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P 根橋、根端口、指定端口是如何選舉的


 

 

學習HCIA過程中,對交換機的根橋、跟端口以及指定端口選舉有些迷糊,也度娘了一番,總覺得一部分人解釋的不夠全面精細。通過仔細研究最終有了自己的理解,分享給大家,如果紕漏,歡迎指正。

STP收斂過程:

1. 選根橋 (Root Bridge):根橋選舉很簡單

要點:比較橋ID,橋ID由2字節優先級和6字節MAC地址組成。

a. 先比較橋ID中的優先級,具有最小優先級的,此交換機定為根橋。

b. 如果優先級一樣,再比較橋ID中的MAC地址,MAC地址最小的確定為跟橋。

2. 所有非根交換機上選根端口 (Root Port):

需要理解的一個要點:根端口是非根橋交換機用來接收來自根橋交換機方向的BPDU,因此首先需要計算流量從根交換機到達非根交換機上的哪個端口開銷(Cost)最小,通俗點說就是,如果根交換機要發送BPDU到某台非根交換機,發送到該非根橋交換機的哪個端口最省時省力。如果開銷都一樣,再看每個端口上一級(及發送者)的橋ID,如果橋ID也一樣,在比較上一級發送者的發送端口優先級,如果優先級一樣,再比較發送端口的MAC地址。

a. 非根橋交換機上,哪個端口到根橋的開銷(確切來說,應該是從根橋到達非根交換機的每個端口的開銷,這才是正確的方向)最小,開銷最小的端口,即為該非根交換機的根端口。

b. 如果到達根橋開銷一樣,此時再比較上一級(接收BPDU方向)發送者的橋ID。選出發送者橋ID最小的對應的端口。

c. 如果上一級發送者橋ID也一樣,在比較發送端口的優先級。選出優先級最小的對應的端口。

d. 如果發送端口優先級也一樣,在比較發送端口的端口號(比如f0/0、f0/1)。

比較過程中選出的端口為非根交換機上的根端口,該根端口主要用來接收來自根橋方向的BPDU。拓撲發生變化時也發送TCN。

3. 選指定端口(Designated Port):

a. 根橋上所有端口都是指定端口。

b. 每條鏈路上的兩個端口,哪個端口到根橋的開銷最小,最小的為指定端口。(注意:到根橋途中不要經過該鏈路上的另一個端口)

我覺得指定端口作用有兩個,一是通過選舉的指定端口轉發來自根交換機的BPDU到其他非根交換機效率最高(其實根端口對端的端口肯定是指定端口),二是當指定端口所在鏈路發送故障時,通過此指定端口所屬的交換機發送TCN到根交換機效率最高。cost小即效率高。個人認為指定端口的重要作用還是為了考慮鏈路發生改變的情況。以此選指定端口可以只參考這條依據:當一條鏈路物理故障時,通過鏈路兩端的哪個端口所屬交換機發回TCN到根橋的開銷最小,則那個端口就是這條鏈路的指定端口。

4. 阻塞端口

至此,其余既不是根端口也不是指定端口的都是阻塞端口。


免責聲明!

本站轉載的文章為個人學習借鑒使用,本站對版權不負任何法律責任。如果侵犯了您的隱私權益,請聯系本站郵箱yoyou2525@163.com刪除。



 
粵ICP備18138465號   © 2018-2025 CODEPRJ.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