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ython之封裝


python之封裝

一、什么是封裝?

  • 面向對象編程有三大特性:封裝、繼承、多態,其中最重要的一個特性就是封裝。

  • 封裝:指的就是把數據與功能都整合到一起

  • 分兩步實現:隱藏與開放接口

二 隱藏屬性

​ Python的Class機制采用雙下划線開頭的方式將屬性隱藏起來(設置成私有的),但其實這僅僅只是一種變形操作,類中所有雙下滑線開頭的屬性都會在類定義階段、檢測語法時自動變成“_類名__屬性名”的形式:

  • 定義階段就發生了變形操作

代碼實現:

class Foo:
    __N = 1
    def __init__(self,x,y):
        self.x = x
        self.__y = y
    def __f1(self):
        print('我是 f1')
    def f2(self):
        print(self.__N,self.__y)

print(Foo.__N)  #變量N前面加了 '__',N被隱藏了起來,這是是調用不到N的咯
print(Foo.__f1) #函數也一樣哦
'''
此處列出自定義的變量、函數
__N  --->_Foo__N
__f1 ---> _Foo__f1
'''
# #那要怎么調用?
# print(Foo._Foo__N)  #可是這樣沒意義,因為我們實際上要隱藏起來

這種變形需要注意的問題是:

​ 1、在類外部無法直接訪問雙下滑線開頭的屬性,但知道了類名和屬性名就可以拼出名字:_類名__屬性,然后就可以訪問了,如Foo._A__N,所以說這種操作並沒有嚴格意義上地限制外部訪問,僅僅只是一種語法意義上的變形。

print(Foo.__N)  #變量N前面加了 '__',N被隱藏了起來,這是是調用不到N的咯
print(Foo.__f1) #函數也一樣哦

​ 2、在類內部是可以直接訪問雙下滑線開頭的屬性的,比如self.__f1(),因為在類定義階段類內部雙下滑線開頭的屬性統一發生了變形。

    def f2(self):
    print(self.__N,self.__y)   #實際上執行的是print(Foo._Foo__N,Foo._Foo__y)
    
obj = Foo(1,2)
obj.f2()

​ 3、變形操作只在類定義階段發生一次,在類定義之后的賦值操作,不會變形。

三、封裝的真正意義

首先:定義屬性就是為了使用,所以隱藏並不是目的

3.1 隱藏數據屬性

  • 實際上我們要做的是把屬性隱藏起來然后開個接口,讓外面進行訪問
  • 接口:tell_info、set_info方法。類似於JAVA的get、set

代碼:(版本一)

class Studio:
    # 將名字和年紀都隱藏起來
    def __init__(self,name,age):
        self.__name = name
        self.__age = age

    # 對外提供訪問學生信息的接口
    def tell_info(self):
        print(F'我是{self.__name},今年{self.__age}歲')

    # 對外提供改變學生信息的接口
    def set_info(self,name,age):
        self.__name = name
        self.__age = age

stu1 = Studio('tom',18)
stu1.tell_info()

代碼:(版本二)

class Studio:
    # 將名字和年紀都隱藏起來
    def __init__(self,name,age):
        #這2行直接使用下面的函數傳入,修改值。改一次調用一次!
        #self.__name = name
        #self.__age = age
        self.set_info(name, age)

    # 對外提供訪問學生信息的接口
    def tell_info(self):
        print(F'我是{self.__name},今年{self.__age}歲')

    # 對外提供改變學生信息的接口
    def set_info(self,name,age):
        self.__name = name
        self.__age = age

stu1 = Studio('tom',18)
stu1.tell_info()

代碼:(版本三)

class Studio:
    # 將名字和年紀都隱藏起來
    def __init__(self,name,age):
        self.set_info(name, age)

    # 對外提供訪問學生信息的接口
    def tell_info(self):
        print(F'我是{self.__name},今年{self.__age}歲')

    # 對外提供改變學生信息的接口,且加個判斷
    def set_info(self,name,age):
        if not isinstance(name, str):
            raise TypeError('姓名必須是字符串類型')
        if not isinstance(age, int):
            raise TypeError('年齡必須是整型')
        self.__name = name
        self.__age = age

#初始化傳入的值
stu1 = Studio('tom',18)
stu1.tell_info()  #我是tom,今年18歲

#修改怎么修改?調用set_info函數
stu1.set_info('tt',19)
#調用
stu1.tell_info()  #我是tt,今年19歲

#報錯:raise TypeError('姓名必須是字符串類型')TypeError: 姓名必須是字符串類型
stu1.set_info(333,19)

所有最終意義:外部想修改我的類的屬性,那么必須嚴格按照我定義的方法去修改!我是老大聽我的!懂?

3.2 隱藏函數屬性

  • 目的的是為了隔離復雜度
  • 內部:把一件事拆分成幾件小事
  • 外部:做這件事的人還是做這件事
  • 例如ATM程序的取款功能,該功能有很多其他功能組成,比如插卡、身份認證、輸入金額、打印小票、取錢等,而對使用者來說,只需要開發取款這個功能接口即可,其余功能我們都可以隱藏起來
class ATM:
    def __card(self):  # 插卡
        print('插卡')

    def __auth(self):  # 身份認證
        print('用戶認證')

    def __input(self):  # 輸入金額
        print('輸入取款金額')

    def __print_bill(self):  # 打印小票
        print('打印賬單')

    def __take_money(self):  # 取錢
        print('取款')

    def withdraw(self):  # 取款功能
        self.__card()
        self.__auth()
        self.__input()
        self.__print_bill()
        self.__take_money()

obj = ATM()
obj.withdraw()

四、封裝之property

什么時候用?
  • 當你想得到某個值,而且這個值必須通過計算屬性才能得到,並且訪問的時候想通過訪問數據屬性(P1.h = 1.69)一樣訪問到它的時候,就可以把這個功能(函數)加上property,讓它變成數據屬性。

BMI指數是用來衡量一個人的體重與身高對健康影響的一個指標,計算公式為

體質指數(BMI)=體重(kg)÷身高^2(m)
EX:70kg÷(1.75×1.75)=22.86

代碼舉例:

class Pleone:
    def __init__(self,name,age,h,w):
        self.name = name
        self.age = age
        self.h = h
        self.w = w
    @property
    def bmi(self):
        return self.w / (self.h ** 2)

P1 = Pleone('xy',18,1.68,53)
print(P1.bmi)
#可以更改h、或者w,就可以動態更改bmi
P1.h = 1.69
print(P1.bmi)

實際應用:

class Pleone:
    def __init__(self,name):
        self.__name = name

    @property
    def name(self):
        return self.__name

    #要想修改name就調用個setter
    @name.setter
    def name(self,obj):
        self.__name = obj

    #想刪除就調用@name.deleter
    @name.deleter
    def name(self):
        print('不讓刪除')
        del self.__name


p = Pleone('xxx')
#調用name之前刪除 name屬性,下面就調用不到
del p.name
print(p.name)

#修改,如果不調用@name.setter 會報錯
p.name = 'qqq'
print(p.name)


免責聲明!

本站轉載的文章為個人學習借鑒使用,本站對版權不負任何法律責任。如果侵犯了您的隱私權益,請聯系本站郵箱yoyou2525@163.com刪除。



 
粵ICP備18138465號   © 2018-2025 CODEPRJ.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