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極管和MOS管驅動電路的正確用法


轉自大佬:

原文:https://www.cnblogs.com/duwenqidu/p/8431123.html

 

1 三極管和MOS管的基本特性

三極管是電流控制電流器件,用基極電流的變化控制集電極電流的變化。有NPN型三極管和PNP型三極管兩種,符號如下:

圖1 左NPN型三極管,右PNP型三極管

MOS管是電壓控制電流器件,用柵極電壓的變化控制漏極電流的變化。有P溝道MOS管(簡稱PMOS)和N溝道MOS管(簡稱NMOS),符號如下(此處只討論常用的增強型MOS管):

圖2

2 三極管和MOS管的正確應用

(1)NPN型三極管,適合射極接GND集電極接負載到VCC的情況。只要基極電壓高於射極電壓(此處為GND)0.7V,即發射結正偏(VBE為正),NPN型三極管即可開始導通。

基極用高電平驅動NPN型三極管導通(低電平時不導通);基極除限流電阻外,更優的設計是,接下拉電阻10-20k到GND;優點是,①使基極控制電平由高變低時,基極能夠更快被拉低,NPN型三極管能夠更快更可靠地截止;②系統剛上電時,基極是確定的低電平。

(2)PNP型三極管,適合射極接VCC集電極接負載到GND的情況。只要基極電壓低於射極電壓(此處為VCC)0.7V,即發射結反偏(VBE為負),PNP型三極管即可開始導通。

基極用低電平驅動PNP型三極管導通(高電平時不導通);基極除限流電阻外,更優的設計是,接上拉電阻10-20k到VCC;優點是,①使基極控制電平由低變高時,基極能夠更快被拉高,PNP型三極管能夠更快更可靠地截止;②系統剛上電時,基極是確定的高電平。

 

圖3 左NPN型三極管,右PNP型三極管

所以,如上所述

對NPN三極管來說,最優的設計是,負載R12接在集電極和VCC之間。不夠周到的設計是,負載R12接在射極和GND之間。

對PNP三極管來說,最優的設計是,負載R14接在集電極和GND之間。不夠周到的設計是,負載R14接在集電極和VCC之間。

這樣,就可以避免負載的變化被耦合到控制端。從電流的方向可以明顯看出。

 

(3)PMOS,適合源極接VCC漏極接負載到GND的情況。只要柵極電壓低於源極電壓(此處為VCC)超過Vth(即Vgs超過-Vth),PMOS即可開始導通。

柵極用低電平驅動PMOS導通(高電平時不導通);柵極除限流電阻外,更優的設計是,接上拉電阻10-20k到VCC,使柵極控制電平由低變高時,柵極能夠更快被拉高,PMOS能夠更快更可靠地截止。

(4)NMOS,適合源極接GND漏極接負載到VCC的情況。只要柵極電壓高於源極電壓(此處為GND)超過Vth(即Vgs超過Vth),NMOS即可開始導通。

柵極用高電平驅動NMOS導通(低電平時不導通);柵極除限流電阻外,更優的設計是,接下拉電阻10-20k到GND,使柵極控制電平由高變低時,柵極能夠更快被拉低,NMOS能夠更快更可靠地截止。

 

圖4  左PMOS管,右NMOS管

所以,如上所述

對PMOS來說,最優的設計是,負載R16接在漏極和GND之間。不夠周到的設計是,負載R16接在源極和VCC之間。

對NMOS來說,最優的設計是,負載R18接在漏極和VCC之間。不夠周到的設計是,負載R18接在源極和GND之間。

3 設計原則

為避免負載的變化被耦合到控制端(基極Ib或柵極Vgs)的精密邏輯器件(如MCU)中,負載應接在集電極或漏極。

 

[轉載請說明來源]


免責聲明!

本站轉載的文章為個人學習借鑒使用,本站對版權不負任何法律責任。如果侵犯了您的隱私權益,請聯系本站郵箱yoyou2525@163.com刪除。



 
粵ICP備18138465號   © 2018-2025 CODEPRJ.COM