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產品從開發到用戶使用一般會涉及以下幾個環境:
開發環境、測試環境、回歸環境、預生產環境、生產環境。
開發環境
顧明思義,就是產品在開發時使用的環境。一般情況下,只有這個環境可以改配置和進行開發,並且一般不在這個環境下創建數據。每位開發同學會在自己的dev分支上干活,提測前或者開發到一定程度,各位開發同學就會合並代碼,進行聯調。為了開發調試方便,一般會打開全部的錯誤報告。
測試環境
就是產品進行測試的環境,新開發和配置通過系統傳輸到測試環境,進行功能測試,可以創建數據。一般是克隆一份生產環境的配置,如果一個程序在測試環境下工作不正常,那么肯定不能把它發布到生產環境下。在bug修復后,需要發版更新測試環境來回歸bug。
回歸環境
即回歸bug的環境,其實就是測試環境,在測試環境上測試,回歸驗證bug。
預生產環境(即預發布環境,非必須)
是測試環境到生產環境的過渡,從生產環境不定期同步,保持和生產環境的設置、數據的一致性,也是用於測試。測試環境可能會受到一些限制,一些流程或者數據沒有被測試到的話,就可以在預生產環境進行驗證,從而保證產品上線的質量。
預生產環境和測試環境的區別:
預生產環境和生產系統的同步性更高,幾乎一樣,有些測試,比如需要大數據量的,用預生產環境看程序性能比用測試環境(一般情況下數據會較少)會更准確。
預生產環境和生產環境的區別:
- 預生產環境中新功能為最新代碼,其他的功能和生產環境一致。
- 預生產環境和生產環境的訪問域名不同。
生產環境
正式使用的系統環境,即線上環境,用戶使用的環境。會由特定的人員來維護,一般人沒有權限去修改。
一般情況下,一個環境對應一個服務器,也有一些公司把開發、測試等環境放到一個服務器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