也被視作文件,包括硬盤、光盤、鼠標等(linux系統中,一切皆是文件)
系統內核中的udev設備管理器會自動把硬件名稱規范起來,目的是讓用戶通過設備文件的名稱可以猜出設備大致的屬性以及分區信息等。
linux系統中幾乎所有的硬件設備都這/dev 目錄下:
1、linux系統中常見的硬件設備的文件名稱如下:
IDE設備: /dev/hd[a-d]
SCSI/SATA/U盤(硬盤): /dev/sd[a-p]
軟驅:/dev/fd[0-1]
打印機: /dev/lp[0-15]
光驅(CD/DVD/ROM) :/dev/cdrom
鼠標: /dev/mouse(當前鼠標)
磁帶機: /dev/st0或者/dev/ht0或者/dev/tape
2、關於硬盤:
linux系統中一台主機中可以有多快硬盤,不同塊硬盤采用a~p來代表16塊不同的硬盤,如/dev/sda、/dev/sdb、…… /dev/sdp來表示16塊不同的硬盤。(默認的是從a開始分配)
硬盤的分區編號(名稱):
linux系統中硬盤的分區編號(名稱)很有講究:
主分區或者擴展分區的編號從1開始,到4結束。(主分區最多為4個,此時沒有擴展分區; 主分區和擴展分區數量加起來不能多余4)
如/dev/sda1 表示系統識別的同類接口的第一塊硬盤編號為1的主分區, /dev/sdc3 表示系統識別的同類接口中第三個硬盤的編號為3的主分區
邏輯分區的編號從5開始,例如 /dev/sdb5 表示系統識別的同類接口的第二快硬盤的編號為5的邏輯分區。
注:/dev/sda3 不能表示系統識別的同類接口中的第一個存儲設備的第三個分區, 而表示為系統識別的同類接口中第一個存儲設備的編號為3的分區。
因為分區的數字編碼不一定是強制順延下來的,也有可能是手工指定的。
3、磁盤分區擴展:(摘自: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0281689?sort=created)
主分區(min=1,max=4)——主分區也叫引導分區,Windows系統一般需要安裝在這個主分區中,這樣才能保證開機自動進入系統。簡單來說,主分區就是可以引導電腦開機讀取文件的一個磁盤分區。
根據上圖的理解,可以舉例如下(假設這塊硬盤總容量為100G,並非窮舉全部情況):
(1).只有1個主分區且分滿(無擴展分區)
(2).有2個主分區且未分滿(有擴展分區),但無邏輯分區
(3).有2個主分區且未分滿(有擴展分區),有2個邏輯分區
(4).有4個主分區且未分滿(有擴展分區),有6個邏輯分區 ????
注:這地方可能有問題,主分區+擴展分區應該 <= 4,因此,這里應該是三個主分區
4、硬盤擴展(摘自 linux就該這么學p116)
正是由於計算機有了硬盤設備,我們才可以在玩游戲的過程中或游戲通關之后隨時存檔,而不用每次重頭開始(硬盤的作用,永久存儲,非臨時存儲)。
硬盤設備是由大量的扇區組成的,每個扇區的容量為512字節(硬盤組成)。其中第一個扇區最重要,它里面保存着主引導記錄和分區表信息(第一扇區)。
就第一個扇區來講,主引導記錄需要占用446字節,分區表為64字節,結束符占用2字節;其中分區表中每記錄一個分區信息就需要16字節,這樣一來最多只有4個分區信息可以
寫到第一個扇區,這4個分區就是4個主分區(主分區 + 擴展分區 <= 4 的原因)。第一個扇區中的數據信息如下圖:
那么問題來了,第一扇區最多只能創建出4個分區?於是為了解決分區個數不夠的問題,可以將第一個扇區的分區表中16字節(原來要寫入主分區信息)的空間(稱之為擴展分區)拿出來
指向另外一個分區。也就是說,擴展分區其實並不是一個真正的分區,而更像是一個占用16字節分區表空間的指針----一個指向另外一個分區的指針。這樣一來,用戶一般會選擇使用3個
主分區加一個擴展分區的方法,然后在擴展分區中創建出數個邏輯分區,從而滿足多分區(大於4個,包含邏輯分區)的需求。主分區、擴展分區和邏輯分區可以按下圖來規划。
注:所謂擴展分區,嚴格地講它不是一個實際意義的分區,它僅僅是一個指向下一個分區的指針,這種指針結構將形成一個單向鏈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