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的一些OI瑣屑 & APIO2020 & NOI2020


這篇文章會發布在我的博客上 https://www.cnblogs.com/dmoransky/(一個小習慣,把信息學競賽的學習歷程記錄在個人博客中)。

借這篇隨筆回顧並簡短總結一下我的初中OI(信息學奧賽)學習經歷與中考結束后兩場不盡人意的比賽——APIO2020(2020年亞洲與太平洋地區信息學奧林匹克競賽)、NOI2020(2020年全國青少年信息學奧林匹克競賽)網絡同步賽。我這個人不太能經得起失敗,在每次失敗的比賽后,從未記錄並總結,甚至想通過逐漸流逝的時間,淡化這殘忍而痛苦的記憶。直面失敗,才能讓人真正無懼吧。

靠着一些關系,沒有上也不想上任何文化課課外班、幾乎從未學過奧數的我混進了北大附中普通班。天真無知、貪玩不學的我渾渾噩噩度着日子。初二上學期,我在意外中獲得了聯賽初中組一等獎,這變成了一個轉機。似乎是命運的安排,我得到去學校信息學奧賽課程旁聽的機會。雖說旁聽,但常規的課不能聽,一周只能去一次在隊內成員看似微不足道的周末課。但,我根本連半點都聽不懂。面對元培班(類似人大附早培、八少八素的小升初頂尖班型)同學早已不在同一層級的實力,我無地自容。為了面子、希望、尊嚴、不再墊底,也為了自己的興趣,我探尋着自學OI的道路。不知不覺,我也在文化課不斷進步,從班級中后游,到前十,前五,前二......《算法競賽進階指南》與 Acwing 是我的算法競賽恩師,在初三中考的重壓下獲得聯賽高中組一等獎,在獲獎榜單上看到獨我普通班一人,或許是2019的那個冬天最令我驕傲的事吧。

中考后,心中空空的,想學高中預科,但最后竟什么都沒學,可笑。

8.15 APIO 一敗塗地

來到久違的學校,看到熟悉的機房,這可能是我最后一次來到這里吧。有些昏沉、迷醉的我強震精神,渾身緊綳着對着電腦。環境變量調了快 1 個小時,真是可悲。試圖改變以往看一題做一題的不科學方法,我先看了所有題。sb的我想一步步來,想先寫 T1 和 T2 思維含量為 \(0\) 的不到 20 分的部分分,然而,調了3個小時,還是 0 分,真是可笑,在我心中思路明明是我正推反推完全沒有問題,代碼也檢查了數十遍,但,就是過不去。憤怒、無助、失望,最后僅僅得了 T1 的 2、3、4、5 部分的 51 分,含恨退場。

反思

  • 不能按部分分一個個順序想,要整個題想,不要一味依賴於數據分布,也要從題干想。
  • 熟悉環境
  • 熟悉交互題的答題方式。
  • 不緊張、自然,一切都是歷史的進程。
  • 思考深度不夠,思考角度跑偏。

NOI2020 彷徨

第一次 NOI 啊,雖然是網絡同步賽。

8.17 NOI Day 1

早上半清醒狀態開題,用了 2 個小時調思維簡單的 \(T1\)\(T2\)\(T3\) 不會,只能打暴力。

8.18 NOI Day 2

全 都 不 會。暴力還打錯。

總結

  • 思維找不到落腳點
  • 對算法的應用范圍的不熟練。

8.20 意料之外

​ 那么快 NOI2020 同步賽就出分了啊,驚喜地發現我的分數線勉強可以在正式選手的銀牌線上 3 分,雖然同步賽沒有任何升學價值,但是對於我,他已經足夠有價值了。

8.31 情理之中

APIO2020 出分,勉強銅牌,全校獲獎中倒數第一,這也許是不幸中的萬幸吧。

未來

新高一的生活已然到來,那些東西都如明日黃花般與日去。加入了新的團體,希望能繼續收獲知識之花,再向前一步,彌補之前的遺憾。

留下失落的空余,找尋一個奇跡。


免責聲明!

本站轉載的文章為個人學習借鑒使用,本站對版權不負任何法律責任。如果侵犯了您的隱私權益,請聯系本站郵箱yoyou2525@163.com刪除。



 
粵ICP備18138465號   © 2018-2025 CODEPRJ.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