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零構建HarmonyOs開發環境


鴻蒙開發環境主要是兩點:
1、需要一個linux環境:用來拉取代碼、修改提交、以及編譯構建
2、需要一個Windows環境:用來運行鴻蒙的IDE(DevCo),它用來編輯代碼,燒寫調試
所以筆者建議的方式是,在Windows上虛擬一個linux。
本文將介紹如何基於Windows10主機,通過VirtualBox虛擬一個Linux系統(ubuntu):
  ~Win10上運行IDE,虛擬機運行Ubuntu,Win10通過ssh連接虛擬機獲得shell端口;
  ~同時Win10可通過samba訪問虛擬機文件目錄,使得IDE可以打開虛擬機中的代碼,實現IDE和shell共同操作同一套代碼。

VirtualBox安裝

官網下載安裝:
https://www.virtualbox.org/wiki/Downloads
這個比較簡單,不再贅述,筆者安裝的本版是:6.1.14 r140239 (Qt5.6.2)
PS:官網比較慢,如果着急,也可以通過360軟件管家安裝
在這里插入圖片描述

創建Ubuntu虛擬機

1、打開VirtuaBox點擊新建
2、如圖指定參數,名稱您隨意,文件夾路徑用來存放該虛擬機數據,類型選Linux,版本選Ubuntu64-bit,然后點擊“下一步”
在這里插入圖片描述
3、進入內存設置頁面,建議設置為主機真實內存1/4到1/2,本例設置為2G(主機有8G內存)
在這里插入圖片描述
4、選擇創建一個新的虛擬硬盤,然后點擊“下一步”
在這里插入圖片描述
接下來是連續的虛擬硬盤參數設置,頁面省略~~

5、選擇VDI類型,然后下一步

6、虛擬硬盤文件分配類型,選擇“動態分配”,然后下一步

7、指定虛擬硬盤文件存儲位置;同時設置虛擬硬盤大小,建議128G,然后點擊“創建”

8、創建完畢后,右建虛擬機圖標,選擇“設置”->”系統”,根據實際情設置cpu核個數

安裝Ubuntu系統

1、Ubuntu安裝鏡像下載
[https://ubuntu.com/download/alternative-downloads](https://ubuntu.com/download/alternative-downloads\)
選擇18.04和20.04都可以
PS:Server版體積小,沒有UI,如果喜歡花哨的桌面,也可以選擇Desktop版

在這里插入圖片描述2、設置啟動介質順序
右鍵當前的虛擬機圖標,選擇“設置”,再選擇系統,在“啟動順序”列表中將硬盤設置到光驅前面,其他選項全部取消,然后點擊“OK”
PS:這樣首次硬盤沒有系統,無法啟動,會繼續選擇光盤啟動,進行安裝;再次啟動,硬盤系統已經安裝好,就會優先硬盤啟動,進入系統
在這里插入圖片描述
3、設置虛擬光盤鏡像
右鍵當前的虛擬機圖標,選擇“設置”,再選擇存儲,將虛擬光盤選定為剛剛下載的iso
在這里插入圖片描述
4、啟動虛擬機
點擊“啟動”,啟動虛擬機,首次運行,體貼的VirtualBox會提示我們指定一個虛擬光盤文件,默認就是我們剛才設置的iso鏡像,直接點“啟動”就行
在這里插入圖片描述
5、啟動虛擬機
開啟后,會刷2分鍾左右日志,然后進入安裝選項界面
這里熟悉的讀者可以自己設置各類選項,不熟悉的一路默認到底也是OK的,本例選擇一路默認。。。
在這里插入圖片描述
6、設置用戶名和密碼
在這里插入圖片描述
7、安裝過程,刷日志
PS : 由於安裝過程中需要下載軟件,所以安裝速度會受網絡情況影響,如果真的很慢,就去看部電影吧。。。
在這里插入圖片描述

Ubuntu環境配置

1、虛擬機網絡配置

虛擬機開展任何工作前,得先保證網絡暢通,虛擬機網絡主要兩種模式:
1)網絡地址轉換(NAT)
  這種方式虛擬機可以利用主機網絡接入internet,例如ping通baidu.com;
  但是外界無法通過網絡訪問虛擬機,虛擬的IP不能被外界識別
2)橋接網卡
  這種方式,筆者認為是最happy的,虛擬機相當於借助主機網卡的能力,虛擬出一個網卡
  虛擬機擁有和主機一個網段的IP地址,就像一個獨立的機器一樣,可以和外界互通
建議選擇第二種方式,這兩種方式在當主機需要訪問虛擬機硬盤文件時配置有些差異,后面會講到
在這里插入圖片描述

