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本文講述BIM和區塊鏈技術在建築業施工過程結算的應用,通過基於BIM和區塊鏈智能合約的施工任務划分及其工程結算機制,探討如果利用BIM和區塊鏈技術提升工程過程結算的效率,優化工程過程結算流程。
7月24日,住建部印發工程造價改革工作方案,明確要求嚴格施工合同履約管理,加強工程施工合同履約和價款支付監管,全面推行施工過程價款結算和支付,包括河南、湖南、浙江、山西、四川、廣東、北京、重慶等各省市也都推出了相關政策,推進施工過程結算,其中尤其對人工費用的結算周期做了更為嚴格的規定。眾所周知,建設項目施工隊伍中,農民工是主力軍,推進施工過程結算和支付,有助於減輕施工單位經營壓力,進而減少拖欠農民工工資的情況發生。中國的農民工太慘了,大量的農村勞力背井離鄉,投入中國轟轟烈烈的城市建設中,但他們頭上依然還是脫不掉“農民”的帽子。他們在萬千建築工地上拋灑汗水、辛苦勞作,默默承擔生活的重擔,為了能每月給滯留老家的“留守兒童”和“白發老娘”寄回點生活費,甘願拋妻棄子,冒嚴寒、耐酷暑的勞作,如果還不能按時拿到微薄的工資,那真是這世上最令人扼腕的事。住建部和各省市住建部門推進施工過程結算和支付的指導政策非常重要,確實是關系到社會穩定、經濟發展的重要舉措。不過再好的政策也要加強落地和執行,本文從技術角度,探討BIM+區塊鏈技術在建築業推行施工工程款過程結算和支付方面的應用思考。
閱讀本文時請忘記比特幣,我們要討論的是區塊鏈。她是用於記錄交易的分布式記賬系統,並且在建築行業中正在取得快速進展和應用。
“分布式記帳(distributed ledger)技術可幫助簡化和優化項目開發過程以及關聯系統的工作流程,而且,分布式記賬技術可消除對中介機構或第三方的依賴,從而可以減少開支並提高相關業務水平。”
類比銀行的集中式記賬系統,由銀行集中管理賬本,上面記錄了人們進行的每筆銀行轉賬。該賬本告訴我們誰已投資、撤資、支付、接收等款項。該賬本由銀行集中控制,因而其安全性和可信性完全依賴於賬本管理機構—銀行—本身的信用。當然銀行系統一般有更為完備的數據安全機制和管理制度,我們一般可以相信銀行有良好的信用。但如果黑客或不法人員非法訪問和更改賬務信息,從理論上講這些記賬信息是可以被篡改的。
區塊鏈和銀行的賬本系統類似,但是是去中心化的,這意味着賬本不會保存在一個集中的中心,也不是由一個實體擁有和控制。而是由參與交易的多方(無論是金融交易還是數據交換)在共識機制下共同管理,從而從理論上避免了集中管理模式中完全依賴管理者自身信用的問題。區塊鏈技術中的智能合約,即在各方共識下達成的、可自動運行的程序代碼,可在特定條件下自動觸發和執行,任何一方都不能私自篡改和干預其執行,從而保證其公正性。
那么,區塊鏈和建築業有什么關系?和BIM又有什么關系?畢鏈科技認為,BIM+區塊鏈技術可以在如下兩個方面對建築業有所建樹:
- 通過消除與合同處理、賬務付款等相關的大多數中間環節,可以節省成本、加速過程結算和支付效率。(因為沒有中間環節,從而節省時間和資金,相關行政、合同、流程處理等的相關費用將減少)。
- 它將簡化項目的交付和付款的流程,提高項目交付和付款效率。
基於BIM+區塊鏈的施工過程結算
在下面的說明中,我將結合BIM過程來闡述,雖然如果不用BIM這種方式也可以很容易的實施,但結合BIM將使整個過程更直觀和高效。在項目建設過程中,BIM模型可以視為項目甲方、施工方和分包商之間的合同要件,即實際建築的物理建造需要與其BIM設計模型相匹配。如果在施工過程中偏離BIM模型,則甲方可以要求施工方停止施工並按照BIM模型的原始設計整改和修復。如果在施工過程中發現模型有沖突或錯誤,施工方則可以提出變更單,並通過完善和BIM模型的方式予以確認。
一般而言,一項施工任務確認完成工作后,施工方將獲得相應報酬並進行結算支付。這通常可以由業主方代表、施工方代表、監理方代表和BIM顧問共同驗證該任務是否已完成,可以通過人工確認施工成功,或使用3D激光掃描儀等工具與BIM模型進行比較來進行驗證。
