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ux檢測磁盤讀寫速度


環境:centos7

1、查看當前系統讀寫情況

yum -y install iotop    #安裝iotop工具
[root@demod ~]# iotop
Total DISK READ :       0.00 B/s | Total DISK WRITE :       0.00 B/s
Actual DISK READ:       0.00 B/s | Actual DISK WRITE:       0.00 B/s
  TID  PRIO  USER     DISK READ  DISK WRITE  SWAPIN     IO>    COMMAND                                                              
    1 be/4 root        0.00 B/s    0.00 B/s  0.00 %  0.00 % systemd --switched-root --system --deserialize 21
    2 be/4 root        0.00 B/s    0.00 B/s  0.00 %  0.00 % [kthreadd]
    3 be/4 root        0.00 B/s    0.00 B/s  0.00 %  0.00 % [ksoftirqd/0]
注:DISK TEAD:n=磁盤讀/每秒              DISK WRITE:n=磁盤寫/每秒。

2、dd命令解析

Usage: dd [OPERAND]...  #用指定大小的塊拷貝一個文件,並在拷貝的同時進行指定的轉換。
if=文件名:輸入文件名,缺省為標准輸入。即指定源文件。< if=input file >
of=文件名:輸出文件名,缺省為標准輸出。即指定目的文件。< of=output file >
ibs=bytes:一次讀入bytes個字節,即指定一個塊大小為bytes個字節。
obs=bytes:一次輸出bytes個字節,即指定一個塊大小為bytes個字節。
bs=bytes:同時設置讀入/輸出的塊大小為bytes個字節。
cbs=bytes:一次轉換bytes個字節,即指定轉換緩沖區大小。
skip=blocks:從輸入文件開頭跳過blocks個塊后再開始復制。
seek=blocks:從輸出文件開頭跳過blocks個塊后再開始復制。
             注意:通常只用當輸出文件是磁盤或磁帶時才有效,即備份到磁盤或磁帶時才有效。
count=blocks:僅拷貝blocks個塊,塊大小等於ibs指定的字節數。
conv=conversion:用指定的參數轉換文件。

3、dd常用命令

dd if=/dev/hdb of=/dev/hdd  #將本地的/dev/hdb整盤備份到/dev/hdd
dd if=/dev/hdb of=/root/image #將/dev/hdb全盤數據備份到指定路徑的image文件
dd if=/root/image of=/dev/hdb #將備份文件恢復到指定盤
dd if=/dev/hdb | gzip > /root/image.gz  #備份/dev/hdb全盤數據,並利用gzip工具進行壓縮,保存到指定路徑
gzip -dc /root/image.gz | dd of=/dev/hdb #將壓縮的備份文件恢復到指定盤
dd if=/dev/urandom of=/dev/hda1 # 銷毀磁盤數據
注意:利用隨機的數據填充硬盤,在某些必要的場合可以用來銷毀數據。

4、磁盤io速度測試

測試硬盤的讀寫速度
dd if=/dev/zero bs=1024 count=1000000 of=/root/1Gb.file
dd if=/root/1Gb.file bs=64k | dd of=/dev/null

[root@demod ~]# time dd if=/dev/zero of=test.dbf bs=8k count=300000   #寫的速度oflag=direct
300000+0 records in
300000+0 records out
2457600000 bytes (2.5 GB) copied, 59.7324 s, 41.1 MB/s
real    0m59.808s
user    0m0.732s
sys     0m41.455s

[root@demod ~]# time dd if=test.dbf bs=8k count=300000 of=/dev/null  #讀取速度
300000+0 records in
300000+0 records out
2457600000 bytes (2.5 GB) copied, 483.994 s, 5.1 MB/s

 5、磁盤修復

dd if=/dev/sda of=/dev/sda 或dd if=/dev/hda of=/dev/hda
當硬盤較長時間(一年以上)放置不使用后,磁盤上會產生magnetic flux point,當磁頭讀到這些區域時會遇到困難,並可能導致I/O錯誤。當這種情況影響到硬盤的第一個扇區時,可能導致硬盤報廢。上邊的命令有可能使這些數 據起死回生。並且這個過程是安全、高效的。

 


免責聲明!

本站轉載的文章為個人學習借鑒使用,本站對版權不負任何法律責任。如果侵犯了您的隱私權益,請聯系本站郵箱yoyou2525@163.com刪除。



 
粵ICP備18138465號   © 2018-2025 CODEPRJ.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