2、ssh登錄設置

ssh登錄設置
直接在VritualBox窗口操作虛擬機比較難受,我們當然希望通過Xshell/Putty等工具接入LInux服務器,這需要配置ssh服務

安裝ssh-server:sudo apt-get install openssh-server
啟動ssh服務: sudo service ssh start

1、橋接網卡方式:
ifconfig查看IPV4地址,然后在Putty/Xshell中直接登錄
在這里插入圖片描述
2、網絡地址轉換
這種模式下,主機ssh工具無法直接鏈接虛擬機IP,需要配置端口轉發
在這里插入圖片描述在這里插入圖片描述
然后ssh工具登錄的時候,直接鏈接本地主機地址,端口指定為端口轉發中配置的端口,本例中為2222
在這里插入圖片描述

3、samba配置

如果要使用IDE,那么IDE如何打開linux服務器上的代碼呢? 答案是samba
samba可以讓windows像訪問本地磁盤一樣訪問其他linux服務器上的文件夾
  (1)首先安裝samba:sudo apg-get install samba
  (2)配置修改:vim /etc/samba/smb.conf 在最后面添加如下信息:
[yang] browseable = yes writable = yes available = yes path = /home/yang valid users = yang public = yes
  (3)添加samba用戶:sudo smbpasswd -a yang
  (4)說明:yang是當前登錄的用戶,我們直接將他添加為samba用戶;提示輸入密碼,這個是samba密碼,和登錄密碼不是一回事,但是可以設置成一樣的
  (5)重啟samba:sudo service smbd restart
在windows資源管理器里輸入虛擬機ip地址,就可以訪問了
在這里插入圖片描述
遺留問題:
此方式僅對橋接網卡有效,網絡地址轉換(NAT)方式有待進一步解決

4、源碼獲取配置

這個直接參考官方文檔:
https://gitee.com/openharmony/docs/blob/master/get-code/%E6%BA%90%E7%A0%81%E8%8E%B7%E5%8F%96.md

建議選第四種方式:從代碼倉庫獲取
這里做幾點補充:
1)curl https://gitee.com/oschina/repo/raw/fork_flow/repo-py3 > /usr/local/bin/repo
這一步如果出現權限問題,可以用下面兩部替代:
wget https://gitee.com/oschina/repo/raw/fork_flow/repo-py3
sudo mv repo-py3 /usr/local/bin/repo

2)還需要安裝Python3
官方文檔要求python3.7+,但是筆者安裝的ubuntu自帶3.6.9也可以;
接着安裝pip管理工具:sudo apt-get install python3-pip
另外需要將默認python設置為新安裝的python3.7+, 其實就是設置軟連接到/usr/bin/python

3)pip install -ihttps://pypi.tuna.tsinghua.edu.cn/simple requests
這一步請使用pip3,另外如果很慢,可以直接嘗試pip3 install requests

5、編譯環境配置

目前Hi3861/Hi3516/Hi3518環境配置及編譯命令稍有差異,請參考官方快速入門:
https://gitee.com/openharmony/docs/blob/master/quick-start/Readme-CN.md
這里做必要補充:
1)Hi3861的第一個示例中詳細介紹了IDE工具VsCode及插件DevEco的使用,后面Hi3516和Hi3518的介紹中就淡化了,所以直接看后面例子不明白IDE用法的,先去看一遍Hi3861的入門

2)編譯時若提示zip命令沒找到,則直接安裝:sudo apt-get install zip

3)弱提示mcopy命令沒有找到的,則直接安裝mtools: sudo apt-get install mtools

Windos環境配置

windows上,主要是IDE環境的配置,請參考官方指導文檔:
https://device.harmonyos.com/cn/docs/ide/user-guides/service_introduction-0000001050166905
關於IDE的使用,可以直接參考快速入門的這一篇:
https://gitee.com/openharmony/docs/blob/master/quick-start/Hi3861%E5%BC%80%E5%8F%91%E6%9D%BF%E7%AC%AC%E4%B8%80%E4%B8%AA%E7%A4%BA%E4%BE%8B%E7%A8%8B%E5%BA%8F.md
IDE的作用主要是:
代碼編輯:通過插件實現自動補全,錯誤提示等等
燒寫鏡像:將編譯生成的鏡像燒到開發板中,以及在線調試
終端工具:可以通過Terminal鏈接linux服務器,獲取shell端口,這樣IDE和shell端口就在一個頁面中,很方便!
在這里插入圖片描述

總結

真個環境搭建過程,是依照 “源碼獲取配置-》編譯環境配置-》IDE環境配置” 的順序進行的
其實官方的README及開發指導都有比較詳細的闡述,但是由於涉及的軟件、配置較多,而且不集中,所以容易讓剛入門的童鞋感覺配置起來比較麻煩
本帖就是順着這個思路,從零開始,一步步搭建環境,記錄踩坑過程,分享給大家,與君共勉,鴻蒙加油!


原文鏈接:https://developer.huawei.com/consumer/cn/forum/topicview?tid=0202354145711200693&fid=0101303901040230869
作者:NickYang


免責聲明!

本站轉載的文章為個人學習借鑒使用,本站對版權不負任何法律責任。如果侵犯了您的隱私權益,請聯系本站郵箱yoyou2525@163.com刪除。



 
粵ICP備18138465號   © 2018-2025 CODEPRJ.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