規划實施本方案時,項目各方按照約定的工程量計算規范,統一工程項目划分、特征描述、計量規則和計算口徑,確定項目的關鍵里程碑。業主方按照多方共同驗證的關鍵里程碑達成狀態,檢查該關鍵里程碑是否已實現,實現關鍵里程碑即可自動觸發財務付款流程。類似的,總包商和其分包商的任務分解也采用更為詳細的里程碑定義。當分包商完成里程碑規定的任務時,也會發生類似的過程。
其實現在可能也是這么做的,但由於這個過程設計到多個部門,各部門都要處理相關合同、簽證等合同文書工作和財務流程,費時費力。如何簡化上面的流程呢?答案就是區塊鏈智能合約。
想象一下這樣的場景,業主方有整個項目的預算,並且將其保存在一個特定的錢包中(這個錢包就是他們的銀行帳戶,但將其視為專用的項目資金賬戶)。項目總包也有一個錢包,所有分包商也都有類似的錢包。業主的部分資金用於給付建築師和工程師用來創建三維BIM模型,然后由交給施工總包,該施工總包會確定項目中的關鍵里程碑,以及對應要釋放的部分資金。施工總包並將這些里程碑與BIM模型的各個區域相關聯,形成一列系的“智能合約”。
“智能合約是確保人與組織之間已記錄協議的安全,執行和執智能合約(英語:Smart contract )是一種旨在以信息化方式傳播、驗證或執行合同的計算機協議。智能合約允許在沒有第三方的情況下進行可信交易,這些交易可追蹤且不可逆轉。智能合約的目的是提供優於傳統合約的安全方法,並減少與合約相關的其他交易成本。”
分包商也做同樣的事情,從而形成一系列不同粒度的、和付款關聯的任務清單,每個任務項都有可驗證的里程碑。這些可驗證元素中的每一條目都在BIM模型上體現,例如:一層樓施工完成,電氣設備完成安裝,其任務狀態將被記錄並保存在區塊鏈的信息塊中。每個參與該項目的公司都可以提交其完成的工作,並且經過驗證后,將其任務完成情況添到區塊鏈中,並同時更新BIM模型狀態,確保每個人都在查看最新模型。
按照這樣的模式,每完成一個里程碑,便會自動履行一份智能合約。我完成了一個電器設備的安裝,總包、監理驗收通過,合同完成,資金自動從總包的錢包賬戶轉移到我自己的錢包中。沒有繁復的文書工作,支付的金額也跟隨工作的進行被划分成一筆一筆的小額支付。相關各方都不用擔心現金流的問題,更重要的是,由於任務划分是基於統一的的BIM模型,不會造成工作任務重復分配,以及施工過程中的返工問題。 付款金額也可以與日程安排聯系起來,從而鼓勵各方及時完成工作。
所以想象一下,由於整個過程都基於時間戳,記錄到區塊鏈上,施工的過程一直推動着整個鏈條的生長。每個智能合約的執行完成都顯示為模型上的進度,也同時反應實體建築的建成過程。業主可以看到他們的BIM模型逐漸從虛擬過渡到現實,並看到與進度相關的相應支出。由於只有在約定的任務完成時時才(通過智能合約)釋放資金。業主也會看到他們賬戶中現金逐漸減少,依次通過總包和各級分包的工作逐漸變成實體建築物。
簡短的總結…
- 項目進度表在基於BIM的共同數據環境下形成數百個智能合約,所有人都可以看到。
- 每個智能合約都有其附加的任務價值。
- 智能合約的完成和驗證會觸發從一個錢包到另一個錢包的自動付款。
- 該項目在區塊鏈出塊時利用該信息塊中已完成的工作和項目來更新BIM模型。
您只需專注與您的工作,系統自動保證您得到相應報酬,無需文書工作,也不需要財務團隊進行處理。這意味着更少的paper work,更少的管理人員和行政人員,您只需為你要完成的工作付費,讓錢花的更有效率,讓錢花在刀刃上。
北京畢鏈科技有限公司是注冊於北京的高科技公司,關注於BIM+區塊鏈技術在建築業的應用,公司聚集了長年耕耘於建設領域的行業專家和技術專家,借助BIM、區塊鏈、大數據、人工智能等先進技術,為建築業振興騰飛貢獻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