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本回憶錄,也是一個挑戰命運的女孩的傳奇人生。
作者來自一個極端、扭曲、無比糟糕的農村家庭。
母親重男輕女,軟弱愚昧。
哥哥有心理疾病,性格暴躁。
父親更厲害,有躁郁症(雙向情感障礙)。
在這種家庭成長的她,一度陷入怯弱、崩潰、自我懷疑的境地。
17歲前的她從未受過正式的教育,通過自己的自學考取了楊百翰大學的學士學位,后來又考取了劍橋大學哲學碩士和歷史學博士學位。在這個過程中她也逐漸一點點修復了來自自己原生家庭的創傷。
在單親家庭、父母極度不和諧家庭中長大的孩子,大多都有着或多或少的心理缺陷,最常見的是自卑、自閉、受害者心理,更嚴重的甚至會覺得自己就不應該出生在世上。
這樣的孩子很多都難以長久地維系一段感情,因為原生家庭並沒有起到一個很好的引導作用。
當然,這不是必然,有那種能從原生家庭的陰影里走出來的,非常少,書中的這位主人公就是特例,她將這個蛻變的過程稱之為:教育。
你很難想象她竟然來自一個如此奇葩的家庭,並且17歲前從來沒上過學。
作者用親身經歷告訴人們,你的人生掌握在自己手里,你可以戰勝原生家庭帶給你的苦難,活出新的自我。
教育就是一個自我完善的過程,是一種對經驗的不斷重建,不僅僅意味着我們所謂的九年義務教育或K12,而應該是更廣義的自我學習、自我探索、自我修復的過程。
教育意味着獲得不同的視角,理解不同的人、經歷和歷史,它不應該使你的偏見變得更頑固,而應該是思想的擴展、同理心的深化、視野的開闊。
就用書中的金句來祝福每個受原生家庭禁錮過的孩紙,願每個孩紙都能掙脫原生家庭的傷痛
每個人都應當像鳥一樣飛向屬於自己的那座山,可能過程充滿了波折,可能這個世界不夠溫柔,你可以試着打開心扉,因為總有一個人會帶你去看全世界,總有一個人會成為你的全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